宁减办年货省开销
手头紧不能没红包
(吉隆坡、新山、槟城、怡保、劳勿18日讯)行情虽不好,红包少不了!
农历新年即至,要准备和处理的事情可多了,包红包就是其中一项,而在经济低迷市场淡静之际,大家口里都喊着节约过年,2020年的农历新年,民众红包会“大缩水”,还是再穷也不能穷红包呢?
根据《南洋商报》记者在全国多个地区,向月入介于3千至5千的受薪中产阶级人士展开的抽样访问显示,大部分人会基于农历新年一年才那么一次,宁可从减少办年货节省开销,也要维持红包的价码。
一些民众认为,派红包是新年期间的指定动作,既要考虑心意,也必须顾及体面,不能太寒酸;当然,也有人认为,封利是讲究的是心意和祝福,钱多钱少是其次,最重要是封红包的自在,收红包的开怀。
一些父母和孩子也会趁机玩噱头,封个88令吉、188令吉、388或888令吉的红包,喻意发发发,祈愿家人在新一年财源滚滚来。
此外,不少公司和企业,也会在员工新年假期复工首天,就派个开工红包让员工们高兴,用意是鼓励同事们在新的一年继续努力,为公司打拼。
从20至3000元受访者对家人较大方
无论是单身或已婚的受访者均坦言,他们会对家人尤其父母、孩子相对比较大方,红包行情可从20至3000令吉不等。
一般亲友就视关系深浅,来决定是要封红包或只送礼,若封红包一般不会超过50令吉;至于亲友的孩子及友族同胞小朋友等,则介于2令吉至10令吉。
他们也说,买新衣、送礼、办年货和新年聚餐都可以省,即便市场经济低迷,红包开销是无论如何都免不了,因此会预先拨出一笔红包钱。
也有人表示本身去年起就开始存款供封红包用,从这可见,即使钱不够用,但华人传统讲究礼仪,仍相当重视派红包的礼节。

子女尽孝心最重要——商人●植旷荣(44岁)
尽管行情欠佳,各行各业都受影响, 但是新年红包,特别是给长辈的依然保持不变,父母各300令吉 ,身为子女的最重要是尽孝心。孩子方面,最少会封100令吉,但主要目的是鼓励他们养成储蓄的好习惯。至于开工红包,由于已有花红或奖励金,通常以华人习俗,作为老板都会给一个象征式的红包,在10至50令吉之间,而一般亲友、小辈则视关系而定。

视手上散钱定数额——餐厅副店长●黄玉萍(42岁)
去年我包1000令吉红包给母亲,今年带母亲办年货、添新衣等购物,所以红包价码是500令吉,算是尽一份心意。
以往我都是视手上的散钱而定红包价额,晚辈的红包标准价是5令吉,如果是至亲的晚辈则包20令吉。

规划薪水充作预算——培训指导●赖淑萍(31岁)
自从我开始打工就规划部分钱作为红包的预算,准备给父母的红包约300至500令吉,而给长辈的红包则是每封100令吉。去年和今年的红包价码会保持一样,反而在办年货方面节省开销。

花红没加红包照给——行政管理员●乔安倪(31岁)
今年新春给予长辈的红包有少许调涨,其余的则没有变动,与去年一样。
调高长辈的红包不是因为公司花红有所提高,而是因为如今的物价不断上涨,整体的生活费也调高不少,因此担心长辈不够钱花。作为晚辈,虽然本身的花红没增加,但还是必须孝顺长辈,让他们可以无忧无虑地生活,所以虽然行情差,我也没把他们的红包缩水,维持去年一样。

与丈夫共同负担——行政工作者●刘丽娜(47岁)
虽然今年行情不佳,但我派发的红包价位保持不变。包红包所需费用是与丈夫共同支出,毕竟包红包需要一笔钱,两人共同支付可以减轻负担。
同事之间无须互相包红包,毕竟同事比较多,也无法派给所有人。
也会派红包给不认识的小辈或友族孩子,因为农历新春是个大喜日子,各族之间都可以共同欢庆。

祝福晚辈讨吉利——商家●刘家良
新年红包代表著长辈对小辈,或小辈对长辈的祝福,得讨个好吉利。身为家长,我认为行情不重要,反之红包所传达的祝福,才是意义重大。
我们的社会不应该出现红包包多少的问题。毕竟,每家有每家不同的经济状况,若根据标准来定行情,就会有压力,包少了也被嫌寒酸。
过年志在一家团圆,希望不会的有过多的开销压力而害怕,不敢回家过年。

不减红包传正能量——业务发展执行长●陈錩鋐(43岁)
尽管一年过得比一年艰辛,但不会特别减少红包的数额 ,以传达正能量及积极的心态。
不会因经济欠佳而减少给长幼辈的红包钱,一方面也是不想让他们失望,而且本身也认为,保持华人的传统及优良文化,秉持做公益事件都是非常重要的。
也会派发红包给不熟悉的小辈,因为红包是一个祝福,给对方带来好意头。

少办年货红包不变——厨师●张智强(48岁)
包红包的价码跟去年一样保持不变,只是行情差,加上孩子开销大,所以今年选择节省办年货。
尤其是价格较贵的年饼和肉干都尽量少买,选择其他年货。
我也希望家人不要暴饮暴食,其次是可以节省支出。
联合报道:苏韵鸰、张燕萍、 邹丽华、黄丽君、许世平、王绍其
联合报道:苏韵鸰、张燕萍、 邹丽华、黄丽君、许世平、王绍其
联合报道:苏韵鸰、张燕萍、 邹丽华、黄丽君、许世平、王绍其
国内罐头鲍鱼 市场萎缩·赚幅压至低于10%

报道:何燕羚
(吉隆坡27日讯)从过去的宴会顶流,罐头鲍鱼如今已“沦为”平民食材!
鲍鱼是公认的中国传统名贵食材,居于“鲍、参、翅、肚”四大海味之首。
以往,说起鲍鱼,绝大多数人的第一个认知:鲍鱼很贵,不是普通人能吃得起,更有“一口鲍鱼一口金”的说法,一般只有在宴席才能吃上鲍鱼,或一年下来到了新春佳节,才“舍得”犒赏自己。
但最近这两三年,鲍鱼不再是“贵族”食材,价格越来越平民,已降级为大众食品;今年,更出现比年饼更便宜的“低价”,若大家有留意,现在的礼篮,多半都有鲍鱼在内,而之前仅会出现在价格高端的礼盒上。
本地罐头鲍鱼生产市场是从2023年开始受到“外来者”(进口商)的侵蚀,导致价格越“杀”越低,甚至出现了“卷低价”现象,本土市场受到冲击开始萎缩,业者利润向下行,赚幅压缩至10%以下。
根据即将上市的A1 A.K. Koh集团的草拟招股书,由Smith Zander进行的独立市场报告指出,国内罐头鲍鱼市场在2020至2022年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10.23%,惟在2023年却大幅下跌21.73%!
导因是市场受到价格低廉的进口品牌冲击,业者因而面临价格压力和失去部分市场。

业者降利润固守市场
2023年,国内罐头鲍鱼市场规模从2022年的9573万令吉萎缩至7493万令吉,比2020年冠病疫情期间的7878万令吉更低。
面对平价罐头鲍鱼抢滩,业者也唯有降低利润设法守住固有的市场。
除了拥有龙马标(Dragon Horse)和天王牌(Sky King)两个鲍鱼品牌的A1 A.K. Koh税后赚幅超过10%外,其他生产商的利润皆偏低。
“老字号”天亮牌(Skylight)生产商广耀兴私人有限公司(Kwang Yeow Heng)截至2024年3月31日财年,营业额达2038万令吉,税后赚幅则低至1.76%;顺泰行(Soon Thye Hang)更是亏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