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经济望五莫忘通胀险/杨名万

国家银行上周公布今年第一季经济季报,尽管经济增长率并非达到过去8%、9%超高增长水平,能够突破已经久违了约两年的5%水平,已经为政府高官所津津乐道。

从供应角度,农业领域在连续4个季度萎缩后,今年第一季首次从负数翻身,增长率一回弹就高达8.3%,倒有过去敦马哈迪掌舵时期的风范,达到8%、9%超高经济增长率,可惜也只有经过连续4个季度萎缩后,比较基础处于偏低水平的农业领域才有如此表现。



服务业和制造业这两个大马经济的火车头,还是和过去一样,非常贴近总体经济,分别达到5.8%和5.6%,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5.6%处于同一条线上。

经济还待完全复原

在第一季成功闯过5%大关后,尽管国家银行仍然保持其今年全年增长4.3%至4.8%预测,那些当初不怎么看好全年经济增长率的分析师,已经纷纷调高他们的预测,有不少将预测调高至5%或5%以上水平,那些比较保守的也至少将增长预测调高至4.8%。

只是因为第一季经济成功回到5%以上水平,取得自2015年第一季以来的约两年最高增长纪录,经济坐四望五,就一片歌舞升平,大家似乎忘记了整体经济其实是从放缓后回弹,经济并没有完全复原。

我国经济于7年前,也就是2010年第一季取得10.3%双位数增长顶峰后,就开始放缓。2014年第2季放缓至6.5%增长,2015年第二季再坠落至5%以下的增长率,并连续5个季度加速放缓,一直到去年第2季放慢至仅增长4%,然后才在低落汇率环境中,逐步恢复增长实力,今年第一季终于成功回到5%以上增长水平。



在目前这逐步提升实力的情况下,经济只能将目标放在全年达到5%增长率,同时让令吉汇率逐步走到每美元兑4令吉关键水平,以及在最恰当时机摆脱每美元兑四的纠缠。

莫哈末依布拉欣:国行对于第一季经济经济增长形势,最关注的仍然是在当前经济,看起来不是很抢眼的通货膨胀率。

担心预期通胀

今年第一季冲到5%以上水平,如果能够持续加强,接下来的目标自然是2014年第二季的6.5%,这是比较长远的目标。在目前阶段,经济才从弱势翻身,令吉汇率无法脱四回三,只能瞄准能力可及的5%经济增长目标。

从国家银行在今年第一季经济季报中,特别以通货膨胀以为主题,作为其季报的第一个专题报道,就明显看出,国家银行对于此次经济增长形势,最关注的仍然还是在我国当前经济看起来不是很抢眼的通货膨胀率。

虽然通货膨胀率曾于3月份冲至5.1%的关键风险水平,4月份迅速回缓至4.4%,从当前通胀变动结构,以及之前一年在原油价格低落,我国汽油价格也下降而导致按年的比较基础偏低情况下,通胀率走高部分是因为技术问题所致,国家银行总裁拿督斯里莫哈末依布拉欣对今年第一季通胀率4.3%,并不特别操心。

防金融失衡风险

但是,从莫哈末依布拉欣发表今年首季经济增长的谈话和国行经济季报专题报道内容,却可看到他对于民众所“感觉到”的通胀压力“错觉”,以及因此而可能导致的预期通胀却仍然有点担心。

实际上,这所谓的通胀“错觉”,要归咎于政府在汽油价格低落时,积极废除过去一些统制品价格补贴,如白糖、面粉、食油等价格补贴不是完全废除,就是绝大部分遭废除,由于当时汽油价格低落,成功掩饰了所引起的物价冲击。

在白糖补贴废除后,厂商最近曾要求进一步调高价格,还好遭国内贸易、合作社及消费人事务部部长拿督韩沙再努丁拒绝,否则我国通货膨胀肯定会受影响。

在外围需求转好,今年开年迄今的出口表现都良好情况下,令吉汇率已经出现从谷底逐步回升迹象,目前已经摆脱每美元兑4.30。这是半年来的最高水平,如果再进一步腾升,则可挑战去年7、8月平均汇率每美元兑4.02-4.03,能否摆脱每美元兑四才会有眉目。

我国当前通胀率仍然比国内存款利率高,这意味经济仍然存在金融失衡风险,在经济增长率正朝着5%前进当儿,政府高官不能忽视这潜伏着的通货膨胀压力和金融失衡风险。

 

ADVERTISEMENT

 
 

 

反应

 

言论

金融领域中的AI应用/陈万诚

近年来,人工智能(AI)的快速发展正深刻改变金融行业,推动其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与效率提升阶段。

目前,人工智能已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不仅限于数据分析和自动化,更成为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然而,随着技术的成熟,金融机构面临着技术创新与伦理责任之间的平衡问题,如何在推动变革的同时保护客户隐私和确保监管合规,已成为学术界和实践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在投资管理中,人工智能算法通过实时分析大量市场数据,大幅提高了市场预测的精准性。这种数据驱动的决策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传统的人类直觉,虽然减少了主观偏见,但也带来了对历史数据依赖过度的问题。

学者指出,这可能导致忽视市场中不可预测的突发事件。金融机构必须在利用人工智能模型的同时,保持一定的灵活性以应对不确定性。

人工智能在欺诈检测中也展现出显著优势。通过对交易数据的深入分析,人工智能系统能够识别异常行为,并持续学习以应对新型欺诈手段。

然而,人工智能的决策过程复杂且具有不透明性,学术界对此提出了“黑箱问题”的担忧。金融机构在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时,必须确保其决策过程的透明性,以避免错误警报或不公正的处理。

在信贷评分与借贷决策方面,人工智能通过引入非传统数据,扩展了借贷评估的范围,特别是在新兴市场中,促进了金融普惠。

恐导致数据滥用

然而,随着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数据隐私和用户知情同意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学者指出,在缺乏明确监管的环境下,人工智能的使用可能导致数据滥用和隐私侵犯。

人工智能也在客户服务中的应用也极大提升了服务效率,智能助手和聊天机器人能够24小时提供支持,改善了客户体验。

然而,依赖自动化服务可能削弱客户对金融机构的信任,特别是在处理复杂问题时,人工智能的局限性逐渐显现。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全方位重塑金融行业的运作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在享受技术带来的便利和效率提升的同时,金融机构必须谨慎应对伦理和监管方面的潜在风险。

只有在创新与责任之间取得平衡,金融行业才能在人工智能变革中保持公众的信任与可持续发展。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