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爱面子代价有多贵?/梁键铭

也许这是公认的,也许不是。你会否认同我们都注重“面子”呢?

我认为华人,或者亚洲人大多数的文化价值观念中,面子两个字是比较占有重量的。



所以,我们不会轻易在公众场合随便让自己出丑,或者也会比较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防止自己成为人家眼中或口中的笑柄。这些都是防止及降低让自己丢脸的方法。

要面子是一个叫积极的行为及举动,没有这样积极进取的行为举动,只属于预防自己丢脸。

这些保守的观念及想法,是有存在价值及意义,但是,当牵涉到个人理财事项时,要面子及害怕丢脸的行为,则可能会伤害自己,不会保护到自己长期的利益。

要面子及防止自己丢脸的行为,让一些人虽然不了解或不明白有关投资或保险产品条例,但仍一意孤行的“扮懂”。

如果你认为教育程度越高,就应该越了解金融产品及条文,但这未必是正确的。



很多时候,跌入一些金钱游戏或成为不诚实产品销售受害者,都是一些受过高等教育或专业人士,既然教育程度高,但为什么还会受骗呢?

不难发现,不应该发生的悲剧之所以会放生,可能就是因为受害者要面子。

为了不想对方知道自己不明白一些事情,就把一些自己明明不了解的事情说成了解,不懂的事情说成懂了,把自己对自己公平的机会及身为消费者的权利给放弃了。

“打肿脸充胖子”的消费习惯,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

消费“打肿脸充胖子”

另一个为了面子而出现的错误,就是“打肿脸充胖子”的消费习惯。这些情况及习惯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我们自己也许做过。

最普遍的就是为了让友人觉得自己过得不错而充大方的付账,理性上应该不需要豪气大方的时候,也让自己为不便宜的一餐买单,结果只会超出自己的预算或消费能力。

改坏习惯需更大毅力

这样不但降低了自己原有的余款,时间久了,经常超支也会变成难以改变的习惯,所谓“学好三年”,要把一个坏习惯改掉,恐怕需要更大的毅力及时间,届时,将会失去创富的机会。何必呢?

其实,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友人的尊重、关爱,不是用钱来买他们的尊重及关爱。如果要以这种额外举止才可把你当成好朋友,那么,这种物质为主的朋友,也是可有可无。

还有一群人的思维也是相当“独特”,认为钱包里有一叠叠的信用卡,就会显得比旁人“厉害”。

因此,他们因而申请了一堆不应该有的信用卡,也制造了使用信用卡代替现金的机会,久而久之就欠下卡债,等同于挖一个陷阱给自己跳。

其实,我们只需要一两张信用卡,提供付款便利及选项,不是收集信用卡或炫耀有多少张白金卡等等。

汽车房产利息庞大

另两个比较明显要面子例子,就是当我们购买汽车及房地产时,会偏向购买比起自己真正需求更昂贵的产品。

买车的时候,可能会选择更贵的汽车,目的是要旁人看见自己有多成功;买屋子的时候,也选择在一些特定的地区,或选择一些比较豪华的房子来炫耀财富等;这些都是想要赢得面子而做的错误决定。

巨款消费影响创富

其实,这两项都属于巨款消费,别以为多一两万令吉的汽车对自己的影响不大,看起来每月只需增加一两百令吉,可是实际上在几年内,自己是丧失了累积额外财富的机会。

买房子也有同样的后遗症,这两个都牵涉到贷款的消费,因此,任何额外的费用当被融资后,加上利息就须付出更大的代价。因此,有时候面子真的是很昂贵的。

信任友人易入火炕

以上提到的都是偏向“炫耀”来赢取面子的习惯;在某种情况下,人们也会偏向通过“我也是”或“我也有”来维护自己的面。

比如你听到好友讨论有关比特币的话题,说到天花乱坠,钱景无限等,为了想要在下一次表现出自己也懂也持有比特币,就把一些钱转换到比特币。

真正需要才购买

然而,在作出这些决定时,是否有想过这东西到底适合自己吗?安全吗?

只因为信任友人,只因为不想显得自己“落后”或“没有料”,就不假思索地跳进去一个可能烧伤自己的火炕,究竟是为了什么?

如果你认为这些情况没这么容易发生,那我们谈谈有关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物品,比如手机。

有些人的情况其实不容许每年更换手机,但因为要旁人觉得自己走在科技的前端,因而准时更换手机。

如果不说手机,我们可以把同样的例子,放在昂贵的手提包、平板电脑、运动鞋等,是否有看见自己的影子?

如果你要一双价格1000令吉的运动鞋,你就应该问问自己,其实是需要鞋子,还是想要别人羡慕的眼光?

勿盲目追求旁人眼光

我觉得,花钱不是问题,但是我们必须确保自己的消费习惯,是配合自己的价值观,而不是盲目追求旁人的眼光。

很多时候,很多人投诉,如何努力就是存不到钱,或者存款不能提升,并会把责任怪罪在收入不够高,生活费高涨等因素,但就不曾检视真正的原因,或许是不了解钱往哪儿溜掉。

想要修好一艘漏水的船,最起码需要知道漏洞在哪里,如果连这个都不明白,如何把问题修好呢?

因此,如果你对自己的财物未来是认真,想要更有安全感,今天就应该开始检视自己的消费习惯及轻重。

贡献社会才有价值

如果,我们需要依靠这些物质条件才能让别人认同自己,就应该花一点时间检讨消费习惯,了解自己的强项,让自己与他人明白,我们的价值不在于拥有的物件及生活方式,而是在于对社会作出的贡献。

若你有任何理财投资疑难杂症,请联络笔者以便能在此为你解答。

免责声明:
以上资讯只提供分享及参考用途而非正式理财,投资或产品购买意见。因个人情况及需求会有差异,读者可依据自身独特情况再向笔者取得建议或者联络自己特许理财规划师取得咨询。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反应

 

财经

拜访老人院后有感/梁键铭

上周有幸和几位同事到外坡走走,在彭亨州直凉镇拜访一家深得人心的叁娘善心老人院,及收集该院的情况。

这是因为我们正筹备在5月中,公司全马各州同事将到该院探访及捐献物品。这家创办于2004年的慈善中心与众不同,规模也相当的大。根据该院负责人说,该院是由3位热心公益及对无家可归老人有怜悯心的妇女所成立。



起先,院长收留了一位无家可归的老人,并安置在电器店屋楼上的房间以便有安身之处,之后收留者渐多,再加上在楼上煮食担心会引起火患,于是就萌起了开办老人院的念头。

当时,院长捐出一块地,为老人院提供一个基本条件,发展至今已有15年。

我们应该提早做好准备,以便有一个比较接近理想的黄金岁月。

老人院目前住着219位长者,若包括已经离院的两百多位,以及离世的三百多位老人,从创办至今,共收留过超过800位老人,对社会的贡献可想而知。

基于这是非营利机构,老人如果通过审核后获得收留,是不须缴费,直至百年归老,这也意味着老人院的营运是依靠社会及大众善心来维持。

叁娘善心老人院在2012年设立临终关怀中心,让行动不便及患有残缺的老人,可以获得悉心照顾,该院也设有一个精神病患看护大楼,收留及看护患有精神病的老人家,并定期带老人到医院进行心理及物理治疗。



值得一提的是,这家老人院也设有一所洗肾中心,从2007年到现在,获得热心人士捐助20多部洗肾机。

悲惨晚年令人深思

由于洗肾机需由专人操作,院方也聘请护士,每日提供两班制为患者服务。

我们也看到,有些健康老人仍可自由走动、有的需依靠拐杖走动、也有些卧病在床,无法生活自理、有些更受肾病或精神病困扰,不禁令人伤感。

我也想到当我年老时,晚年将会如何度过?若还健康,能照顾自己就好,但如果是因为患病而无法照料自己,那是一种怎样的人生?

目前,叁娘老人院正考量收留老人的准则,是否要至少60岁、无依无靠、没有子女、或被子女抛弃,才算符合条件。

当然,在某些情况,比如中央医院无法收留该老人,或“无人认领”,该院也会把老人接送回来,据说有时救护车送来时,老人们可能是全身都插满管子的悲惨情况。

理财须保持纪律
勿随意动用存款

必须注意,户头内的存款,到了一定的年份时,虽然应该会累积到2万令吉,然而,实际上户头里面未必有这笔钱。

因为我们随时可以提款,这就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的原因,而这比起其他外来因素来说更可悲,这是因为自己缺乏纪律、规划、准备,所埋下的恶果。

chart 01 180430_noresize

勿依赖公司福利

一般上,如果你在约30或40岁时,应该都会有医药保险,但是,仍然要确定医药保险可以保到至少70岁或以上,否则,在70岁后就自动取消,就等于安全网被没收掉。
如果今天你还依赖公司所提供的医药保险,那么,也是时候想一想这样的期望是否安全且实际。

毕竟公司可能随时会收回福利,又或者自己日后换工而失去的安全网。

活在当下或规划未来?

研究显示,我们基本上都是会倾向于活在当下或有短视的本性,因此,很多人都有可能把未来的自己及今天的自己看成两个不同的人。

做决定时,这样的一个倾向,会导致我们比较重视短期的愉快和享乐,甚至对未来造成不方便或牺牲都不会察觉。

当我把今天和未来的自己当作两个不同人来看待的时候,我们就会自私地偏向自己的需要,忽视了第三者的感受和需求,问题是到我们将来后悔当初没有考虑周全和做好准备时,可能已经太迟了。

当然,除了金钱以外,另一个相当重要和关键的是,要管理好自己的健康,否则有多少财富也是徒然。

在我们忙于工作及享乐时,也需注意保养和维持健康,别把工作当成没时间做运动的借口,饮食方面也要均衡,如此,才算得上一个比较完整的退休规划,毕竟规划的灵魂和中心,始终都是以自己为主。

别想着养儿防老

另外,如果你还保有“养儿防老”的概念,或把孩子当作退休规划的核心部分,我会建议你把这想法放到最后,如果有就是“花红”,如果没有获得儿女的照顾或他们缺乏能力,那么 ,至少我们也做好了自己的本分和准备,可以应对变化和日后的生活挑战,以便有一个比较接近理想的黄金岁月。

若你有任何理财投资疑难杂症,请联络笔者以便能在此为你解答。

chart 180430_noresize

及早准备安享晚年

如果到我年迈时,患有长期疾病,就需要不少金钱来维持晚年。

如果没有做好妥善的准备,或者做了准备也被疾病及医药费“杀个措手不及”,可能会发生活着有苦难言、死去也没有尊严的问题。

可想而知,如果我们只是一心认为中央医院或国立医疗所可以成为我们医药费的后盾,那么,这个后盾也并非永久和获得担保的。

国立医疗机构始终是由国家为人民所设,因此,很多时候会出现床位不够的情况。
这时,医院可能就被逼寻找像叁娘老人院的机构来收留一些患病老人,以便腾出床位给其他病人。

另外,未来的钱和今天的钱相比只会贬值,今天一种治疗需要1万令吉,假设医疗费用的通胀率是1年约12%,6年后、费用就会变成将近2万令吉、12年后就会变成约4万令吉、18年后就会涨至约8万令吉。

如果,今天我把1万令吉放在1年回酬4%的存款户头,6年后结款也只有不足1万3000令吉,在第12年时,会累积到1万6000令吉,在第18年时,按照这样的增长率应该变成约2万令吉而已。

看来,在第一天算起,这两笔账不管怎么算,都没有机会划上等号。

免责声明

以上资讯只提供分享及参考用途而非正式理财,投资或产品购买意见。因个人情况及需求会有差异,读者可依据自身独特情况再向笔者取得建议或者联络自己特许理财规划师取得咨询。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