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遗产规划随想/陈金阙

上星期讲了青年对私人退休基金(PRS)计划的规划,想要多加一句的是,根据证监委员会,去年的基金规模增长到15.1亿令吉,虽没有我讲的20亿令吉高,但也增长了约30%。

谈了年轻人的长远规划,考虑到我们一班同学已要踏入知天命之年,却不晓得对身后事有没有规划,因此想在此讲讲遗产规划。



不过,在周一阅读《南洋商报》时,发现副刊里已经详细的讲解了遗嘱的重要性和一些疑难问答,看来没必要在这里多此一举。

只是,既然有打算要写,不如打铁趁热,写一些和该篇专题不一样的内容,互相映照。

首先,写遗嘱的人对要找两名见证人往往有所保留,因为怕人不熟不肯做见证,人熟又怕内容外泄。

见证人不需了解内容

其实,见证人不需要了解内容,他主要是见证立遗嘱者不是在神智不清或者强迫的情况之下立下遗嘱;当然,见证人当时本身必须是神智清醒的。



接下来的执行人(EXECUTOR)的问题。

执行人在申请遗产管理状时,其实可以为他所付出的时间和努力要求一些费用,不过,因为一般上立遗嘱者通常提名的第一执行人为自己至亲(如配偶、孩子等)或十分信任的人,因此那位执行人通常是义务进行他被委托的任务,没有提到酬劳。

如果执行人是律师或者信托公司的话,要求服务费是很平常的。至于在提名时,我们通常建议依次序提名几位执行人,以在前列的执行人因为一些原因(例如去世、移民、身体健康问题等)不能执行任务,导致悬空。

简化分配

如果要保万无一失,当然可以提名信托公司为最后一名执行人,在之前的执行人都不能执行任务后,信托公司责无旁贷。

另外,很多人以为立了遗嘱,遗产就可以根据里面所写自动分配,其实不然。

遗嘱是简化遗产分配的第一步,有了它,受益人在向法庭申请遗产管理状的程序会比较简单,也减少法庭的开销,一般上时间会比没有遗嘱更快。

不过,遗嘱最重要的功能在于它是根据立遗嘱者的意愿来分配其遗产;如果没有遗嘱,那么遗产将按照遗产分配法令(1997修正)来分配,这可能不是去世者本来的意愿。

随着时代进步,我们的资产跟着增加,不再像我们的先祖辈那样穷得一清二白。

而且,钱是自己挣下来的,如何根据自己的意思,好好分配自己遗留下来的财产,确实是应该好好思量一下,以免一个失闪,人在天堂,钱财却所托非人。

反应

 

财经

大势所趋成理财项目/陈金阙

我在这里说些艺术拍卖的小故事,希望激起大家的兴趣,自动自发寻求更多资料。

说到艺术品拍卖,国际上无人不知的拍卖行首推苏富比(Sothebys)。不过,令人意外的是,这家18世纪诞生于英国最古老的拍卖行,首度拍卖的东西,原来是一批书籍。



当时共有几百本珍贵书籍拍卖,总成交额只有866英镑。

不过,大家很满意这种拍卖交易方式,从而演变成今时的拍卖行。

拍卖行沿自西方,大家对毕加索、梵谷等皆如雷贯耳,他们的画也往往以天价成交,但是其实两者的人生有极大的不同。

梵谷从27岁开始学画到37岁自杀,绘画人生只有10年;而毕加索自15岁直到92岁止,一共画了75年,名利双收,这和前者不幸的人生,形成強烈的对比。

比起来,毕加索更懂得人情世故。我们对他的画的印象常常只有古怪,在平面空间产生了立体切割的幻觉,乱乱堆砌而成,不晓得为什么这样得到推崇,可以成为世界拍卖最高价的常客。



经理人行销举足轻重

其实,早期毕加索的作品也是很写实的,不过日后却很少人知晓。他后期的作品变化太大,不容易看得懂,不过仍然可以流芳百世,这点要归功于他聘请了一位经理人——康维勒,来负责推销他的画作。

许多艺术家(如梵谷)生前潦倒,死后才成名,可毕加索生逢其时,更遇到对的经理人,所以他才能在生时大红大紫,享尽富贵。

康维勒是20世纪的伟大画商。不过,他毅然放弃自己股票经纪人的家族事业,转任当时艰难的艺术商人行业,似乎更值得称道。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对的。

他联同一批专业人士和银行家的朋友,创办了一批最早的艺术投资基金团,约定了一个方式,就是10年以后,把所有收购的作品拿出来清盘。

从1905至1914年那段期间,康维勒等人脱售的毕加索等作品,10年收益达到580倍,震撼了整个欧洲市场!

这就是艺术收藏,眼光、资金、时机,缺一不可。

踏入21世纪,艺术品成为资产分配的另一重要选择,是股票和房地产以外的另一大投资领域。

国际金融机构开始涉及把艺术品资产化的活动,也衍生

不受金融风暴打击

2008年的金融风暴,让股票和房地产遭受重大打击,唯独艺术品却一枝独秀,时日越久越增值。

在全世界,国际金融机构开始涉及把艺术品资产化的活动,也衍生出许多金融产品。不少知名银行都设有艺术品咨询服务,列为私人理财的服务项目之一。

此外,和信托基金一样,艺术基金的产生,把投资者的资金集合起来,由基金信托人托管,经专业基金管理公司通过投资艺术品,实现赚益。

虽然艺术投资在马来西亚还不流行,也不是很普及化,不过大势所趋,它以各种形态渗入我国投资市场,只是迟早的问题。

不知不觉,撰写专栏已经超过十年,是时间稍息充电了,希望和我一起度过这段时间的读者们,会喜欢我的文章,我们有缘再会,同时也祝福新人接棒。

另外,受《黄金十年》作者所托,其周一刊登的电邮有所谬误,正确电邮为:[email protected],借此更正。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