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1月增3.1% 全年可达3.3%
4风险左右出口增长

(吉隆坡4日讯)我国1月出口按年增3.1%,录得854亿1000万令吉,写下史上最高1月出口新记录,且符合市场预期,经济学家认为全年出口增长3.3%的目标可期,不过仍潜存在4大风险。

彭博社先前的市场调查显示,1月出口按年或下滑0.6%,将写下去年2月以来最大跌幅。



但统计局今日公布,除了出口按年走高,进口也按年微扬1%,录得738亿9000万令吉。

“出口得以继续扩张,主要是中国、台湾、沙地阿拉伯、韩国、泰国、阿联酋及美国等市场贸易表现稳定。”

我国1月贸易总额按年增2.1%至1593亿令吉;贸易盈余则上涨19.2%%,报115亿2000万令吉,这也是我国自1997年11月以来,连续255个月取得贸易盈余。

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社会经济研究中心执行董事李兴裕接受《南洋商报》电访时说,1月的出口数据仍符合预期,不过,854亿1000令吉的出口值,高于去年1月的828亿2000令吉。

“3.1%的增幅算是在预料之中,相信全年仍可达至3.3%的出口增幅。”



他虽维持全年目标,但如果要达标,则需要警惕市场上4大风险,分别是悬而未决的中美贸易战课题、全球半导体增幅放缓、原产品价格续走软及出口值或难维持现有水平。

“如果全年要达到3.3%增幅,那么,每个月的出口值至少要增加5亿至10亿令吉,否则达标会有挑战。”

李兴裕指出,全球半导体增幅今年料不超过5%,反观去年则有双位数增长,半导体需求疲软,对于电子与电器产品出口也是一大伤害。

“另外,原产品价格持续走软也是一大阻力,若价格能在下半年好转,则情况不会那般严峻。”

190305x1101_noresize

出口中国扬9%

1月出口至中国反弹,按年增9.1%至110亿2000万令吉,归功于液化天然气(LNG)、化学与化学产品、废铁等出口带动。

但若与去年12月比较,出口至中国则萎缩了4.2%。

文告指出,我国1月与中国的双边贸易按年起14.1%至289亿2000令吉,进口则激增17.5%至179亿令吉;相比去年12月,双方贸易按年起7.2%,进口则增15.7%。

而其他取得显著增长的出口市场,则是台湾及阿联酋,主要都是电子与电器产品带动;阿联酋出口按年增长32%,录得8亿9690万令吉。

首季外贸数据不乐观

根据去年9月公布的领先指标显示,年度与月度都下跌,预示我国今年首季经济将持续放缓,经济学家认为,首季出口前景趋向悲观,最多是中规中矩。

MIDF投资研究今日撰写报告指出,依据区域伙伴2月贸易表现,越南出口增长放缓至年增1.6%,而韩国出口则按年跌11.1%。

“新兴经济体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则从1月的萎缩状态,恢复至2月的50.6,不过,中美贸易争端仍是隐忧,虽然双方同意延长但始终是未知数。”

该行预期,我国全年出口平均可达3.6%;去年则增长6.7%。

“主要是因为高基准效应,加上全球主要指标如全球原产品价格、整体经商表现等趋缓,故而今年出口增幅不及去年。”

李兴裕也认为,全球原棕油及石油需求疲软,加上农历新年期间生产低迷,估计都是拖累今年出口表现的主因。

“很多厂商农历新年期间都会停工休息,相信2月出口数据或将走跌。”

林妤芯

林妤芯

反应

 

名家专栏

国外好使国内便宜?/胡逸山博士

美国候任(与前任)总统特朗普近日大放矢言,其中就提到假如一些国度尝试以其他货币来取代美元作为国际上最为通用的交易货币的话,那么他将捧出关税大棒,对彼等出口至美国的商品施以100%的关税。

我之前曾详细谈到,为何特朗普上台后,虽然在美国权力分治体系下,可能未能全盘操控美国的货币政策(如形同其中央银行的美联储就具有高度的独立性),但起码在整体上会寻求偏低的美元币值,以便促使美国制造的商品在国际上更具有出口竞争力,来完成其“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宏愿。

那为何特朗普一方面不介意美元币值的走低,但另一方面又那么介意美元是否维持作为国际上主要交易货币的独特地位呢?这主要是这两者之间,其实并无经济逻辑上的冲突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的。

这得从何说起呢?可能先从本地社会说起吧。大家在本地社会生活里,坦白说通常对马币币值的高低走向,有着在社会心理学上所谓的认知偏颇。

当马币走高时,我们一片欣喜若狂,尤其是如当下般年底学校放假,大家携老扶幼到外国度假时,马币得以兑换更多的当地货币,花起来当然也就更为得心应手了,譬如得以血拼更多的当地商品等。

即便没有出国旅游或送孩子到外国念书(也就必须兑换马币来缴付彼等的学费和生活费),更高币值的马币也意味着进口到本地的商品会显得更为便宜(相同数额的马币得以进口更多商品)。

经济社会微妙偏颇

有钱人买时装、香水等奢侈品会更便宜,但连中低收入群体者购买一般的日常用品、食物等也会更为便宜,因为在本地许多这些商品也是进口的。

所以大家在社会经济认知上,都有一个微妙的偏颇,认为马币币值高就很好,政府就显得有“做事”,有把马币币值往高处推。

反之,如果马币走低,出国旅游时的花费就更高了,孩子的外国学费与生活费也就更高,搞不好还要好像当年家长自身在外国念书时般,到当地唐人街的华人餐厅打工、洗碗碟、抛大镬、捧餐送外卖等,我见犹怜,令从小宝贝爱儿爱女的家长们心疼不已。

家长们心想新一代的海外生活水平不但没有提高,甚至可能还不如旧一代,而那都是马币低迷所闯出的祸,那当然义愤填膺,大骂政府无能了。

即便未能负担得起孩子出国念书,甚至也没能出国度假的中低收入群体们,也必须忍受马币低迷所带来的主要依靠进口的必需品的价格的相应上涨,当然也是怨声载道,迁怒于政府为何不设法把马币币值提高了。

急功近利主流文化

在如此的一片马币币值高企好、低迷坏的认知偏颇狂热里,合理马币币值走低的优势,是很难被本地主流社会所欣赏的。

如更低的马币,理论上是能帮助本地的出口商品更具有国际竞争力,更能卖出去,如此也就更能带动本地的主要还是依靠出口的经济动力的。

当然,极为讽刺的是,撇开高科技产品不说,本地出口虽多,但进口也很多,甚至更多。而低企的马币,虽然会导致进口商品更为昂贵,但也就变相地鼓励本地必须更为迈向自给自足的经济韧性,自己做来自己用,就无需依赖进口了。

但在本地一片急功近利的主流文化思维下,什么长期竞争力、韧性等通常都抛在脑后,而要马上看到“出国钱好使,本地物价低”的成绩了。以后再续。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