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健康保险迷思/廖为瀚
试问你身边的人对于健康保险的了解与其关系,你便会发现每个答案的差距极大。一方面,你身边可能有自出生以来就受到健康保险保障的人。他们通常是因为自幼他们的父母就替他们购买了医疗保险。
而另一方面,你可能也有在职场打拼多年且月入高薪却连一份健康或医疗保单都没有的朋友。
然而,有一件事可以将国人对健康保险的不同见解结合起来,那就是国人似乎都倾向相信一些有关健康保险的坊间流言。这些流言很普遍也持续影响着国人区分流言与事实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了解健康保险,今天就让我们来破除这些围绕着健康保险的流言吧!
迷思1:需要住院才购买
我国保险政策中有一个称为”等待期”的条款,而其期限可以是几周甚至是几个月不等。这意味着从你的医疗保险开始日期到等待期结束之前,你都不能提出索赔。
根据马来西亚健康保险网站的说法,施行这项措施是为了避免潜在的不正当索赔欺诈案件。所以这表示,你不能生了病才购买保险,因为这么做不仅会被保险公司拒绝赔偿,还会把你患上的疾病置于受保条件之外。
因此,只要被列入受保条件外的疾病再度复发,就无法索赔。
迷思2:职员医保足够了
平心而论,员工医疗险的范围是非常主观的,因为其覆盖范围会因公司而异。有些公司提供员工上好的福利,而有些则只提供基本的保障。可惜,无论公司提供什么样的保险福利,你都不知道它是否能够满足你个人的医疗需求。
拥有自己的医药卡保险可以提供一系列为你量身打造的疾病保险范围以满足你的医疗需求。即使你不使用自己的医药卡而选择使用职员医保,你仍然可以在需要额外资金时用个人保险来缓冲。
另外,个人医疗保险允许你在必要时添加或删除附加条款,借此也可以为你的配偶和子女提供医疗保障。
当然,你不应该因为害怕没有职员医保而只坚持一份工作,甚至因此害怕被裁员。此外,公司并非绝对的可靠,因为他们可能会在突然倒闭甚至忘记更新你的员工保单!
迷思3:提供妊娠保障
你的医疗保险一般不会保障任何与妊娠相关的紧急情况和疾病。没错,即使本质上许多与妊娠相关的疾病需要医疗,但许多医药卡和常规医疗保险并不提这项保障。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你就不能依靠保险来支付产妇定期检、孕期补品、住院和分娩费、坐月子的费用以及新生儿的医疗护理费。
因此,保险公司也为孕妇制定了儿童医疗政策和附加条款以提供与妊娠和分娩相关的病发症的保障。如果你目前没有这种保险,请在孕期18至35周内申请以受保。
这种保险的年度保费大约400至1500令吉之间,而其价格可能因年龄、健康状况和最低保额而有所不同。
因此,除非你有这些专门为孕妇制定的保险或附加保障,否则当你在分娩之际,还是直接掏出你的信用卡比较实际。
迷思4:何时何地都能提供保障
手持一张医药卡并不代表你就能够随时随地获得保障,特别是如果你身在国外。你需要做的是检查保单里的条款和措词,看看你的保险范围是否包括国际范围。这也就是为什么出国前购买旅游保险是个明智的选择。
此外,保险公司可能不会承担由赛车、蹦极跳和某些水上运动等高风险活动引起的任何伤害或疾病,包括医疗方面的索赔。如果发生紧急情况,医院必须给予相关的治疗,但保险公司可能不会支付这方面的费用。
切记,必需充分了解你的医保政策所保障的范围并不厌其烦地检查非受保范围的政策措辞。
这样一来,当受保范围外的事故发生时,就不会毫无准备,反而可以通过添加额外保障条款来解决这些特定事件,进而补给保险单上缺乏的保障。
迷思5:没有适合烟民的医保
医疗保险申请程序的表格上,通常有一个小方格询问申请人是否是抽烟者。这个小小的复选框经常引起抽烟者的许多误解和疑惑,大概是:“如果他们知道我有抽烟的习惯,他们就不愿保障我了吧”,这种心态。这将会造成以下2种情况:
1.抽烟者为了让保险公司相信他们是个合格的申请人,而试图“淡化”他们的抽烟习惯却构成虚假陈述或欺诈了;
2.选择直接不买保险,因为他们认为保险不适合他们。
抽烟未必被拒
事实上,抽烟并不代表保险申请一定会被拒绝,因此,抽烟者也能购买健康保险。反之,申请单上的这个小方框只是把你列为风险较高的族群,所以每年的保费可能会比一般人高一些,又或是保险公司可能会因此不保障某些抽烟引起的潜在疾病。
迷思6:有张医药卡就无需付款
在某些情况下,保险公司会有一个预先批准的回保(back to back guarantee),就是不需要受保人预先付款,具体情况则取决于治疗类型。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受保人是需要预付一定金额,因为保单没有保障某些伤害和治疗。
保险政策一般也不会保障太多的门诊费和某些补品或药品的费用。
通常医疗险只包涵每天一次的就诊。如果病情严重到需要医生为你就诊两次,那么,第二次以上的就诊费就要自行负责了。
除了就诊费外,医疗保险也不会支付住院期间所使用或服用的非药物用品。有时候,一些医院会给患者服用维生素或分发住院期间所需的日常用品如牙刷等,然而,这些都不是医疗保险保障的一部分,所以受保人在出院时须要支付一些额外费用。
注意免赔额
另外,你应该特别注意的是一种叫做免赔额的保险额度。免赔额指的是医疗费中你必须预先支付给医院的一笔固定金额。所以,如果哪天须要为医疗费支付一笔免赔额时,不需要因此感到意外。
从长计议,永远不要低估医疗费可能带来的额外费用和损失。毕竟,在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对于事故、健康状况不佳、重大疾病等意外抱着有备无患的心态。
如上所述,单单依赖着职员医保是不够的,但如果你是一个公司的老板或自雇人士,那么拥有一份专门为你规划的个人医疗保险政策就更为重要了。
免责声明
以上资讯只提供分享及参考用途而非正式理财,投资或产品购买意见。因个人情况及需求会有差异,读者可依据自身独特情况再向笔者取得建议或者联络自己特许理财规划师取得咨询。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南视界】200万现金和保险 哪个更靠谱?
想象一下,手握200万现金,生活无忧,孩子也已经长大。你会觉得:"保险?没必要吧,我自己有钱!"但问题是,200万真的能支撑你没有保险的生活吗?
假设你需要紧急医疗,比如住院或手术,一次就可能花费10万令吉。这一次没问题,但如果有更多次呢?那么问题来了,200万现金,真的能替代保险吗?
答案是:要看情况!以下是3个策略,可以帮助你做出决定。
选项一:降低医药卡保额
选择小额医药卡,适合小病时使用,遇到大病则去政府医院。这样既能省下保费,又能在需要时享有灵活的私人医疗。
选项二:高额共同支付功能
选择自付1万令吉,保险公司赔付超过部分。这样不仅保费低,保障仍然充足,适合希望减少支出的同时保持一定保障的人。
选项三:完全放弃医药卡,自费就医
如果选择不购买医药卡,可以自费看私立医院,小病处理,大病去政府医院。但要注意,政府医院可能排队,紧急情况下可能等待较长时间。
那么,200万现金能否完全放弃保险呢?其实,这取决于你的风险承受能力和财务规划。如果你想更安心,选择低保费、高灵活性的保险组合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虽然200万现金不错,但健康和保障同样重要。如果你还年轻,早点规划保险,未来就能省心又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