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荧幕到舞台沾染快乐
高志森拍喜剧自娱娱人

高志森

素有“香港电影笑匠”之称的高志森导演,过去执导多部经典喜剧与卖座贺岁片电影,曾担任超过80部电影的编剧、策划、导演及监制等工作。

大部分90年代前出生的影迷,相信都曾经看过《家有喜事》、《开心鬼》、《富贵逼人》与《鸡同鸭讲》等电影,而这几部耳熟能详的作品都是出自于他。



除了擅长于制作喜剧,高志森的作品已经跨越多个媒介,包括电视剧、演场会、电视节目和舞台剧,其中,话剧《剑雪浮生》在香港演出共138场,音乐剧《丽花皇宫》演出共124场,均打破香港演出场次纪录。

《蝴蝶春情》于99至04年,在香港、内地和海外的巡回演出共158场,创下香港制作舞台剧演出场次最高纪录。

另外,他所监制的《邓丽君》音乐剧,单单编写剧本,就让编剧沙叶新花了7年时间跑遍中港台、日本、法国等地搜集资料完成剧本。

高志森在英国伦敦举办的《邓丽君》音乐剧,获得中国外交部领事馆参赞莅临支持。

《邓丽君》叫好叫座

《邓丽君》音乐剧在2013年于香港正式公演,较后,更移师到温哥华、加拿大、新加坡、上海、伦敦等地演出,场场爆满,深获好评。



此外,高志森也积极推动行业内的进步,目前更是香港创意新教育的推动者。

高志森出生于1958年,当时的时代背景是战后正在重建的香港。父亲是船员,一年也见不到两次,妈妈是车衣女工,可谓生活在社会的低下阶层。

“那个年代,全香港都处于艰苦奋斗期。虽然大部分的市民都很穷困,但却有明确的价值观,要靠自己的双手努力改善生活。如果你重温当时的黑白粤语片,不难发现这也是当时社会上普遍的价值观。”

到了念中学时期,香港开始繁荣,英国政府对香港管制开始放松,市民在从商、求学和生活上获得很多自由。

电影《妈咪侠》获得中美电影节奖项,颁奖典礼在洛杉矶举行。

通过喜剧观察人情世故
《南海十三郎》笑中带泪

高志森坦言,从以前到现在,他紧抓着一件事,那就是拍好喜剧。

他说,拍喜剧就像是向观众洒香水,当你拍的电影好笑,观众会感受到那个爆笑点。

在开拍的过程中,自己总会沾染到快乐,所有的演员、环境和工作人员都会感到开心。

到了后期,他还是照样拍喜剧,不过却在喜剧中添加了一些感人的元素,像是《我和春天有个约会》和《南海十三郎》都是笑中带泪的喜剧电影。

反映社会更深入民心

“城市人的步伐越来越快,人们开始喜欢看喜剧,我只不过刚好踏上喜剧这部列车。我喜欢拍喜剧,观察人情世故。

“一些伤感的社会事件或不公不义,你可以用嘻笑怒骂、嘲讽的方式去表达,有时候这种控诉更加有力,更深入民心。”

高志森的女儿在美国读完医科,目前在西雅图的医院当医生。

创意是元素重新组合
网络短片也是“练功场所”

对于一名电影人,创意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他套用好友黄霑先生生前说过的一句话:“创意是元素的重新组合。”

如果一个人要维持创意,就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并且不断地吸收元素,譬如看其他国家的电影,关心社会事件。只要不排斥、不抗拒新元素,将它们阻挡高墙之外,全数吸收再重新组合,这种生命力将会反映在作品当中。

对于年轻导演的忠告,他表示,目前,互联网提供一个平台,充斥着大量的网路短片、试验性电影、微电影等,这里不失为一个练功的场所,建议年轻人可以尝试拍片再放上网。

“当互联网的放映质量越来越好,未来可能发展成为一个具备合法收入的机制,大家应该重视。”

推动舞台剧固然有满足感,但高志森(右)仍热衷于喜剧电影导演的岗位。

热衷看《独臂刀》爱上电影

高志森说,让他想成为导演或者说爱上戏剧的是一部来自邵氏公司电影,1967年由张彻执导的《独臂刀》。

当年他才9岁,在戏院里看了很多次都会感到震撼。

他说,王羽在戏中被断臂和逐出师门,最终,当他回到师门营救师傅,就在踢门的那一刹那,他激动得站起来鼓掌,其他观众更兴奋地拍手叫好。

向张彻看齐立志当导演

“当时,我觉得电影很神奇。它会令到我兴奋,我可以随着剧情的发展而笑和激动。就在12岁那年,我为自己许下一个目标或愿望,将来要像张彻导演一样,当一名电影导演,让观众随着我电影的剧情经历喜怒哀乐。”

他在高中时曾经参演多部舞台剧,看过许多改编剧本包括莎士比亚的《驯悍记》、莫里哀的《太太学堂》、果戈理的《钦差大臣》,因此了解剧本的重要性。

中学毕业后,高志森导演并没有顺理成章地进入电影圈,反而是选择到电视台当编剧。

焦媛(右)为高志森的女友,她热爱舞台表演艺术,志趣相投。

打穏基础享受拍摄辛苦

随后,高志森先后加入《丽的电视》、《无线电视》担任编剧和助理编导,学习制作、分镜、如何经营每天的外景拍摄工作。

他回忆起这段岁月时宣称:“刚起步的四年很辛苦,每晚要写一集40页的剧本。到外景当助理编导时,更是连续6夜没有回过家。

“虽然辛苦,却也立下稳固的基础。”

后来,他加入了新艺城影业公司,开始有机会拍摄宣传片、预告剪接和部份电影片段,就在他25岁那年拍了《开心鬼》,奠定他在香港喜剧电影的地位。

高志森(右起)在新艺城时代的两位恩师黄百鸣与麥嘉。他们最近也合作搞舞台剧。

拍电影难在人事不在技术

高志森说,拍了那么多年电影,对他而言,拍电影的苦不在于技术,而是解决人事问题。他在开拍电影之前,一定先把剧本完成。

剧本是所谓的一剧之本,剧本中的爆笑点,内容了解是否通透都很重要。

“如果你把剧本写好,不可能发生去到现场不知道如何拍摄的情况;如果没写好剧本,就拿到现场拍摄,开拍过程在创意发挥上会有很多阻碍。”

他认为,拍电影最难的部分在于管理演员。一些演员同时接太多戏,来到片场太疲倦甚至没有背好对白,也有一些演员会在现场骂人发脾气、耍大牌,用一些古灵精怪的手段吸引注意力,也有人出外景时跑到外边,要开拍时找不到人。

“遇到这类演员,我会比较苦恼,需要用一些方法和心思去处理。”

高志森拍摄喜剧电影最爱用的女演员就是“肥肥”沈殿霞,私底下她也是高志森的良师益友,十分怀念她。

无需执着“港产片”招牌

80至90年代是港产片的全盛时期,在这十几年当中,高志森拍了他一生中多部相对重要的作品。

“现在看回去当时自己和同行们拍的电影,我仍然感到惊叹,当时很多作品是今天的导演甚至连自己都无法重拍的。”

一部电影的促成并不简单,是许多方面的元素和因缘的合成才能成事。为何当时的“港产片”至今会成为经典呢?那个时代背景,那时候的情怀,正是因为难以重现,才会成就今天所谓的经典,而高志森就是当代的经典创造者。

当年导演们的心态是在香港收回成本,外国票房则是额外利润。电影内容都是以香港社会和观众的角度出发。

然而,自1995起,盗版出现严重影响整个电影业,港产片开始跌入谷底。

很多人都一直强调复兴“港产片”,高志森却认为,其实不需要打着“港产片”的招牌去拍电影,因为时代已经转变,反而应该将“港产片”的精神与技术融入到各种作品当中。对他而言,港产片留下来的是喜剧的节奏、技巧性和风格,这些都是电影中重要的元素。

过去香港电影的辉煌时期,他当然也难忘,不过更大的动力是如何面对今日的电影市场和观众,再拍一些能够打动他们的好作品。在这方面,他仍不断努力尝试。

曾经监制及导演Beyond主演的两部电影,高志森对于家驹的离去,非常惋惜与怀念。

生活体验融入电影

许多人认为高志森导演在电影的成就巅峰是1992年的《家有喜事》,当时,这部电应上映后,就打破了香港的票房纪录。

然而,在他心目中,他最享受的时刻却来自《富贵逼人》。

《富贵逼人》这部电影单在香港票房已经赚了几百万港币,由于戏中男女主角董骠和沈殿霞是电视而非电影的卡司阵容,能够有如此好的票房,可说是黑马爆冷。

“这是一部半自传式的电影,描述我自己在屋村生活的经历,我坚持用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创作,这应该就是我最舒服和最想做的一件事。”

座右铭“尽做,但放开”

高志森说,黄霑先生的一句话─“尽做,但放开”是他的人生座右铭。

凡事都必须要求自己尽力去做,成败得失是其次。如果尽做而不放开,就会变成“痴”,而痴迷于一件事,就会变得执着。当你越拼命抓紧,失去的将会越多。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龙年贺岁片百花齐放 中主打喜剧台港推类型片

报道:卓娉婷

时值2024年春节档,中国电影排片9部超越去年6部,并以低成本、低投资风险的喜剧片一家独大。台港地区排片类型则更为丰富,显示成熟电影市场的游刃有余。

农历春节临近,与刘德华、Twins等人年复一年《恭喜发财》、《财神到》的歌声一起到来的是春节假期,当然还有“春节看电影”的时光。

对观众而言,观看“春节档”电影显然是与家人朋友一起度过长假的上佳选择,将观影活动与社交关系牢牢捆绑,在娱乐自身的同时满足“过年过节”社交需求。而对电影行业从业者来说,“春节档”则是全年票房大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观众集中入场的良机,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在与冠病同行多达4个农历春节之后,两岸三地(中国、香港、台湾)终于得以迎来春节档的彻底回归。

2023年,中国大陆春节档,6部电影各展所长:名导张艺谋执导历史悬疑喜剧《满江红》同科幻巨制《流浪地球二》并驾齐驱,合家欢动画《熊出没·伴我熊芯》一如既往攻陷了小朋友的心,与号称“成人动画”的《深海》同时于春节档映射中国国产动画的两种迥异面向。《无名》有梁朝伟坐镇,搭配偶像演员王一博,《交换人生》则由曾创下春节档票房奇迹的电影《你好李焕英》女主角张小斐出演。

6电影票房破44.8亿

以上6部电影一定程度上涵盖了春节期间会走入电影院看电影的各类观众群体:喜剧片粉丝、小朋友、国产动画爱好者、青年追星族、对实力派演员抱有期待的影迷等等不一而足。最终,本年度春节档以6部电影总票房突破人民币67.58亿元(约44.8亿令吉)、1.29亿观影人次的数据,位列(中国)影史春节档票房第二位,也为冰雪覆盖的“影视寒冬”带来生机。

来到2024年,中国春节档影片阵容则扩大到9部(以2月10日至16日,即大年初一至大年初七上映计)。继2022年《狙击手》、2023年《满江红》之后,张艺谋携《第二十条》“三战”春节档;处女作《你好李焕英》打破票房纪录的贾玲,希望以《热辣滚烫》证明自己并非“一片导演”;2022年《四海》折戟,韩寒如今凭《飞驰人生二》卷土重来;凭《疯狂的石头》结缘的导演宁浩和演员刘德华,此番联袂奉上《红毯先生》;《滚蛋吧肿瘤君》、《送你一朵小红花》后导演韩延“生命三部曲”第三部《我们一起种太阳》也剑走偏锋定档春节。

此外,还有“从不缺席”的《熊出没》系列新作《逆转时空》及另外两部动画电影《八戒之天蓬下界》、《黄貔:天降财神猫》继续在动画市场攻城掠地。截至到2月6日,中国大陆春节档预售及点映总票房超过2.5亿人民币,《飞驰人生二》、《热辣滚烫》、《第二十条》分列预售票房前三位。

中片热闹之余不乏隐忧

中国本年度春节档没了去年《流浪地球二》这类在上映前热度已“一骑绝尘”、观众翘首以待的种子选手,取而代之的是“百花齐放”的纷争态势。

年前的《年会不能停!》也是喜剧,也收获票房冠军。但热闹之余却不乏隐忧。纵使于“春节档”(或更广泛意义上的“贺岁档”)概念诞生之初,其就与阖家欢乐、轻松愉快的“过年”概念紧密相连,但在电影题材日益广泛多元的当下,不难发现,2024年中国春节档影片却呈现出“喜剧一家独大”的状态。韩寒《飞驰人生二》延续上一部,继续由“喜剧天王”沈腾担纲主演。

贾玲的《热辣滚烫》改编自日本电影《百元之恋》,除主角贾玲、雷佳音外,从配角到客串也皆是清一色喜剧演员阵容,如脱口秀演员李雪琴、“开心麻花”团队演员乔衫等。

张艺谋的《第二十条》和宁浩的《红毯先生》则略显另类,前者由中国最高检“护驾”、以校园暴力为题材,但宣传方却屡屡以“我爱我家”、“喜剧”等令人意想不到的关键词对其进行定位。

后者以演艺界为故事背景,用电影讲述“拍电影的故事”,宣传片一面勾勒行业乱象一面又号称“不走合家欢、不是八卦片”,二者“不走寻常路”的宣传手法引人好奇。

相比之下《热辣滚烫》主打宣传“导演兼演员贾玲为了拍摄瘦了一百斤”却屡屡“挂羊头卖狗肉”,显得过于简单粗暴。

“绝症加爱情”题材的《我们一起种太阳》还未上映,便已经在宣布定档之后招来了观众“大过年的谁想去电影院哭”、“绝症(类型片)导演又来收割观众眼泪”的骂声,预售票房颇为惨淡。然而,也有业内人士表示,《种太阳》未必不能“杀出重围”的原因是,“如果春节笑累了,看一部感人的‘哭片’也是不错的选择”,皆因春节档“喜剧”之外,留给观众的选择实在不多。

喜剧受资方欢迎

同样是喜剧唱主角,疫情前的2019年春节档有《流浪地球》坐镇,2018年则多了军事题材《红海行动》和奇幻类型的《西游记之女儿国》。去年的两部喜剧片《满江红》和《交换人生》则分别为历史背景和当代故事。

反观今年,除了《红毯先生》有强烈的讽刺属性和文娱业设定外,剩下几部均可以被视为带有当代都市喜剧色彩,可谓让观众“笑了又笑”。不同于战争、神话、科幻题材电影成本高、制作周期长,喜剧电影往往以低成本、低投资风险受到资方欢迎。

港台春节档影片小而美

相比之下,香港和台湾的春节档影片则凸显出“小而美”特色。

喜剧片《饭戏攻心二》前作《饭戏攻心》因疫情缘故无缘在2022年春节期间上映,依然夺得香港本地最卖座华语喜剧片宝座。

续集缺失黄子华这位曾经的“票房毒药”、如今的“票房福星”,未知是否会对最终的上座情况造成如何影响,但以《饭戏攻心》改编为舞台剧广受好评程度而言,“饭戏家族”的后续故事仍对观众充满吸引力。

主打偶像阵容的犯罪剧情片《盗月者》由香港本地男团Mirror多位人气成员主演或特别出演,目标受众不言自明。

借着“新年发大财”的好彩头,春节档不少电影尤其是喜剧片都与“钱”的关系密切。

香港春节档另一部喜剧《临时劫案》融合了犯罪、动作元素,讲述“非专业笨贼”想暴富的故事,该片已经于月前在中国上映,在香港和台湾则作为春节档影片推出。

无独有偶,台湾今年春节档主打的电影《还钱》讲述的同样是“抢钱”故事,主打“抢钱容易还钱难”的荒诞感。

虽然香港与台湾无论在春节档影片片目还是在票房市场上,都无法与中国的“宏大”相较高下,但台港在犯罪片喜剧片齐飞的排片类型,以及新旧喜剧片、不同地区同期上映的“广度”上,都彰显出成熟电影市场的游刃有余。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