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油棕研究灰色地带/朱乾海

为了防止外地病害、虫害及杂草的入侵,各国农业部都设有植物检疫部门,保护自己的作物。

从八打灵市政厅出来过马路,乌鸦在我头上啄了一下。乌鸦寻食,误将我的光头当食物,啄伤的头皮在烈日猛照下感到很痛。

妻子不像开玩笑说:鸟儿好像在你头上下糞,蹲下让我看看!



我只是听闻,巴生有很多老鼠,英国人引进乌鸦控制老鼠,结果乌鸦为害不输老鼠。

引进乌鸦是无知,没有遵守生物检疫条例,生物检疫的时麾词句是生物安全(Biosecruity)。

为了防止外地病害、虫害及杂草的入侵,各国农业部都设有植物检疫部门,保护自己的作物。

这里只谈油棕的大马芽腐病及南美洲芽腐病。

有一年,大马棕油局举办的国际棕油会议,来了一位半美国人的南美洲哥伦比亚种植人。



此人口若悬河,口才出众。

大会后他参观油棕园,看见不健全的树冠,惊呼大马油棕有可能患上和哥伦比亚油棕同样的芽腐病,芽腐病在哥伦比亚的杀伤力很大,50多年来,植物病理学家查不出其病因。

突然间,哥伦比亚棕油研究所一位老主管宣佈芽腐病的研究有突破,病原菌是Phytophthora Palmivora,在热带国家Pp的养主最少有200,包括榴槤、可可、橡胶、胡椒、椰子等。

人微言轻没人支持

会不会哥伦比亚的Pp摇身一变成“恐怖份子”?

大马棕油局邀请老主管来马开说明会,我以植物病理专家身份出席。

影片的病菌的确是Pp,但实验室裏的接种实验片段,并不能证明Pp是油棕芽腐病的病原菌,我们去了趟哥伦比亚,田里的油棕病情不轻,目睹实验室里的实验却没有证明Pp是芽腐病的病原菌。

人微言轻,没有人敢支持我的非Pp病原菌论。

在科学严肃的“是”志“不是”争论中老主管辞世。

用科学根据说真话

接下来,大马棕油局用各种作物分离出来的Pp做接种实验,实验的油棕树就是不感染Pp。

有人去问英国籍老太婆顾问,她不是回避,就是答案模棱两可。

此时为了发表文章争出位,澳洲及美国的大学讲师,闭门造车,不怕误导研究生,Pp文章照登。

其中一位在吉隆坡和我见过两次面就不辞而别。

为了确定真相,大马棕油局派送一位研究员赴英国大学以Pp和芽腐病为题做博士论文。

Pp材料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植物,包括哥伦比亚的油棕博士论文的结论一点也不意外:Pp不侵害油棕。

我们没有必要崇洋、媚外、要以科学根据说真话。

大马植物检疫部门在油棕外来危险病菌讲述中,暂时保留Pp,因为删除需要智慧和勇气。

印尼的油棕农艺师和日本研究员联合发表了一篇很有份量的芽腐病研究论文,对Pp联合发表一篇有份量的芽腐病研究论文对Pp一字不提,大马这方面的论文我们在期待中。

反应

 

财经

油棕树应种多密?/朱乾海博士

土质好的地方种植油棕密度较低,光照强、水份足的地方种植密度较高。

油棕种植密度介于每公顷118至158株,但新种时的密度,普遍是每公顷136至143株。

土质好的地方种植密度较低,光照强、水份足的地方种植密度较高,如果种植环境没有足够的光照,密度较低比较适宜。



若有资金问题,有经验的种植人在开始种植时会选择较高密度种植。

树龄尚小,树叶还在伸张中,树冠其实已被此接触。种植密度如果每公顷是136至143株,有按时施肥,气候正常,5年树龄左右的树已有完整的树冠,叶片30至40张(即4至5螺旋圈的叶)。

叶子太多影响产量

叶子太少,浪费光源,产量不高;叶子太多,树与树争夺光照,光合作用弱,叶子和树身增长,影响有性繁殖的果串成形。

既然叶子太多影响产量,多余的叶子必需修割掉。修割叶子还有其他原因:



*采割鲜果串时有空间使力

*割除不撑托果串用途的老叶

*减少散果跌下藏在叶腋里

*减少附生在叶腋的附生植

*除去枯叶和病叶,促进新的健康叶子快速成长

密度太高争阳光

太过密集的树冠,诚如上文所述,不利生产果串。种植密度太高,同样也因争夺阳光,不利产量。

植株愈长愈高,树叶愈长愈长。明显的,采割果串愈来愈困难。

园地阴暗,树行间草木不生导致土蚀。

种植密度和产量的实验做了很多,但却得不到明确的答案。凭经验,一旦产量下跌而怀疑可能是密度问题所致,将密度稀释,产量很快就提升。

2方法稀释密度

有两个方法稀释密度,一是有规则的稀释,每数株树除去一株,这株树在原来的排列位置上除去后,不会影响整体树的平衡分布。这个方法的弱点是除去的树可能是高产树。

第二个方法是除去“价值低”的树,如染病的、发育不健全的、不打果的、打果特别少的、后来补种而一直长不好的树。

产量特别少的树最好先做记号,然后视察它的产量一年半载,证实后才将它砍除。

经过这一轮稀释,园丘的产量会提升,同时省了一些肥料和人工。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