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收270亿却削减预算案
消费税去向受关注

想像一下,有一位时常补贴他孩子的父亲。由于孩子挥霍无度,孩子向父亲讨更多的钱。

你认为孩子向父亲讨更多的钱是对的吗?当补贴过少,并不足以生存的时候,这是对的。现在造成愤怒的,并不是要求更多,而是挥霍无度。



把消费税这个课题,置入这个故事中,“父亲”是国民,“孩子”是政府,而“补贴”是税。

政府有其理由,申诉是因为现有缴税的民众太少了。

2014年,首相纳吉指出,10个国民中只有1个缴税。这个比例可以算是“不足以生存”,尤其是在面对好几十年来连续的财政赤字。

无论如何,让马来西亚人愤怒的是政府的“挥霍无度”。

贪污影响纳税意愿



一连串令人反感的贪污报告(滥用资金)以及低效率的公共领域,更加紧了先制止这些“挥霍”,而不是实施更多税务。

大马人所担心的是,这些从消费税所得的额外资金,是否被好好利用。

在2015年4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实施消费税期间,政府通过消费税收取了超过270亿令吉。

另人感到意外的是,这些额外收入并不足以抗衡国际油价下跌造成我国原油收入骤降,所带来的危机。

在2016年1月财政预算案修正时,首相纳吉宣布,我国来自原油的收入下降将近140亿令吉。

首相纳吉宣布,国际原油大跌,导致国家收入骤减140亿令吉。

短期痛楚长期获益

原油价格从高峰期每桶100美元,跌至最低每桶26美元,直至中东和俄罗斯在供应方面联手,原油才回弹至每桶40美元。

接下来,原油出口国的政府,包括大马,宣布了叫人沉重的预算案削减。给予的理由是,原油价格暴跌。

由于联邦政府的债台高筑,以及来自国油公司的收入(股息)减少,大马政府就调整财务政策。

消费税只不过在一年前才实施。尽管在实施初期有些阻扰,消费税却带来了比意料中好的收入。

它同时也成功地扩大了我国纳税人的人数。尽管如此,消费税的实施还是面对一些缺陷,因为它的实施是相当混乱和花费偏高。

减缓国家财赤

消费税加重了中低收入层级消费群的负担,人民依然对政府可否会妥善使用这笔额外的收入感到质疑。

虽然有许多人认为消费税是“不好”的,但是这依然是一个长期的财务策略,以提高国家收入,减缓财政赤字和债务。

因此,“不好”应该是指,(i)消费税所带来的额外收入,可能会造成更多的挥霍和贪污;(ii)额外的消费税收入并没有被好好利用。

在我国,有些人会认为这两个财务调整(消费税和削减预算案)是必须的,尤其是在如今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但是也有些人认为这是“错误且迫近”的选择。

也有些人认为,政府没有“选择”。尽管如此,大多数的消费人会认为“这不是我的选择”。

既然消费税是“短期痛楚,长期获益”(如果它的税收可以妥善利用的话),削减预算案,尤其是在教育与保健却是相反地属于“短期获益,长期痛楚”。

公共医疗保健遭殃

2016年1月,卫生部的预算案中的拨款将会调低10%,或是减少2亿5000万令吉至3亿令吉之间。

对此,卫生部长还相当正面,他认为拨款减少了,可用医疗领域中各个层次的效率增高来补救。

不过,在预算案中削减了医疗保健的拨款,仿佛敲响了好多记钟。

例如,减少拨款予保健医疗是否会影响或拖迟经济转型计划的进展?我国公民,尤其是那些依靠公共设施(如:政府医院)受到拖累,因为公共医疗的拨款已经减少了?私人界是否可以填补公共设施所留下来的空缺?公共与私人界的医疗保健费用的差别呢?

我国一般对于公共领域资讯保密的情况,引起辩论与讨论,以寻找出有效或缓解措施,在削减预算案后保障公众的福利。

无论如何,有一方面必须获得高度关注,就是低投保率,意即对公共医疗设施的依赖,或是“菩萨保平安”的观念依然非常关键。

在美国,可负担医疗法令(或者为大家所熟悉的“奥巴马医疗”)定义可负担医疗保险,成本低于扣除补贴后的可调整年收入的8%。

如果他们的国民无法寻获低于家庭收入8%的保单,打从2014年起他们就无需保单。不过,大部分美国人都可在私人市场找到可负担的保险配套。

那大马又如何?可负担的保险保单也有很多。可是,愿意花费在保险的数额相对的低(参阅表1)。

虽然在1990年至2014年期间增加了1.5%,大马人在保险的消费,只不过是占了国民总收入(GNI)的4.4%,也就是相等于奥巴马对美国要求的一半。当然也有一些计划在扩大私人保险界,不过这却需要时间。

在我们还没有达到美国或发达国家水平之前,削减医疗保健的拨款,很大可能会为国民带来负面影响。

教育机构的研究和教学是国家生产力增长的要素。

大学研究拨款减少教育水平恐加剧低落

大马教育界的学术人员或行政人员或许已察觉,这种低效率的风气也衍生至教育界。

世界大学的排行相对地低,加上国际评估计划(PISA)的成绩不理想,几乎确定了我国的教育水平不断下降。

这些都需要几个年代的努力、多数的资源(财政预算案的拨款和私人投资)和许多品质的鉴定(大马品质机构,MQA的鉴定),以提高我们的教育水平。

试想想,这些刚才提及的措施,在没有妥善的基础改革之时,却突然因为预算案减少拨款,接下来会有什么结果?

与2015年的财政预算案相比,高教部的拨款减少了24亿令吉,只获得133亿7800万令吉。国立大学的拨款减少了14亿4200万令吉。

马来亚大学相信是受影响最大的大学,拨款削减了27.3%;北大削减了19.31%;理大削减了17.14%;工大削减了16.53%。

或许我们可以想象的是,由于拨款减少,许多国立大学都停止订阅学术期刊的资料库;国立大学与私立大学来自政府的研究拨款都减少了。

这些举动都可能会严重打击学术人员的研究能力,以及剥夺了学生需要的教材(网上期刊以及书本)和各种科学研究的器材。

此外,对于现今的环境缺乏乐观的前景,加上消费税提高了生意成本,造成私人界减少给予私人教育机构的拨款或赞助。私人教育界的激烈竞争,造成私人教育机构的赚幅和学生人数减少。

学术研究教学失动力

政府和利益相关者应该明白,研究和教学是生产力增长的重要资源。生产力则是经济增长和永续发展的重要资源。

根据生产力的输入(资本、劳动力等),由教育、研究以及革新(科技进展)所促成的生产力才是持久的。

1990年代亚洲奇迹,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例子。

需革新思维推动持久增长

东南亚和韩国多年来持续维持高增长,就被称为“亚洲奇迹”。无论如何,诺贝尔经济奖得主保罗克鲁曼就指出,“奇迹”其实归功于人口的增长。

他提醒我们,这个奇迹并不能持久,因为这些国家的生产率已经静止,甚至稍微下降。

克鲁曼的看法告诉我们,亚洲国家用“实干”增长,而西方国家则用“灵感”(革新/科技/生产力)推动增长。

实干并不能持久,而且影响力并不是很见效。革新力需要定期地投资在教育、研究以及发展,尤其是在科学和科技方面。

重要的并不只是金钱投资,正确且良好的政治意愿也是必须的,以提供更有效的资源以和孕育革新的思维。

突然减低预算案给予教育的拨款,将会剥夺教育开销所需。它同时也给予人们一个不好的印象:教育在国家的议程里并不重要。

一旦我们欲通过教育、科学以及科技推高生产力的动力停止,过后就很难再重新回到高速增长了,牛顿的力学定律是这么说的。

因此,政府可否要承担长期的痛楚、短期获益的风险呢?

反应

 

财经

中国红色资金5大忧虑

大马经济转型中与安邦智库(系列)
报道:连惠慧博士、董驰博士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中国对于东盟国家的投资,固然有很多的积极意义,东盟国家也对中国的投资具有强烈的需求,但是,一些消极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1. 环境破坏

当中国与东盟在环保领域的合作日趋见多时,一些中国的投资项目也对当地的环境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甚至一些中国的私营企业在东盟国家投资时,对当地的环境产生了严重的破坏。

比如,一些中国企业将大片的原始森林烧掉来种植橡胶油棕;一些中国企业长期非法在缅甸境内伐木,很多山头从郁郁葱葱的美景,变成了光秃秃的“秃头山”。

有的企业在东盟地区非法开采黄金、锡、钨等矿产,却连最基本的防护措施都没有,直接用化学药剂提炼,造成环境的严重破坏。

这些问题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整顿,将对当地环境产生巨大的污染,也将对东盟与中国的关系产生不可挽回的影响。



2. 产品竞争

当来自中国的产品源源不断的走进东盟国家时,相关行业的企业就会面临更多的竞争,而竞争失败的企业将会面临倒闭。

例如,在拥有600万总人口的寮国,有来自中国湖南省邵阳市的5万多人在那经商贸易。原本很多在寮国村镇的小卖部,是当地商人经商投资的,但是中国的湖南人来了以后,由于中国的日用商品物美价廉,导致当地人经营的商铺大量的关闭,很多人怨声载道,并引发了当地的一些抵制中国商品的抗议活动。

当地人认为,正是中国和东盟国家的贸易往来和不断合作,才给他们带来了损害,他们希望政府可以减少与中国的贸易,多支持本地企业。

马来西亚前副首相慕尤丁,也在今年初指责中国企业进入马来西亚市场,抢走了本地人的饭碗。

他认为,马来人更加重视自己的生活条件,而首相纳吉引入大量的中国企业和中国产品,最终将抢走本地企业或商家的机会。

碧桂园积极投资马来西亚的新山项目。

3. 就业歧视

2016年6月,印尼投资协调委员会主席弗兰基指出,2016年第1季度,中国对印尼投资达4.64亿美元(20.42亿令吉),共涉及339项工程项目,创造就业10167人次。

然而,在这高昂的新增就业人群中,华裔人口所占比重最多。由于语言等先天因素,在东盟国家投资的中国企业更青睐于吸收当地华裔或中国留学生作为企业员工,因而来自其他族群的抱怨越来越多,纷纷指责中国对东盟的投资虽然越来越多,但是,他们的就业机会却没有提高多少。

因而,一些反对派则趁机怂恿敏感种族的情绪,组织游行和抗议活动来抵制中国的投资,这给了执政当局不小的压力,处理起来也是如履薄冰。

4. 国家主权引担忧

以马来西亚为例,2016年11月初,马来西亚首相纳吉对中国进行了长达7天的访问,期间签下价值1480多亿令吉的经贸、军事大单,让美国人惊呼东南亚国家纷纷倒向中国。

而在2016年10月份,中国电建集团承建的马来西亚皇京港深水码头举行了奠基仪式,标志着马来西亚雄心勃勃的“马六甲第一港”计划正式起步。

马六甲皇京港项目(Melaka Gateway)是一个大型的填海综合发展项目,属于马来西亚国家级二号工程,由三个人造岛和一个自然岛屿组成,占地1366英亩,总投入400亿令吉。

预计其深水港项目于2019年完成时,将超越新加坡成为马六甲海峡上最大的港口,而全部配套工程将于2025年竣工。

然而,皇京港项目的合理性却让人质疑。虽然马来西亚政府表示,其最重要的巴生港口到2020年将达到满额,因此需要一个新的港口;但是,马来西亚其实没有必要在西海岸建立新港口,因为现有设施的额度尚未达到极限。

而巴生港的两个运营商,西港控股(WPRTS,5246,主板贸服股)和马矿业(MMCCORP,2194,主板贸服股),也提出了使港口吞吐量翻番的扩建计划。

军事活动增

另一方面是对中国的军事目的的担忧。皇京港项目使得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有过节的新加坡,感受到了巨大威胁。

新加坡媒体也多次质疑中国在马六甲港口计划的战略意图。

一些新加坡媒体认为,近年来中国在马来西亚的军事活动正在明显增加。

2015年9月,中国海陆空三军都参加了在马六甲海峡的大型军演。

此外,中国还获得了皇京港附近一些人造岛屿的土地所有权和99年的特许经营权,以及靠近中国南沙群岛的马来西亚沙巴州亚庇市的一处原油港口使用权。

这些问题不得不引起公众对国家主权的担忧,一些组织甚至指责马来西亚政府的行为,其实是一种卖国行为,应该引起马来西亚国民的警惕。

5. 冲击大马房产

近年来,来自中国的大型房地产公司,如碧桂园、富力地产、绿地集团等,纷纷在马来西亚开展了一系列房地产项目,修建了大量的住宅。

因而,房地产市场承载了大量的供给压力,过多的住房供给,造成了马来西亚当地房地产市场的滑坡和房价的下跌。

目前,碧桂园与马来西亚柔佛州投资部门于2013年合作开发的金海湾项目的全部9539套公寓已经售罄。

另外,绿地集团正在距市中心约20分钟的陈厝港128英亩的土地上建造办公楼、公寓和商场。广州的富力地产则开始在公主湾修建约3000套住宅。

一次建数千套房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碧桂园投资了马来西亚的新山项目。新山位于亚洲大陆南端,是一个面积相当于新加坡3倍的极富魅力的特别经济区。

碧桂园将这个毗邻新加坡的新山市,比喻成为下一个类似于中国深圳的特区。新山项目是环绕新山市的马来西亚伊斯干达特区约60个项目中最大的一个,预计将新建住宅约50万套。

大量房屋的开工建设,导致去年马来西亚柔佛州住房销售额缩水近三分之一,一些开发商提供20%甚至更高的折扣,也不能扭转销售的颓势。

据马来西亚房地产咨询公司WTW提供的数据,去年新山市高层公寓均价下跌了10%。

马来西亚房地产中介师协会(MIEA)前会长西华认为,中国的地产商们一次建好数千套房,吓坏了消费者和本地的房地产商。

依区约半房产恐空置

更大的问题是,这么多房子,究竟谁会来买?近年来,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形势下,东盟国家经济增速普遍减缓。而马来西亚今年第三季度的经济增长率甚至放缓至2%。

去年马来西亚全国住宅销售额下降近11%,柔佛州降幅则高达32%。

西华估计,照此趋势将来依斯干达约一半的房产将会空置,而中国房地产商大量的新建住宅,未来将如何消化会成为一个大问题。

总结

作为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在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中一直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国对于东盟国家的投资,除了拉动当地GDP增长和增加就业率之外,在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和环境以及教育合作等方面都有重要积极意义。

但是,一些消极影响也是不可避免的,环境破坏问题和相关产品的竞争、就业歧视、房地产行业的冲击以及对国家主权的担忧,这些问题都值得东盟国家政府和广大学者以及企业家们深思。

东盟国家应该扬长避短,正确、合理的利用来自中国的投资,以期对本国人民带来最大的福祉。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