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林玉辉:按组织领袖决议
东盟今年完成RCEP谈判

(新德里24日讯)东盟秘书长拿督林玉辉指出,东盟将根据该组织领袖所达致的决议,在今年完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谈判。

RCEP是一个涉及东盟10国及澳洲、中国、印度、日本、韩国及纽西兰的自由贸易协定。



林玉辉昨日在新德里出席东盟-印度商业论坛时说:“东盟将优先及致力完成在今年结束RCEP谈判的使命。”

RCEP谈判始于2012年,这协定预计将创造一个涵盖35亿人口的自由贸易区。

林玉辉指出,印度是东盟的第六大贸易伙伴,因此预计双方将从集体贸易中受惠,惟该协定谈判的关键在于如何降低关税。

他说,参与RCEP的16个国家的人口约占全球二分之一,贸易额为全球三分之一及占了全球五分之一的投资流量,因此该协定将创造庞大的就业机会、推动经济增长及全面性的发展。



反应

 

灼见

【灼见】印尼对华加征关税违RCEP/魏开星

近年来,中国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产业升级及产品迭代,出口产品出现以“新三样”,即“光伏产品、锂电池及新能源汽车”为特征的结构优化。

2023年,中国“新三样”产品出口额首次突破人民币兆元大关,年增29.9%,占当年中国出口总额的4.4%。然而,中国“新三样”却也成为美国301关税的新目标。于是,今年5月14日,白宫宣布将对包括电动车、芯片、医疗产品在内的一系列中国商品征收新的关税。中方对此表达强烈抗议,认为美方所谓的“产能过剩论”是彻头彻尾的保护主义。 

在美国媒体与政客的鼓噪下,欧盟委员会也对中国的新能源车展开所谓的“反补贴”调查;并于7月4日起对中国制造的纯电动汽车实施临时关税,最高税率可达37.6%。此举却遭到德国、匈牙利及波兰等国的反对。目前中欧针对此项关税议题的磋商工作还在进行之中,事情或许仍有转圜的余地。

所谓“贸易战”不存在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欧美瞄准中国的新能源车等出口产品抡起关税大棒时,同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的印尼放出风声,也要来凑热闹。该国贸易部长哈桑6月28日表示,印尼将对从鞋类到陶瓷等进口产品征收100至200%的保障性关税,重启保护国内产业的计划。理由是“贸易战”导致中国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中国产品遭到西方国家拒绝后,被迫将出口转向包括印尼等其他市场。哈桑表示,这次公布的关税政策将在相关法规发布后生效,可能影响鞋类、服装、纺织品、化妆品和陶瓷的进口。

由于印尼方面尚未公开实施新关税的具体时间表,因此也未见中方的正式回应。在此,笔者想指出印尼此番行为的荒谬之处。

中国东盟贸易无关外部

首先,所谓“贸易战导致中国产品被迫出口转向印尼等国家”的说法站不住脚。自从特朗普政府对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强征高额关税后,拜登政府沿袭了这一政策;然而,中国并没有展开对等的贸易报复。因此,所谓的“贸易战”其实并不存在。中欧贸易更是如此。当然,美国对华贸易除了进口部分,还对其高科技产品,特别是芯片出口实施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出口禁令。这部分才是导致中美双边贸易额这一两年呈现下滑的主因。

而三四年前,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在冠病疫情期间即呈现逆势上升态势,这应该归功于中国与东盟的自贸区协议在起作用;这一两年则得利于2022年1月1日开始生效的RCEP。RCEP在印尼的生效比多数成员国迟了一年,直到2023年1月2日。

然而,2022年1至11月,中国与印尼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359.2亿美元,同比增长22.7%。可见,中国与东盟、印尼的贸易额增长与中国产品是否遭到西方拒绝及是否倾销到其他市场无关。

其次,在RCEP项目下,印尼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基础上,新增给予中国700多个税号产品零关税待遇,包括部分汽车零部件、摩托车、电视、服装鞋靴、塑料制品等。其中,部分汽车零部件、摩托车、部分服装类产品等自2023年1月2日起立即实现零关税,其他产品将在一定过渡期内逐步降为零关税。

中国也将在中国—东盟自贸协议基础上,对印尼产黄梨汁和罐头、椰子汁、胡椒、柴油、纸制品、部分化工品和汽车零部件等降税,进一步开放市场。也就自那日起,按照RCEP协议的承诺,印尼对原产自中国65.1%比例的产品实施立即零关税;中国也将对原产自印尼67.9%比例的产品实施立即零关税。

印尼不可“东施效颦” 

印尼作为签约方并已在协议内生效一年多,如今单方面提出要对协议内的中国等国家提高进口关税100至200%,这将违背协议规定、精神与原则。而且,印尼加征关税的理由不是两国之间的贸易问题,甚至不是RCEP协议的内部问题;仅仅是外部的所谓“贸易战”。

最后,印尼不是美国,不可有样学样。哈桑声称:“美国可以对进口陶瓷或服装征收200%的关税;我们也可以这样做,以确保我们的中小微企业和行业能够生存和发展。”此言差矣!美国所作所为是视中国为最大战略竞争对手进行打压,是典型的霸权主义的霸凌行为;而印尼作为东盟的大国、RCEP的签约国及与中国战略伙伴关系的国家,如何能亦步亦趋、东施效颦而贻笑大方?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