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赛科技组优大生林租琛夺冠

林租琛演示如何使用数据来检查患者用户的改进情况。
(吉隆坡28日讯)拉曼大学(简称优大)李光前理工学院学生林租琛在2021年马来西亚创新设计比赛总决赛中获得科技组下的Keysight Track(是德科技)类别第一名,赢得5000令吉奖金。
林租琛获奖作品“用于康复目的的人工智能驱动可穿戴式物体识别设备的研发”,为护理疗患者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即通过让他们能够从家里收集和发送其进度数据,减少他们亲自到访中心的次数。这是一项应用了许多工程和科学原理的巧妙发明,可说是在冠病疫情时期的最理想解决方案,因为它减少了患者与医生之间的肢体接触,同时让患者能够继续他们的治疗计划。
发明智能手套
在李光前理工学院副教授徐培松博士指导下,林租琛发明了一种使用监督式机器学习算法来识别物体的智能手套。该手套能够追踪关节运动的程度,并通过自学习算法预测用户手持的物体。该手套提供的数据可以测量用户的握力、关节活动度和捏紧强度。
林租琛说,“这项产品不需要专家来衡量患者的改进情况。由于康复训练可以在家里进行,并能够通过手套获得即时反馈,意味着去理疗中心的次数会减少。如果需要专家建议,数据可以在任何情况下通过手套发送。物理治疗师可以使用这些数据来衡量用户的长期表现。”
他补充说,这款手套能够有根据地为任何特定用户推测哪种锻炼方案对他们最有效。
他解释,这项产品的另一个好处是多功能性。该手套也可以用于虚拟现实或增强现实景观,它可以为电脑提供准确的手指运动数据,因此不需要笨重的手持控制器来控制虚拟世界中的元素。由于其自学习性质,该项目的机器学习模型能广泛的应用。此外,这个项目最重要的方面是成本。如你所知,康复所需的设备通常成本很高,但我所提出的这项解决方案要便宜得多,而且用户在购买后也可在自己舒适的家中使用这项产品。
他的设计灵感来自已故祖父。其祖父生前被诊断出患有痴呆症,处于帕金森病的边缘。
林租琛表示,影响运动技能的神经系统疾病,如中风或帕金森病,仅在美国每年就有超过 200 万人受到影响。他希望他的发明能够为康复领域带来一种既可负担又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马来西亚创新设计比赛是马来西亚最大的设计比赛,是开放给所有就读大学三年级或最后一年级工程学、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和科学/数学专业的学参加。该比赛旨在促进工程设计工作中的创新文化,通过实际工程解决方案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并为产品开发、进一步研究和产品商业化培养高端人才。
欲了解林租琛作品的详情,请浏览: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vOny3NeHCY 。

林租琛(最上排,中)在徐培松博士(最下排,中)陪同下参加2021 年马来西亚创新设计比赛。
优大双溪龙校区 推介敦陈祯禄社会研究院

出席本次推介礼的嘉宾在揭幕仪式后合影留念。左起冯镇安、陈淑珠、何国忠、魏家祥、尤芳达、法益兹以及陈亿文。
(加影21日讯)拉曼大学(优大)今日在双溪龙校区隆重举行“敦陈祯禄社会研究院”(TCLI)推介礼,宣布研究院正式投入运作,致力于推动高质量、跨学科的社会政策研究与区域学术合作。
该研究院是在原有“敦陈祯禄社会与政策研究中心”(TCLC)基础上升级成立,整合了两个核心研究中心,社会与政策研究中心(CSPS)及“东盟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中心”(ACSF)的工作。
研究领域涵盖社会、治理、文化研究及政策对话,目标是推动以证据为基础的研究成果,并促成学术与社会的深度对接。
在推介开幕仪式上,拉曼大学校长拿督尤芳达教授致词表示,研究院的成立不仅是结构或名称上的转变,更象征该校深化社会理解与回应国家挑战的承诺。TCLI将成为跨学科研究、政策分析与学术交流的活跃平台,强化拉曼大学在公共领域中的角色。
马华总会长兼拉曼大学理事会成员拿督斯里魏家祥博士也在致辞中指出,敦陈祯禄爵士是我国独立进程中的关键人物,其温和、中庸与多元合作的精神,仍值得今日社会各界特别是年轻学者借鉴与传承。
“他用行动诠释了有意义的社会变革并非袖手旁观所能达成,而是需要跨界合作与理性对话。”
TCLI的成立旨在缅怀与纪念已故国家元勋敦陈祯禄爵士的卓越贡献。敦陈祯禄生前是极具远见的政治家,积极为华社争取基本权益,推动多元民族合作与国家团结。
出席嘉宾包括敦陈祯禄社会研究所指导委员会主席拿督斯里何国忠博士、联合马六甲有限公司主席拿汀巴杜卡陈淑珠、拉曼大学理事会成员丹斯里冯镇安博士、拉曼大学副校长(研究与商品化)法益兹教授、敦陈祯禄社会研究所所长陈亿文副教授、拉曼大学文学与社会科学学院客卿教授陈志明教授、拉曼理工大学社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叶汉伦副教授、华社研究中心学术研究委员会主任张运华副教授、策略分析与政策研究所总监温京才,以及沙巴马青州团长叶嘉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