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真正专家不自称专家/拿督刘明

胡隽老师来马期间和我聊天,他说:刘总不错哦,专栏写得很好,成了专栏作家。

我急忙摇手说有机会写专栏是一种福报,也是对社会的一种责任,我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位专栏“作者“,但绝对不是“作家“!前几天和朋友聊天谈起此事,大卫兄蛮认同。



他说:“家“这词啊,应该是形容做事达到了某种境界的人。以前我们画漫画时,真的不敢自称为“漫画家“。

财经名主持人隽斌兄告诉我们,他访问台湾名亲子作家洪兰教授的时候,要她念一段广告词,她有一点迟疑地说:自称自己为“教授”,有点不妥啊!

结果她勉为其难改称自己为洪兰老师。

经常在电台的专访节目里听到嘉宾们自称为“企业家“,或“中小企业家“,我心里总会感叹:他们到底是“不知”?还是“无知”?

我也受不了那些在电台公益广告或台呼自称自己为“专家”的人,比如:欢迎收听某某FM ,我是杨某某,亚洲营养专家!



真正的专家,是不会称自己为专家的。

出席社团活动的时候这种情况更刺耳,被邀致词的主办方总喜欢前一句“身为企业家……”后一句“身为企业家”来称呼自己,我这时会起鸡皮疙瘩,因为你自己是不是企业家不是你说了算,是别人说了算!

所以尊称别人很容易,自称却很难,因为一不小心,你很快就露馅,让人立马摸清你的文化水平。

二十几年前我初出茅庐,在新山工作。很荣幸有机会和朋友拜访当地著名的大律师杨培根。

他的助理递名片给我们的时候说了一句:我是Ms Lee,请多多指教!

杨律师即刻纠正她说,当你介绍自己的时候,别自称Miss!那是不礼貌的行为。

这句话非常深刻地烙印在我心里,让往后我在介绍自己的时候非常小心谨慎。

致辞应简短大气

因为职务之便,我经常出席社团晚宴。

活动开始,主持人一般上会逐一介绍坐在主桌的来宾,长长的名单,最少念了五分钟以上。

轮到主委(OC)上台致欢迎词的时候,他往往因不敢怠慢都会把贵宾名字一一重复念出来。

会长上台,为顾全自己和全部人的面子,也会把所有出席的贵宾都称呼一遍,当然被尊称的对象也更多了。

我见过有些社团领导为了显示自己亲民,连一些不见经传、无关痛痒的小咖也“被摆上台”,以显示自己一视同仁、非常大爱!

很多主委难得逮到上台的机会喜欢长篇大论,振振有辞,甚至讲一些比较政策性的内容,其实是不合时宜,角色错乱。

因为主委的任务,只是代表社团敦促和确保该活动顺利进行,演讲内容应该着重在欢迎出席者和感谢团队的付出,仅此而已;比较宏观的意见和建议,应该交由会长或社团主席来提出方为妥当,毕竟他才是主角!

演讲就像迷你裙

我是比较不喜欢繁文缛节的怪咖。

我当主委致欢迎词的时候,一定会提醒自己扮演好老二的角色,规定自己在3到5分钟内完事,所以我一般只会称呼特邀来宾和会长,其他的贵宾能免则免。

上个星期受邀出席好友中小企业会长拿督江华强的晚宴,有点出乎意料的惊喜!

他在活动前一晚就告诫我务必准时,因为活动会在7点正开始。

我迟到了10分钟,节目已经如火如荼地进行了。

进入会场的时候,发觉有一半的桌子以及长长的贵宾席是空着的,可见马来西亚人有多守时!

我趋前向他问候,顺便和他下战书:等下您致词的时候,敢不敢减少称呼少说废话?

他果然没让我失望,在台上只尊称4个较重要的嘉宾,讲词也比一般领导简短精干。

因为是个颁奖典礼,节目非常紧凑,他们也能在预定的时间即晚间10时30分散场。

体恤出席者感受

演讲其实不需要太长,讲出重点即可。我在台下当观众的时候多,能够体恤出席者的感受。

可是很多领导总是发表欲强,一麦在手,谁与争锋,讲得口沫横飞、七情上面,殊不知台下观众个个坐立难安,都希望台上的人快快结束,还我耳根清静。

有时候赘长的演讲获得响亮掌声不是因为讲者获得认同,而是观众松了口气、如释重负的回响!

英国首相丘吉尔说:

A speech should be like a miniskirt; short enough to be interesting,long enough to cover the subject !

演讲就好像迷你裙,必须短得有味,长得刚好概括主题!

 

 
 

 

反应

 

大千

【视频】美官员揭密“外星人早已现身”政府瞒80年 美中俄暗战外星科技

(奥斯汀18日讯)美国一部纪录片上星期在得州奥斯汀市“西南偏南”(SXSW)电影节首映,引起轰动。

纪录片《揭露时代》(The Age of Disclosure)由美国资深情报官员、军事专家及政界人士共同参与,指控华府长期隐瞒外星生物及其科技的存在,并揭示一场持续80年的机密掩盖行动。

《揭露时代》由导演丹·法拉(Dan Farah)执导,集结34名美国军方与情报界的资深人士,他们都声称曾亲眼目睹或接触过外星生命。

其中,美国国防部前高级情报官路易斯埃利桑多(Luis Elizondo)说道:“这是美国政府史上最成功的造假行动,长达80年的谎言与欺瞒。”

《揭露时代》提及,美国政府不仅知晓外星生命的存在,甚至长期参与和中国、俄罗斯的机密竞赛,试图夺取并逆向工程外星科技。许多参与者坚称,有些华府高官相信,第一个解锁外星科技的国家将在全球竞争中取得压倒性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指控并非来自阴谋论者,而是由一群具高可信度的专家组成,包含美国政府前“不明飞行现象(下称UAP)工作小组”主任斯特拉特顿(Jay Stratton)、国防部前官员梅隆(Christopher Mellon)、美国纽约州民主党国会参议员吉利布兰德(Kirsten Gillibrand),以及现任国务卿卢比奥,他曾呼吁政府正视“不明飞行物”(下称UFO)相关议题。

《揭露时代》亦提及著名的2004年“Tic Tac”UFO事件,当时美军在加州外海上空拍摄到一个无翼、不排放废气,且能以极端速度运动的神秘物体。

该不明飞行物被观察到,能以超越美国最先进战机10倍的速度移动并瞬间停止,甚至能在不到1秒的时间内垂直下降24.38万公尺,这些特性皆违反现代物理学与空气动力学原理。

此外,纪录片还揭露了一项“机密UAP回收计划”,该计划据称早在数十年前便已展开,专门负责回收坠毁的外星飞行器及其生物遗骸。

美国国会曾在2023年针对此事召开听证会,由前情报官员格鲁施(David Grusch)作证。他当时表示,美国政府确实拥有“非人类起源的飞行器及生物遗体”。

事实上,美国公众要求政府公开外星机密的声浪不断升高。在2017年《纽约时报》揭露国防部的“先进航太威胁识别计划”(AATIP),公开多起军方UAP目击报告。随后国会开始施压政府公布更多相关信息,使UFO与外星生物的话题逐渐成为国际话题。

法拉在《揭露时代》首映后的一场座谈会上说道:“这是一个非常真实的问题,影响层面极为广泛,更是当今最具跨党派共识的议题之一,但是一般民众对此几乎一无所知。”

不过,仍有影评认为《揭露时代》“缺乏足够证据”。影评人费恩伯格(Daniel Fienberg)就指出:“这部纪录片的问题在于,它无法提供真正的证据,因此也无法被证实或驳斥。”

独立艺术创作新闻网站IndieWire记者齐尔科(Christian Zilko)则评论:“《揭露时代》是迄今为止最具说服力的外星人论述,但依然缺乏实质证据。”

新闻来源:Ettoday新闻云

反应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