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美国新关税倒计时/叶得利

本周日(15日)是美国对中国消费品征收新一轮关税的最后期限。

人民币兑美元的即期汇率在本周一也出现波动,这似乎预示着美国新一轮加征关税日即将到来。



至今,中美贸易谈判仍然缺乏实质性进展,目前市场投资者的观望情绪浓厚。

秉持乐观态度而言,中美仍然有望在圣诞节前夕,可能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

中国上月的出口低迷突显了目前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不断加大。

中国11月的出口连续第四个月按年负增长,并没有如市场所预期的回归正值。

同时,中国当月对美国出口降幅也进一步扩大,中国对欧盟的出口也是转负,表明在中美贸易战里并没有实质性的得到缓和。



避免两败俱伤

加上现今全球经济不景气的状态下,中国出口要突破重围不易。

因此,中国在保存底气之余,预料将为了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尽可能地与美国继续谈判,尽快地达成贸易协议。

面对世界经济陷入低迷状态,如今中美双方似乎已没有本钱继续纠缠下去。

中国有必要尽快的达成贸易协议,以便提振低迷的中国经济;同样的是,美国必须促使中美贸易协议尽快的达成,以避免突显美国经济和金融股市的潜在风险。

年末将至,实际上投资者们处在对市场观望和期望之间,冀望中美贸易战在还没有演变成更大的不确定性风险之前,中美双方能够尽快地达成协议。

报道显示,目前中国政府要求美国政府,取消对中国价值约3750亿美元(1.56兆令吉)的输美商品加征关税;同时,中国政府还要求美国政府取消本周日,对中国价值约1560亿美元(6480亿令吉)的剩余输美商品征收的关税。

对此,中国所展示的强硬不妥协态度,已经显示出中国认为美国削减关税,是双方继续谈判下去的关键底线。

尚若贸易协议真的在这段时间无法达成,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关税,将按计划在本周日加征,那么人民币将有可能重新回到7.2左右,除非美方延迟加征关税。

特朗普说了算?

面对这个美国对中国消费品征收新一轮关税的最后期限,如今市场人士都在预测,美国是否会再次延迟对中国的加征关税,这一些似乎都掌握在多变的美国总统特朗普手中。

美国白宫经济顾问库德洛曾在上周表示,如今中美双方相比11月份中旬时,更加接近达成贸易协议的状态。若美方在某些条件上无法得到满足,美方很可能将退出贸易谈判。

库德洛也表示,特朗普曾多次谈到,如果美方与中方无法在贸易谈判上,达成一笔双赢的交易,例如中国在防止知识产权盗窃方面无法作出承诺,那么美国政府就不会在协议上签字,并会退出双方的贸易谈判。

但有一点肯定的是,美国农民已经承担了中美贸易战所带来的沉重代价,特朗普的农民拥护者们还能撑得了多久,相信特朗普应该比谁都清楚。

反应

 

言论

中国社会的“戾气”想象/黄贤鸿

中国广东省珠海市体育中心11月11日晚间发生越野车撞人事件。在案件信息仍处于不甚明朗的处境下,中国民众普遍一直对这件事进行各种揣测、表达看法。

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人在中国网络上,重点在官方的“离婚与财产分配”问题,紧贴各种肇事者私人生活进行揣摩;一些人则拍手叫好,因受害者中不少是因时常做出扰民举动而被贬称的中老年休闲活动团体“暴走团”,觉得他们被撞是活该;一些侧重在今年下半年来多起类似此案的犯者生活背景称,中国历来司法不彰,又碰经济下行,“随机伤人”、“报复社会”等暴力事件只会增多,呼吁健全社会保障与司法机制。不同的意识形态与立场,有不同的关注点。

但几乎没有例外的是,所有人都说:中国这几年来,戾气很重。

此时此刻的中国人无比关心这起事件,但中国政府早期却是忌惮无比。我们盘点事后中国政府做了什么。

压制媒体操控舆论

即时压制媒体,尤其是非中国的外国媒体报道,直到习近平发话后才不压制;事后两天内不断删除民间社会就相关事件讨论的网络信息,尤其是剑指社会戾气、正义不彰或经济下行的内容;外交部对各国媒体就此案提问进行马马虎虎、牛头不对马嘴的回应;似乎有意的舆论操控手段,比如微博热搜本应存在此事的网络标签,却疑似被撤下,或被其他非社会议题的热点标签掩盖;官媒报纸几乎不见此事的深度追踪报道;有公安单位把前往事发地悼念者的鲜花没收……

中国公安尚未就珠海一案,包括此前的类似案例,公布完整调查结果,但全世界与中国社会有利益或关系牵扯者,多少皆因此案的严重性产生恐惧感。比如,日本驻中使馆担心再度发生深圳日本人学校随机伤人案那般的案件,因此提醒在中日本人勿在当地“引人注目”,避免因日本人身分惹来杀意。

我认为多数舆论对此事中肇事者的想象似乎过于狭隘。尚未有任何可靠调查结果前,我们仍可以假设,肇事者经济能力正常、此案并非随机伤害、对肇事者财产的司法审判并无不公……等等,而非主流,包括中国政府所设想,此案的发生,综合来说是中国经济下行背景下的产物。

我们应该从此案的社会舆论注意到的是,无论什么身分与立场,驻地中国者感受到的中国社会,已不再是中国政府宣传那般“小康富裕”、“是世界上最安全、稳定的国家”,而是充满戾气、随时都要提防外人的社会——这不是外交部的一句“此次事件没有外国人伤亡”就可以应付的。

珠海撞人案敲警钟

这次案件是一个警钟:敲醒中国政府“只要没人说,就没发生过”的信息审查技术,恐怕没有办法应付公众的不安,甚至可能会加剧之。而顾虑“不报道就不会引起模仿效应”的想法,我只能说这是天真——假若此案真是“报复社会”的“恶性事件”,本就怀有报复社会意识者,不需要此案的新闻报道来激发他的犯罪心理。一个可犯罪的环境和条件,再加上不可预测的心理状态,就足以促使一人突然想报复社会。哪怕中国政府不愿使用“无差别伤人/随机伤人”一词,此类案件的发生,就是不可预测的。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