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理财切忌盲人摸象/梁键铭

以前读书时,就读过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有几位失明人士,成群路过一个地方,听说有一只被称为“大象”的动物在城内,在好奇心驱使下,决定一起去探个究竟。



毕竟眼盲心不盲,结合他们几个人的触觉,应该可以做出一个总结吧。因此,就往前去摸一摸,就这样开始了他们的任务。

第一位盲人正好抓住了象牙,因此就做了这个结论:“原来,大象长得象一个大萝卜”。

第二个盲人则摸到象耳,他对大象的概念:“哦,大象就像一只大簸箕”。

第三个盲人碰到了象腿,对他而言,大象就是一个圆形又结实的大柱子。

第四个盲人就只是摸到大象的身体,他就认为大象就象一面墙壁,又宽又平坦。



第五个盲人就来到大象后面抓到象尾,对他来说,大象就像一根绳子而已。 综合这个故事,小时候的我们就已有足够的理解力,因为各人不同的意见和经历,凡事都会有不一样的结论、意见和看法。

奈何,当我们越是懂事时,却变得越依赖身边人的意见,为自己做出一些自己认为陌生或自己无法胜任的决定。

但是,我们可能忽略了一点,这个为自己提供意见的人,是否会像盲人摸象那样,只提出个人想法,而不是宏观收集资料后才做出结论。

省吃俭用存钱买房

最近,我有幸和一位年轻人谈谈有关他的财务情况。虽然大多时候,我们会主观的认为,现代年轻人重视物质生活,不过这位年轻人则非常重视自身的财务健康。

从对话中我发现,他非常努力存钱,在读书时期就已争取时间在课余时间工作,在近两年也存下一笔存款。同时,他也计划在周末时兼职,以便有一些额外收入。

持续这种生活方式及毅力,是基于什么动力呢?是因为他想要在25岁前,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因此省吃俭用努力存钱。

日子和纪律有功,这种“卧薪尝胆”的生活,存到了近4万令吉存款,看起来要买一间屋子,也不是不可能的任务,不是吗?

但是,当谈到关于现阶段的收入时,我和他做了每月现金流,分析收入及支出,以便更好的了解及掌握。

这时候就发现,在扣除了每月非常基本的生活费开销后,剩余的现金约1200令吉。

意味着这位年轻人每月带回家的收入,有接近50%是被存下来的,这是非常厉害的成就,毕竟很多人想要存下收入的5%已是非常艰巨的任务。

是的,也许你会想,在这样的年龄这样的人生阶段没有负担,开销低因此可以存下这么多的钱是正常的。

没有错,但是很多人负担大的原因,也正是因为自己扛上了可以避免的债务及生活习惯,还有就是以为钱小而不存,选择花掉的不良习惯造成的。

真心话或存错误资讯

好的,谈回正题。在有了这些资料,我就为他简单计算,如果他想要一个约40万、35年期限的房贷,以1年4.5%利息来计算,每个月的供款是约1900令吉,这个数字比起他现阶段所剩余的现金还有一个差距。

结果,我反问他:

1. 假设贷款需要每月摊还1900令吉,而你又真的可以省出1900令吉,银行也真的批准贷款,你是否应该接受这个安排呢?

2. 如果自己多余的现金可以应付贷款,那么,自己是否还有能力为其他事情、目标、计划做出准备呢?

每月1900令吉的贷款支出,是接近收入的70%,能否只依赖剩余的30%来过生活呢?

3. 一个财务上的局限,人生的自由受限,要到什么时候才会出现转捩点?比较有选择能力的人生,和比较缺乏伸缩性的人生,哪一个才是你真正想要的呢?

原来,这位年轻人那么执着要置业,是因为身边工作较久的同事都有投资股票,然而都是亏钱的,有一些亏了几年的股票,目前仍处于亏钱状况。

因此,同事说投资股票是非常危险的,没有钱,没有经验,还是别“玩”为妙。

另一群人则告诉他,如果投资在信托基金,应该也是亏的。

“如果可以赚钱,这些推销信托基金的代理或顾问早就发达了,还为什么要来找我们投资?”这就是他们所说的“真心话”。

各位读者,你认同吗,真心话,不代表是对的话!

别盲目跟随

当一个人非常诚恳的把自己的经验和认知,告诉另一个人,所说的都是真诚和可信的;但是,真诚和可信的话,也存有犯错的空间。

真心话也有可能存有错误资讯,就像盲人摸象一样,每一位失明人士所说的都是自己真正的体验及经历,但是,当他们对整件事情缺乏全面了解和资料时,可能有错误的结论,不正确的想法和看法。

如果我们自己也盲目跟随,最后发现是跟错了,而时间一去不复返,不就是后悔莫及了吗?

投资前勤做功课

你是否曾经基于自己的经历,无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把它转换为一种咨询及意见,“介绍”或“带领”你身边的人作出人生规划及财务管理?

如果运气不错,你也许不会带他们“去荷兰”,但是,如果运气欠佳,比如你在一些金钱游戏赚了钱,但当你的朋友接受你的介绍入场时,刚巧计时炸弹被引爆了,他们面临巨额亏损,你是否愿意承担责任?还是你会拍拍手就走人?认为他们必须为自己的贪念付出代价?

有时候,我们没有意思要拖别人下水,可是往往是这样,才有“好心做坏事”这一句话。

最近越来越热门的好康头,就是投资数子货币,有些人一开始可能不理会,但是在媒体及身边朋友影响下,也有可能进场博一博。

追捧这些机会的信徒,会说这是未来趋势,任何资产都会面临风暴,但是风暴后还是有上升的时候。

但是我想了又想,倘若有房产泡沫爆发后,房子价格急降,我至少还拥有一栋房子;可是,存在于数码世界的货币,连触摸的份儿都没有,如何相提并论呢?

千万别误会,我也不是说必须避开这些东西,只是在决定投资任何东西和执行任何计划前,应该为自己的未来负责,对幸幸苦苦存下的财富公平。

自己须为自己做一些妥善的准备和功课,别只是依赖他人意见,有时候,苦口婆心的忠告,可能会苦了他人一生。

若你有任何理财投资疑难杂症,请联络笔者以便能在此为你解答。 

免责声明:
以上资讯只提供分享及参考用途而非正式理财,投资或产品购买意见。因个人情况及需求会有差异,读者可依据自身独特情况再向笔者取得建议或者联络自己特许理财规划师取得咨询。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反应

 

财经

拜访老人院后有感/梁键铭

上周有幸和几位同事到外坡走走,在彭亨州直凉镇拜访一家深得人心的叁娘善心老人院,及收集该院的情况。

这是因为我们正筹备在5月中,公司全马各州同事将到该院探访及捐献物品。这家创办于2004年的慈善中心与众不同,规模也相当的大。根据该院负责人说,该院是由3位热心公益及对无家可归老人有怜悯心的妇女所成立。



起先,院长收留了一位无家可归的老人,并安置在电器店屋楼上的房间以便有安身之处,之后收留者渐多,再加上在楼上煮食担心会引起火患,于是就萌起了开办老人院的念头。

当时,院长捐出一块地,为老人院提供一个基本条件,发展至今已有15年。

我们应该提早做好准备,以便有一个比较接近理想的黄金岁月。

老人院目前住着219位长者,若包括已经离院的两百多位,以及离世的三百多位老人,从创办至今,共收留过超过800位老人,对社会的贡献可想而知。

基于这是非营利机构,老人如果通过审核后获得收留,是不须缴费,直至百年归老,这也意味着老人院的营运是依靠社会及大众善心来维持。

叁娘善心老人院在2012年设立临终关怀中心,让行动不便及患有残缺的老人,可以获得悉心照顾,该院也设有一个精神病患看护大楼,收留及看护患有精神病的老人家,并定期带老人到医院进行心理及物理治疗。



值得一提的是,这家老人院也设有一所洗肾中心,从2007年到现在,获得热心人士捐助20多部洗肾机。

悲惨晚年令人深思

由于洗肾机需由专人操作,院方也聘请护士,每日提供两班制为患者服务。

我们也看到,有些健康老人仍可自由走动、有的需依靠拐杖走动、也有些卧病在床,无法生活自理、有些更受肾病或精神病困扰,不禁令人伤感。

我也想到当我年老时,晚年将会如何度过?若还健康,能照顾自己就好,但如果是因为患病而无法照料自己,那是一种怎样的人生?

目前,叁娘老人院正考量收留老人的准则,是否要至少60岁、无依无靠、没有子女、或被子女抛弃,才算符合条件。

当然,在某些情况,比如中央医院无法收留该老人,或“无人认领”,该院也会把老人接送回来,据说有时救护车送来时,老人们可能是全身都插满管子的悲惨情况。

理财须保持纪律
勿随意动用存款

必须注意,户头内的存款,到了一定的年份时,虽然应该会累积到2万令吉,然而,实际上户头里面未必有这笔钱。

因为我们随时可以提款,这就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的原因,而这比起其他外来因素来说更可悲,这是因为自己缺乏纪律、规划、准备,所埋下的恶果。

chart 01 180430_noresize

勿依赖公司福利

一般上,如果你在约30或40岁时,应该都会有医药保险,但是,仍然要确定医药保险可以保到至少70岁或以上,否则,在70岁后就自动取消,就等于安全网被没收掉。
如果今天你还依赖公司所提供的医药保险,那么,也是时候想一想这样的期望是否安全且实际。

毕竟公司可能随时会收回福利,又或者自己日后换工而失去的安全网。

活在当下或规划未来?

研究显示,我们基本上都是会倾向于活在当下或有短视的本性,因此,很多人都有可能把未来的自己及今天的自己看成两个不同的人。

做决定时,这样的一个倾向,会导致我们比较重视短期的愉快和享乐,甚至对未来造成不方便或牺牲都不会察觉。

当我把今天和未来的自己当作两个不同人来看待的时候,我们就会自私地偏向自己的需要,忽视了第三者的感受和需求,问题是到我们将来后悔当初没有考虑周全和做好准备时,可能已经太迟了。

当然,除了金钱以外,另一个相当重要和关键的是,要管理好自己的健康,否则有多少财富也是徒然。

在我们忙于工作及享乐时,也需注意保养和维持健康,别把工作当成没时间做运动的借口,饮食方面也要均衡,如此,才算得上一个比较完整的退休规划,毕竟规划的灵魂和中心,始终都是以自己为主。

别想着养儿防老

另外,如果你还保有“养儿防老”的概念,或把孩子当作退休规划的核心部分,我会建议你把这想法放到最后,如果有就是“花红”,如果没有获得儿女的照顾或他们缺乏能力,那么 ,至少我们也做好了自己的本分和准备,可以应对变化和日后的生活挑战,以便有一个比较接近理想的黄金岁月。

若你有任何理财投资疑难杂症,请联络笔者以便能在此为你解答。

chart 180430_noresize

及早准备安享晚年

如果到我年迈时,患有长期疾病,就需要不少金钱来维持晚年。

如果没有做好妥善的准备,或者做了准备也被疾病及医药费“杀个措手不及”,可能会发生活着有苦难言、死去也没有尊严的问题。

可想而知,如果我们只是一心认为中央医院或国立医疗所可以成为我们医药费的后盾,那么,这个后盾也并非永久和获得担保的。

国立医疗机构始终是由国家为人民所设,因此,很多时候会出现床位不够的情况。
这时,医院可能就被逼寻找像叁娘老人院的机构来收留一些患病老人,以便腾出床位给其他病人。

另外,未来的钱和今天的钱相比只会贬值,今天一种治疗需要1万令吉,假设医疗费用的通胀率是1年约12%,6年后、费用就会变成将近2万令吉、12年后就会变成约4万令吉、18年后就会涨至约8万令吉。

如果,今天我把1万令吉放在1年回酬4%的存款户头,6年后结款也只有不足1万3000令吉,在第12年时,会累积到1万6000令吉,在第18年时,按照这样的增长率应该变成约2万令吉而已。

看来,在第一天算起,这两笔账不管怎么算,都没有机会划上等号。

免责声明

以上资讯只提供分享及参考用途而非正式理财,投资或产品购买意见。因个人情况及需求会有差异,读者可依据自身独特情况再向笔者取得建议或者联络自己特许理财规划师取得咨询。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