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美国1月份贸易逆差扩大
特朗普保护主义再添口实

(华盛顿8日讯)美国贸易逆差在1月扩大,且幅度超出预期,达到经济衰退以来的最高水平,在特朗普将美国带到贸易战边缘之际,为其增添了更多的口实。



美国商务部周三公布的数据显示,贸易逆差扩大5%至566亿美元(约2207.4亿令吉),创下2008年10月以来的最大,前一个月修正后为逆差539亿美元(约2102.1亿令吉)。出口比12月下降1.3%,为一年多以来最大降幅,进口接近持平。

从当前经济的角度来看,贸易逆差扩大表明贸易可能再次成为第一季度经济扩张的拖累。

由于稳定的家庭支出和商业投资促进了进口,近几个月美国贸易逆差有所扩大。全球经济增长的改善以及美元疲软对美国出口构成了支撑,只是还不足以超过进口的增长。

然而,从政治角度来看,贸易逆差无疑在统计数据上,给打算针对金属进口实施关税的特朗普带来了新的口实。

特朗普如今在贸易问题上已经是多线作战,除了中国,他还激怒了加拿大和欧盟等盟友,以至于后者威胁称要竖立新的贸易壁垒。



如果特朗普的关税威胁最终落地,欧盟正在准备对包括摩托车、牛仔裤和波本威士忌在内的产品进行报复性征税。一场全面的贸易战,可能会削弱减税以及减少监管等等旨在推动美国经济增长的举措的效果。

虽然面对一些共和党人的反对,但特朗普周二在被问到是否会推进关税措施时说,几十年来美国一直在被其他国家占便宜,不管是友好的还是不那么友好的。

在明显是指全年商品贸易逆差时,特朗普说:“我们一年贸易逆差8000亿美元(约3.12兆令吉)。我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

彭博调查的经济学家预估的是,1月份商品和服务贸易逆差550亿美元(约2145亿令吉)。

出口下滑至2009亿美元(约7835.1亿令吉),民用飞机、石油和其他工业原材料降幅居前,商务部的数据显示。

与此同时,消费品出口增长至创纪录的179亿美元(约698.1亿令吉),汽车和零部件出口则创下2014年7月份以来最大。

进口2575亿美元(约1兆令吉),石油进口增长至三年高点,资本和消费商品进口减少。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中国商品涌入 冲击东盟经济

报道:笔锋

除了征税,东南亚各国应着眼如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品质,与中国产品一较高下。

近年来销往东南亚各国的中国廉价商品激增,虽然有利当地消费者,但也冲击了各国的制造业,导致不少厂房关闭、工人失业。

面对这个问题,多个东南亚国家都祭出对部分中国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的政策,以保护本国经济。

东南亚纺织业是其中一个面对中国商品冲击的行业,在印尼,由于万丹省、西爪哇省和中爪哇省的多家纺织、服装和制鞋工厂关闭,导致数万人失业。

为了回应纺织业和其他行业业者的诉求,印尼政府考虑对进口布料等产品征收高达200%的关税。

泰一年2000工厂倒闭

泰国也受中国廉价商品涌入的冲击,近一年来泰国已有近2000家工厂倒闭,数目远多于以往。

尽管泰国吸引多家中国电动车企业投资设厂,但它们并没有采购太多泰国的零件,而且还在泰国汽车市场上掀起价格战,冲击已在当地设厂多年的日本汽车销量,需要减产甚至关厂。

泰国首相社德他直言,泰国制造业已经萎缩,产能利用率已降到60%以下。泰国专家建议应该聚焦于制造中国没有出口的产品。

Lazada、虾皮、TikTok等电商平台直接从中国销售商品到东南亚,也抢走了当地不少零售商的生意。

扩大出口清库存

因此,多国政府针对电商平台出招,例如马来西亚在年初已对部分网购价格较低的进口商品征收10%的关税;泰国也在7月份开始对一些低价进口商品征收7%的增值税。

随着中国经济不景,对东南亚产品的需求受到抑制,而中国企业有过剩库存需要处理,扩大了东南亚与中国的贸易不平衡,并引发各国企业要求政府对中国商品进口采取行动的呼声。

根据经济学家估算,去年东南亚和其他新兴亚洲市场吸收了中国三分之一的出口。东盟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也从疫情期间的800亿美元(3579亿令吉),增加到最新的1150亿美元(5145亿令吉)。

贸易失衡的另一个因素是由于中国与西方的贸易关系紧张,造成不少生产线从中国转移到东南亚国家,因此降低了中国对原材料、半制成品等商品的需求。

这种供应链的转移也产生了效果,例如今年首季东南亚对美国的出口额比对中国的出口额多了100亿美元(447亿令吉)以上,中断了中国长期以来作为该地区产品最大出口市场的纪录。

不过,要降低中国低价商品占据市场的冲击,除了采取关税手段外,东南亚各国的企业和政府应该着眼于如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品质,以便与中国产品一较高下。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