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沟通默契无法外包/陈绣茗

在科技通讯发达与服务外包的蓬勃发展下,如共享工作室、云端服务等等,围绕在现代年轻人的生活与工作模式,我越来越可以感觉到近年来不少企业经营模式,逐渐变化成了专业分工的模式。

近几日有友人找我聊聊,有关她公司的未来发展方向,期望可以找我来协助。



先说说背景,这位友人从小在家族生意圈内打滚,留学回来后眼看着家人面对传统生意模式的各种困难,包括种种管理上的挑战,暗暗发下要改变业界作业模式的宏愿。

几年前找了一位科技伙伴,凭着自己对业界的认知,做起应用软件设计。打拼了几年,如今崭露头角小有成就,找了我谈了下话题。

“我(代表友人)公司在过去,都是我领导着所有人,一路走来,当然团队中我也找了其他专业人士来参与,他们都各有专才我也不需要担心。不过,我现在的问题是,我要打造一个千万的公司,而我现在仅是6人的组织,这6个人都是内聘。”

“真实上,我们的团队有十余人,刚刚提到的专才,都是老板级人物,我们处于专业联盟关系,他们都愿意加入我的团队一起打拼,因为他们知道我公司未来的价值等等……等等……我知道需要打造一个可以支撑千万的组织团队,一起落实千万的目标……”

其实,到最后我才从这兜兜转转的公司介绍中知道,这位友人是希望我能加入她的团队,成为联盟之一,提供辅导服务帮她解决打造“支撑千万的组织团队”內部问题。



影响产出失商机

不管未来目标多遥远,要飞往火星也得从地球开始,二话不说马上进行实地调查。

要完成目标,少不了计划,现场就问起了明年的目标与计划,才惊讶原来还处于概念中。继续探询根源,最后发觉的就是,原因就出于这些当初找来的专才,现实操作上其实都是各自为政,不太往来,所以大家也不熟悉大家在做什么,年终计划迟迟无法落实下来。

这也难怪,这些专才都是这位友人找来,各有专职与责任,确实互不相干,长久下来也养成一种缺乏沟通的习惯。

这种情况下,对于步入打造团队阶段的企业,便成了绊脚石了。严重之下,就是产出拖延,失信于市场,进而失去商机。关于这一点,我提了做年终计划会议。

这年终计划会议,一般上在许多中小企业难以得见。友人本来还反对并且认为不需要,她认为只要有一个人,称为“总经理”来调节这些人,让这些人可以按照他们的计划去进行,定时定点报告就可以(不少暗示我就是适合的人)。

我告诉她,有些部门确实可以透过现代科技与资源共享的概念搓和为组织所用。但是,不管如何,这位“总经理”负责的是内部营运,这个部门就像胃一样不能外包,因为这个人物需要专心一致,每日进出为公司绸缪。

多制造沟通机会

创业时,是可以采取外包,因为公司是产品导向,早期专注产品开发本来就是正确的,而其他部门反正就停在可以应付现阶段要求便可,故没有太多日常工作需要操作。

友人最终同意采纳建议,透过召开年终计划会议,在会议上讨论细节并调节大家的步伐。

最终发掘,问题根本就出于友人本身,其公私分明观念下领导团队,导致在企业内人与人之间少了一份磨和的感情。

人非机器,怎么能没有感觉。而沟通不是单方面交功课,更不是一方接收讯息(大概只有机器是这样沟通的吧)。

也就是这一点点的差异,导致高层的关系虽以礼相待,但感觉上就少了一份默契。

在打造种子团队上,少了这样的默契就如炒菜少了盐一样。或许平常没什么感觉,但隐约中就是少了一味。

我建议她多制造机会,让这些高层有更多的沟通,尤其是对工作上的方案讨论,从讨论中再增进彼此之间的默契。而这个工作不能假手于人,看着她的苦脸,我忍不住要大笑起來。

就很平常的的两个方案,我们整整花了3个小时的问答时间。

常有人问我,为什么写个作业程序要花这么长的时间,我也只能干笑着说,因为太多人、事、物的细节要一次照顾。

反应

 

灼见

【灼见】迈向高端产业的挑战/勤保伟

在世界各地的科技高端领域,马来西亚的工程师、科学家和技术专家的表现备受肯定。从美国硅谷到欧洲、亚洲的顶级研发中心,大马人才的身影随处可见,彰显我国具备足够的人才储备来推动高端产业的发展。然而,大马自身的产业结构却长期依赖于外包和代工模式,未能充分利用这些人才资源进行自主创新。

这种人才流失与产业结构之间的矛盾,正是大马近年来在经济上陷入中产阶级陷阱的原因之一。虽然拥有大量优秀的工程师和技术人才,但由于国内缺乏足够的高附加值产业,这些人才往往流向国外,导致大马在全球供应链中,更多充当中低端制造和测试环节的角色,未能有效攀升至全球价值链的顶端。

为了摆脱中等收入陷阱,并推动国家迈向高端产业,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在今年5月推出“国家半导体战略”(National Semiconductor Strategy,NSS)。这项战略,计划吸引5000亿令吉的投资,建设一个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核心枢纽。政府将投入250亿令吉,作为吸引更多私人投资的“抛砖引玉”资金,期望通过这一庞大计划,推动国内半导体产业链的整体升级。

从代工到自主创新

大马多年来积累的代工制造和封装测试能力,将成为实现这一宏图的重要基石。长期以来,我国在封装测试领域积累丰富的经验,吸引全球多家领先的半导体公司在此设立生产基地。

虽然代工制造和封装测试并不是技术最核心的环节,但这些产业链的成熟度,为大马迈向自主研发、创新和高端制造铺平了道路。

通过国家半导体战略,政府计划培养6万名工程师,以支撑这一战略的技术需求。这一举措不仅将增加国内的高技术人才储备,也有望吸引在国外工作的马来西亚人才回国发展。

这些措施,连同高额的投资和配套政策,预示着马来西亚渴望从一个代工生产基地,转型为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创新中心。 

推动措施提高地位

要实现这一点,大马需要更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积累。通过与国际半导体巨头的合作,大马可以逐步建立起本土的研发机构,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政府通过国家半导体战略提供的政策支持,也将帮助本地企业与跨国企业携手合作,共同开发新技术和产品,从而逐步提高自身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的地位。

同时,大马政府还需调整基础设施和政策环境方面,确保创新型企业能获得足够的研发资源和资本支持。通过对研发和高科技企业提供税收优惠、创新基金等激励措施,大马可以加速本地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资,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  

大马迈向高端产业的道路充满挑战,但机遇同样巨大。随着全球对高端半导体和电子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通过吸引巨额外资、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培养本地高端人才,大马如果能有效落实国家半导体战略,未来将有机会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占据更高的位置。

然而,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政府、企业和人才的协同努力不可或缺。在迈向高端产业的漫长道路上,大马正要迈出关键的第一步。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