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引导心智激发消费欲/拿督刘明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稠密,13亿人的味蕾南辕北辙。北方人的口味较重,无辣不欢。南方如广州口味偏淡,较讲究原汁原味。所以大陆餐饮业如果要全国插旗,遍地开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80后的香港科技大学研究生宋奇,累积了在麦当劳和百胜集团(旗下品牌有肯德基、必胜客等)的餐饮管理经验,2012 年出来创业,在广州开了一家中国人都喜欢吃的饺子店。



两年的历练,他发觉在广州开饺子店的接受度没有他想象的那么高。

商业模式也有待商议,因为包饺子太依赖熟练师父的手艺,不适合打造餐厅标准化的设想。

偶然的机会,听人谈起重庆小面,他立马飞到重庆,探寻商机。

经过一番研究,他断定重庆小面这单品是可行的:

1.重庆小面和水饺一样,在大陆还蛮多人认识,市场认知还好,不需要太多的教育市场。



2.面食是主食,单价和成本都很低,接受度高,制作可标准化。

3.不需要在门店现场煮和炒,只需经过标准化工序,加热和添加辅料即可。这是可连锁化的商业模式。

翻桌次数创纪录

于是,宋奇很快就在卖饺子的原店改成卖重庆小面,店名就叫“遇见小面”,他适度地调整南方人对辣的胃口,没料到很快红火起来,成了该商圈的名店。

同年9 月,他拿到第一轮融资,在一年内开了3 家店,其中一家开业短短几天做了33.8 次的翻桌,破了中国餐饮的翻桌纪录!

“遇见小面”自2014年开业后的3年内,共拿到天使投资人2亿元(约1.25亿令吉)的资金,包括联想集团旗下弘毅基金。

随着门店越开越多,走在连锁化的道路上的“遇见小面”,也碰到了很多快餐店老板们都会面对的难题。

5年开40直营店

因为单点选择不多,加上客单价低,市场对产品的认知遇到瓶颈,顾客消费频次降低的时候,很快就影响品牌的盈利和生死存亡。

“遇见小面”创办人宋奇想尽办法转型,他把类似快餐的“遇见小面”改为重庆小吃集合店,就是把简餐改为多样化,烧烤是其一,让消费者多一些选择,大幅度提升客单价、复购率、客户粘性等。

创业至今5年了,“遇见小面”在广州和深圳开了40家直营店,明年马上开出北京首家店。

估计会加快脚步把门店增加到100家!开始展现中国速度!

“遇见小面”的口号,“源于重庆,立足广州,中国小面,世界遇见。”实现的那一天似乎不会太远!

胡隽老师恰好是他们这次转型的企业顾问,我想由他来点评最恰当不过了。

“遇见小面”的口号,“源于重庆,立足广州,中国小面,世界遇见。”

胡隽老师点评:“遇见小面”是地方特产升级为大众品牌的代表案例,这个品牌对于众多区域性品牌有重要借鉴价值,比如马来西亚众多的榴梿产品,该如何打开新增长空间,是重要战略挑战。

1、识别增长动力

我们把增长动力分为3大类:产品动力、渠道动力、心智动力。

一个品牌发展不错,关键是把握好了增长动力,而一个品牌发展停滞或衰落,也在于误判了增长动力,比如凡客诚品,从白衬衫这个产品起步,抓住互联网渠道红利,但后面衰落,就是没有抓好心智动力,认知模糊导致用户选择别家。(就是从白衬衫到什么都卖)

对于“遇见小面”,在把握好购物中心这个渠道动力基础上,正积极把握心智动力,获得新发展。

2、抓牢心智动力

对品牌来说,这3大增长动力都会长期并存,但在品牌的不同发展阶段,会有不同侧重,特别是进入消费者选择爆增的竞争阶段,顾客面临成百上千的消费选择,心智动力是最关键的增长动力,并指引着你的渠道、产品的发展。

如果你的品牌进入竞争爆增阶段,你不能及时调整到心智动力,还靠着过往增长动力的惯性增长,增长就会受到限制。

例如无印良品、富贵鸟到处开店,看似渠道更多、增长更快,却因为心智动力不足,导致业绩平平甚至严重亏损!

而对于“遇见小面”,正把心智动力作为品牌长期发展动力,并指引渠道、产品等发展,由创始人宋奇亲自主抓。

3、持续引导心智

心智就是顾客存在大脑里的信息认知,这是激发消费和指引选择的关键,对地方特产来说,往往只有这个地方的人有特定认知,比如重庆小面,那对于不是重庆的人来说,就没有认知,也就没有强烈消费动力,那就需要“更新认知”引导。

对于遇见小面来说,从重庆特色认知更新到入味好吃的认知,就是在引导认知的关键,也是“遇见小面”在中国更大市场增长的关键动力。

那么对于马来西亚的榴梿泡芙、榴梿蛋糕等这些不同品类(注:这些系列产品,如打造成心智中的不同品牌,将会有巨大新增价值),不只因为是马来特产而消费,该如何给顾客新的心智认知,激发新的消费兴趣,这是摆在这些企业家面前的新商机!

 

 
 

 

反应

 

国际财经

中国市场的极致内卷 京东美团正两败俱伤

(北京26日讯)当世界大部分地区聚焦动荡的国际贸易战时,中国两大互联网巨头则在国内市场展开“厮杀”,并对彼此造成日渐严重的损害。

京东已发起一场耗资巨大的战役,试图从外卖行业领军企业美团手中抢夺市场份额,而美团方面则在不断蚕食京东的电商核心业务。两家公司在香港上市的股票较3月高点均下跌了约30%,合计市值蒸发约700亿美元(约3062亿令吉)。

投资者正为一场持久的激烈竞争做准备,这场竞争将对两家公司的盈利均造成冲击。分析师们已下调了两只股票的目标价,而期权市场的防御性仓位也有所增加。

“短期内双方的形势都将更糟,这场竞争将持续多久尚不明确,”EFG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基金经理李黛西(译音)表示。她补充称,中国外卖市场激烈的竞争将损害盈利能力。

股价表现糟糕

尽管特朗普的关税措施已削弱近期中国科技股的涨势,但这场国内竞争的影响仍然突出。美团和京东去年表现良好之后,今年均位于恒生科技指数表现最差的八只股票的行列。

京东推出一项“烧钱”的策略,以推广其于2月正式上线的京东外卖平台。这家总部位于北京的公司已宣布向消费者提供超过14亿美元(约61亿令吉)的折扣,免除部分商户的佣金,并计划雇用10万名全职外卖骑手。

摩根大通估计,京东在中国的食品配送市场中取得了约5%的份额,此前该市场主要由美团和阿里巴巴旗下的饿了么瓜分,这两者分别占约75%和25%。

摩根大通预计,以当前规模计算,京东外卖亏损折年率可能达到180亿人民币(约108亿令吉),抹去其母公司2025年经营利润的36%。

非永续策略

“我们认为这并非可持续的战略,因其对集团损益表的财务影响过大,“分析师姚亚历克斯(译音)周二在报告中写道。“对于新进入者而言,通过深度补贴的增长策略在中国外卖市场获取显著市场份额的成本过于高昂。”

美团在过去曾成功抵御了外卖业务的竞争,但京东凭借其现有的配送网络则被视为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与此同时,美团今年在京东核心的即时零售业务,电脑和电子产品领域取得了进展。

海外市场定胜负?

尽管两家公司均高度依赖中国消费市场,但美团正通过其Keeta应用程序在海外食品配送领域投入重金进行大规模扩张。

“京东在中国已无太多增长机会,且海外业务布局有限,”Hedgeye风险管理全球科技与软件负责人王菲利(译音)表示。在此背景下,其高成本的京东外卖业务拓展更多是防御性的举措,而非单纯聚焦食品配送。

随着这场竞争的持续,卖方分析师变得更加谨慎。尽管两只股票的买入评级仍占绝大多数,但美团的平均目标价较3月高点已下调8%,京东也下调了约4%。

两只股票的下跌对冲成本仍远高于过去一年的平均水平。对于京东,看跌期权与看涨期权的未平仓合约比例已飙升至去年8月以来的最高水平,成为香港股市中负面偏向最严重的股票之一。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