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末季虽胜预期 3大威胁未除
今年经济必放缓

(吉隆坡18日讯)虽然我国去年末季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表现优于预期,但今年却将迎来严峻挑战,经济学家认为,今年经济走缓已是不变的事实。



国家银行今天公布最新的经济增长数据,其中末季GDP增长达4.5%,全年则有5%,优于市场预期。 

早前,路透社调查预估,我国末季GDP增长料放缓至4.3%,全年预测则为4.9%。 

资深经济学家李兴裕接受《南洋商报》电访时表示,末季的经济表现比预期要好一些,不过,经济增长动力仍“逃不掉”持续放缓的命运。

他坦言,我国今年的经济将面临严峻挑战,并点出抑制增长的三大威胁,分别是走贬的令吉、居高不下的生活成本,和趋扬的通胀率。

“马币贬值和生活成本高昂,依旧是个很大的问题。另外,虽然国内燃油价格走跌,但通胀率仍是个担忧。”



他始终谨慎看待今年的经济增长表现,更指走缓已在预期中。

“我会特别关注上半年的表现,因外围情况依旧波动,特别是中国的表现。”

私人消费料疲弱

市场预估,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料介于6.0%至6.5%。另外,大马出口增长的步伐,也料陷入低速。

JF Apex经济学家诺莎菲娜受访时表示,公共投资和制造领域将替代私人消费,成为今年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

“我预计今年的私人领域动力会走弱。从末季数据就可看见,消费情绪正走下坡,特别是私人开销。”

再加上油价前景低迷,促使她把今年的GDP预测,从原定的4.9%,下修至4.5%,符合政府早前调整预算案所公布的4%至4.5%增长。

RAM预测今年仅增4.4%

与市场意见相符,大马评估机构(RAM)预计,今年的经济增长会放缓至4.4%。

该机构表示,尽管国内外风险升温,将限制内需对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但相信,今年的增长动力仍源自内需。

另外,市场分析机构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分析员陈克丽丝(译音)说:“我们并不乐观看待大马今年的前景。”

这主要是因为,原产品价格低迷将持续冲击实际经济、能源领域因此而削减投资、原产品出口收入疲弱,进而冲击财政收入。

末季来往账盈余增至114亿

同时,大马统计局公布,我国末季的来往账项盈余,走高至114亿令吉。

其中,金融账户(Financial Account)录得53亿令吉的净流入;然而,国行的外汇储备则走跌60亿令吉。

文告指出,较高的来往账项盈余,主要由较高的货物项目(goods account)盈余,和收入项目较低的赤字所推动。

不过,服务项目(services account)赤字则走高至62亿令吉。

总结去年,来往账项盈余达340亿令吉。

资本账户方面,末季赤字降低至1500万令吉,上一季为3010万令吉,归功于资本转移净流出的减少。

全年而言,资本账户由正转负,出现12亿令吉的赤字,去年乃取得3亿令吉的盈余。

FDI增至125亿

海外直接投资(DIA)走高至68亿令吉,而外来直接投资(FDI)也攀至125亿令吉。

全年而言,此项目的净流出减少至533亿令吉,因FDI成功转正,加上投资组合的净流出也较低。

DIA的净流出从538亿令吉,降至393亿令吉,而FDI金额则从353亿令吉,升至395亿令吉。

截至12月杪,国行的外汇储备有4091亿令吉,按年涨37亿令吉。

反应

 

东盟+

洒钱降物价修法律 泰国推新政救经济

(曼谷13日讯)泰国首相佩通坦宣布一系列新措施,以巩固政府的支持,并提振因家庭债务高企、贷款紧缩和消费低迷而受阻的国家经济。

佩通坦上台执政已有3个月多。她12日发表电视讲话,公布政府明年的优先事项时说,政府将为社区企业提供贷款、为村庄提供资金、为曼谷的低收入人士提供廉价住房、降低能源价格,并划一城市铁路交通的车资。她也誓言要结束商业垄断现象。

家债占89.6%冠东盟

她说,政府将为数以百万计难以偿还贷款的人士及小企业提供经济救济措施。泰国的家庭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89.6%,是东南亚国家中最高的,也一直是阻碍消费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佩通坦说,政府明年将继续现金发放计划,直到1月底华人农历新年前,估计有约400万老年人每人将领到1万泰铢(约1310令吉)。

政府也计划重组电力行业及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意味着明年泰国的电费和其他能源价格可能会降低。

她还说,政府将修改过时法律,促进大米出口和酒类生产等领域的竞争,打破垄断局面。

泰国一些规模较大的行业,包括零售、电力和酒类,都被少数几家企业集团主导。佩通坦说:“不管是私人或公共领域,垄断都会增加成本。政府认为结束商业垄断很重要。”

在大曼谷地区落实轨道交通系统所有线路车资统一为20泰铢(约2.61令吉)的政策,是降低人们生活费的举措之一。泰国副首相兼交通部长素里亚12日证实,这项政策将按计划在明年9月落实,以降低民众的出行成本。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