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总审计司建议中央
续开源节流稳财务

【2018年政府财务报表总审计司报告】

(吉隆坡14日讯)总审计司拿督聂阿兹曼建议中央政府,持续努力通过各种来源提高收入,并养成节俭的习惯、减少未被付清的收入和债务,以确保中央政府的财务地位更加稳固。



总监应亲自理财

他在《2018年中央政府财务报表总审计司报告》中也建议部门秘书长或单位总监,以“事必躬亲”的方式参与财务管理,并对官员所执行的工作落实制衡系统,以及定期展开评估,包括培训相关官员。

“各部门或单位的审计小组需要提高其绩效,包括确保小组成员获得足够的培训与指导、准备年度审计计划,以便审计工作能依据重点进行,并客观地评估内部监督、风险和管理、报告重要发现以及提出建议。”

报告建议,为了提高政府收入,每个部门或单位应该重新检讨未接获户头(ABT)的索回绩效,特别是遵从于限时法令下的未付清尾数,以避免被销账。

报告也建议财政部向国会提呈管理和发展预算时,也提呈新的债务估算;政府也应该对法定机构或企业所作的借贷,制定担保顶限,以避免有关机构或企业在履行义务时面对困难,导致政府的负担增加。



“政府应对债务、财务负债、投资和花费进行风险管理,以确保政府财务地位的永续性。”

该报告建议政府提升支付和发展项目的监督,以确保本年度拨款被善用,私人融资计划(PFI)也能依据规划执行。

15计划6712万拨款未动用

总审计司报告说,涉及8个部门或局的15项计划,共6712万令吉的发展拨款完全没有动用到。

报告指出,涉及单位包括首相署、农业及农基工业部、天然资源与环境部、交通部、能源、绿色工艺及水源部、联邦直辖区部、青年及体育部及内政部。

其中最大笔没有运用到的拨款,是首相署的法庭电脑化计划,高达2850万令吉。

拨款有多还要求追加

报告指出,6个部门或局要求追加拨款1793万令吉,以支付9项计划,但有关增加拨款并没有用到,因为实际开销比原有拨款更少。

这些部门包括首相署、交通部、能源、绿色工艺及水源部、卫生部、通讯及多媒体部及内政部;其中首相署要求追加最多拨款,高达828万令吉,但原有拨款还剩下7244万令吉。

报告指出,2018年的发展拨款为444亿9900万令吉,截至2018年尾,政府部门或局的整体发展开销为560亿9500万令吉或126.1%。

去年总收入增124.7亿

总审计司报告指出,中央政府在2018年的总收入为2328亿8300万令吉,比起2017年的2204亿600万令吉,增加了124亿7600万令吉或5.7%。

报告说,中央政府收入涵盖税收(1740亿6100万令吉或74.7%)、非税收(511亿1800万令吉或22%)、非收入来款(62亿1300万令吉或2.7%),及联邦直辖区收入(14亿9100万令吉或0.6%)。

“所有收入类别都有所提升,除了税收。2018年税收达1740亿6100万令吉,比起2017年减少了35亿9800万令吉或2%,这是因为消费税率在2018年6月至8月归零,并在9月正式废除。”

报告指出,511亿1800万令吉的非税收比起前一年增加了115亿9800万令吉或29.3%,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利息收入及投资回酬增加102亿5100万令吉。

反应

 

言论

总审计司报告弊端周而复始/曾达威

《2024年第三系列总审计司报告》指出,在第12大马计划下的项目中,有169个项目出现进度延误问题。

总审计司报告的初衷是揭露问题并推动整改,然而年复一年的报告却不断暴露出相似的弊端,令人不禁纳闷相关部门是否有在吸取过往的教训。

《2024年第三系列总审计司报告》指出,第12大马计划涉及的8593个项目中,共有3942个项目正在实施,1434个处于后期实施阶段,3085个处于预实施阶段,132个处于无效状态,意味着很多项目仍在起步或尚未有显著进展。所谓无效,意味着这些项目并未产生预期的效益,甚至耗费了宝贵的公共资源。

除了项目延误,总审计司报告还披露第12大马计划中的预算超支问题。报告显示,2021至2023年期间,项目支出金额高达2319亿2000万令吉,超过批准的2227亿5600万令吉拨款。

疏于监督管理疏漏

这种超支现象不仅反映出预算管理上的疏漏,也加剧了国家财政的压力,可能危及长期发展计划的实施。政府在拨款与项目预算之间的失衡,不仅是财政管理的问题,更可能影响公众对政府问责和管理能力的信任。

尽管每一份总审计司报告都会提出数百条改进建议,然而问题却依然层出不穷。究其原因,在于监督和问责机制的不足。

各部门在项目延误、预算超支或无效运作的情况下,并未承担足够的责任,相关的官员与管理层也未受到应有的惩处。如此一来,报告中的问题一再重复,公共项目的管理依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

加强问责严厉惩罚

为了有效遏制这种局面,政府必须加强问责机制,并严肃处理失责的官员。只有通过强而有力的问责,我们才能确保问题得到及时整改,避免资源浪费和公共项目的延误。

对于屡次出现问题的部门与管理层,政府更应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以儆效尤。

此外,政府可以采用现代化技术提高项目管理效率。通过数字化管理系统,政府可以实时监控项目进展,并利用大数据分析、区块链等技术,增强资金流向的透明度,减少非法挪用的可能性。

政府也可以设立公开透明的项目资料平台,让公众参与监督,从而进一步提升项目的执行力与透明度。

总审计司报告周而复始的弊端,反映出政府部门项目管理模式的深层次问题。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必须展开系统性改革,重新审视并优化现有的管理体系和监督机制。

严格来说,每一个公共项目都需要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和进度管控,确保从项目规划到实施都受到有效监督。

唯有通过有效的监督、问责与结构性改革,我们才能确保公共项目的顺利推进,同时提高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确保国家的长期发展目标不会落空。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