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东盟

边疆变前沿 开放激活力
广西构筑发展大格局

中国《 人民日报 》23日报道,眼下的广西八桂大地,随处可以感受到开放开发迸发的勃勃生机、激起的创新发展热潮。10年时间,注入国家动力,广西北部湾跃腾成为中国沿海经济后起之秀。



没有站台,3条铁轨,一边是站务用平房,另一边是货柜搭起的“货柜海铁联运办理中心”。钦州港东站,广西最年轻的铁路货运车站,繁忙而有序。

广西沿海铁路公司钦州港站站长黄光辉告诉记者:“2015年设站,以前只是一块荒地,两边都是海水,一年也开不出几列车,只留两个人值班。自去年9月28日中国新加坡互联互通项目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班列开行以来,截至今年10月22日,共开出上行班列248列、下行班列433列,云贵川渝各省市都有。”

站虽小,电子显示屏上实时显示的却是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上所有列车的在途、发货信息,比如蓉欧、渝新欧、陇桂新等班列,大半个中国赫然在望。

中新互通货物运量大增

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厅长蒋连生自豪地说,目前,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正在加快推进,货物运量大增,钦州港东站的运输能力已经满足不了需求,一期扩容正在加紧建设,将有两条专用线伸入钦州保税港码头,货柜货物不必再用汽车转运,真正打通铁海联运的“最后一公里”……



距黄光辉不远,在钦州港码头管着岸边桥吊操作的“80后”曾绍猛,只用一个字形容着自己的现在:忙!10年前,钦州保税港区获批设立,生长在南宁市的他大学毕业后果断跑来钦州,虽然第一眼看到的只是简陋狭小的传统散装货港,他依然难掩兴奋和自豪:“这可是我们广西的第一个保税港!”

从一线操作手到机械副队长,这些年,曾绍猛随着钦州保税港一起快速成长。小码头延伸,一眼望不到头了;岸边桥吊从2台变成8台,每班出勤工人从10多人变成上百人。而这座上世纪90年代由钦州百姓集资建设的港口,2017年的货柜吞吐量已达176.9万标箱,今年1至9月同比更增三成。

钦州市委书记王革冰说:“全球排名前20的船运公司已有11家进驻,有22条国际班轮航线通往新加坡、越南、泰国、日本、南非等地,18条通达国内沿海各大港。”

钦州港南向通道重要港口

“抓住一带一路建设良机,以中新(中国——新加坡)互联互通项目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为契机,打通铁海联运,把钦州港建设成为南向通道的重要港口。”

快速扩容、繁忙的钦州港区是北部湾港乃至整个北部湾经济区的缩影。站在热火朝天的钦州、防城港、北海三处港区,北部湾港崛起成为亿吨大港的咚咚脚步仿佛清晰可闻。2017年,全港货物吞吐量已达2.19亿吨。从这里起航,可以抵达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多个港口。

以港口为龙头,涵盖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崇左6市的北部湾经济区腾跃而起,已成中国沿海经济后起之秀。

从2008年中国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起,注入国家动力的北部湾经济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全面领跑广西,2017年GDP突破兆元人民币大关,占全区将近一半。广西的外贸进出口总额去年达572.1亿美元,已名列全中国第十三位。

“南宁渠道”收实效
壮大国际“朋友圈”

11月6日,江西游客袁燕成了今年在广西东兴口岸出入境的第1000万名旅客,这是该口岸年度出入境人数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

庆祝仪式很隆重:在中越交界的北仑河中越友谊大桥上,东兴市市长陈建林、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代表团团长陈德斌和越南芒街市人民委员会主席武文京一齐向袁燕祝贺。岸上,“两国一市”的边民互市贸易区生意红火;川流不息的河中货船、路上货车,做的全是“跨国生意”。

陈建林说,东兴和芒街两地政府间每月都有互访,联合打造旅游景区、携手开展宣传推广等活动,发展出“两国一城”全域旅游的新模式。最近,双方还一起与内蒙古满洲里市、俄罗斯赤塔市签约合作,促进旅游、商贸合作,创建新颖的“三国四市”友城关系。

在京族聚居的东兴江平镇城北社区,说起中越边民间的来往,居民们告诉记者:“我们经常互相邀请,赶圩对歌、弹奏独弦琴。”

钦州学院前几天刚和泰国一家学校签约合作共建教学实习实训基地。这已是该院建立的第七处海外实训基地,它们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各国。这样的“外向度”,显然高过多数大学。

东博会成“南宁渠道”

学院党委书记赵君说:“我们的学生毕业后大多在北部湾工作,需要更熟悉周边各国文化与国情。”钦州学院重点打造的7个学科全都围绕着海洋经济;学院大门口矗立着新落成的国际交流中心,有500多名来自东盟各国的留学生正在学习,到年底还会增加到800多名。

众多对外开放平台中,最受关注的是那朵美丽的“朱槿花”——在南宁,问起中国—东盟博览会,人人都会准确无误地将你引向南宁国际会展中心。2004年至2018年,东博会在这里成功举办15届,已经形成加强中国—东盟合作独具特色的“南宁渠道”,也成为广西开放发展的一张最亮丽名片。

“东博会为广西发展带来了政策、信息、项目、机制等多方面支持,使广西从西南边陲一跃成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如果说开发开放是广西经济崛起的‘助推器’,东博会就是一个重要引擎。”

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秘书长王雷用数字概括变化:2004年至2017年,广西与东盟贸易额从82.9亿元增长到1890.9亿元,年均增长27.2%……15年来,广西的国际“朋友圈”也在迅速扩大:越南、泰国、柬埔寨、寮国、缅甸、马来西亚等6个东盟国家已在南宁设立领事馆,广西与东盟缔结的友好城市数量也从1对增加到了54对。

广西柿子畅销东南亚

助桂林农民脱贫致富

“我们桂林市平乐县柿子种植16.5万亩,今年产量预计达到40万吨,销往东盟国家的柿子大约有4万吨。”

广西桂林市平乐县农业局副局长王绍斌23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么透露。

王绍斌指出,由于东盟国家不产柿子,广西的柿子在东盟国家非常畅销。

据介绍,桂林市平乐县和恭城瑶族自治县是广西柿子主产区。恭城县柿子种植面积已达20万亩,今年产量预计超过40万吨。每年恭城县销往东盟的柿子大约有8万吨。

王绍斌说,柿子种植也成为平乐县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2015年,通过精准识别,平乐县共有贫困村31个,贫困户7854户,贫困人口27334人。平乐县的柿子种植业,全部覆盖平乐县的31个贫困村,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柿子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金果果”。

平乐县二塘镇新华村祝家屯村民彭梅英就是通过种植柿子脱贫的典型。彭梅英一家今年收获月柿4万多公斤,加工成柿饼出售,收入超过3万元人民币,她今年将摘掉贫困户帽子顺利脱贫。

广西是中国柿子主产区,产量排全中国前列。而广西柿子主产区集中在平乐和恭城两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果生产技术指导总站提供的信息显示,广西出口东盟的水果品种主要有柑橘、柿子、葡萄及南方梨,每年从广西出口往东盟国家的中国水果约有80万吨。

建立与东盟企业合作

打造农村产权交易平台

《广西日报》报道,在11月19日结束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林木展上,广西林权交易中心作为自治区政府批准设立的唯一一家林业要素流转服务机构再次参展,其通过VR技术展示的交易项目和模拟网上竞价吸引了不少观众。

据了解,广西林权交易中心成立3年来,依托北部湾产权交易集团推行的“1+N”模式及技术优势,结合“以林带农”的实践经验,积极参与全区各市、县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建设,稳步推进覆盖全区、功能齐全、规范有序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的建设,努力提升在全国林权交易市场领域的影响力,建立与东盟企业的合作共赢关系,打造立足广西、辐射西南及东盟地区、统一规范的林权要素流转综合服务平台。

反应

 

大千

男子求助开亡父14年前旧手机 华强北“神人”出手援助

(南宁23日讯)中国广西一名男子日前向广大网民求助,希望能开启14年前离世父亲遗留的手机。

中国科技新闻网站“快科技”报道,来自广西桂林的田姓男子在小红书平台上发文说,他父亲2010年10月病逝时,自己从外地赶回家但仍没能见到最后一面,但有收到亡父遗留的一部手机。

据报道,田姓男子当时取出手机电池但后来弄丢了,到了今年他想要开启亡父手机找一找他生前的短讯、图片、语音等,但苦于网上找不到可买的适配电池,只好发文求助。

田的求助贴文引来广大网民关注。很快地,一名自称在广东省深圳市华强北从事手机销售和维修工作的黄姓网民回应,田父的手机是2007年的一款小众品牌,现正联络当地多家电池配件商。一旦找到适配电池,田将前往华强北和黄汇合。

华强北有“中国电子第一街”之称,除了意想不到的电子产品,更是无数怪才云集的地方。只要懂得找,任何电子产品问题都能解决。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