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减碳永续中小企“绿”起来 掌握“新游戏规则”拓商机

SME银行集团总裁兼总执行长拿督威拉阿里亚博士
【中小企业“疫活重生”】系列(上篇)
独家报道:苏韵鸰 摄影:王宥文
永续、环境、社会及监管(ESG)、减碳和绿色,已崛起为全球的“新游戏规则”,影响了市场供应链和企业营运,也早已不再只是大企业的“游戏”。
作为全球供应链的一分子,中小企业若忽视减碳永续绿元素生态圈,不仅将损失潜在的庞大商机,甚至更将直接面临能否继续存活的危机!
但中小企业主们也别太担心,迎应ESG和永续生态圈的这条路,你们将不会独行,因为一直推动国内中小企业发展的大马中小企业银行(SME Bank Malaysia,以下简称SME银行)将与你同路,准备助你一臂之力。

SME银行集团总裁兼总执行长拿督威拉阿里亚博士
拥抱ESG=好公司
SME银行助中小企蜕变
ESG和永续生态圈已是全球企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我国中小企业再不主动关心和履行环境与社会责任,海外采购商或供应商迟早选择拥抱新渠道,届时不仅可能失去关键市场,甚至无法在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
毕竟,国内许多中小企业是全球供应链的其中一环,要追随ESG的发展脚步,需时刻准备好应对贸易伙伴国在气候相关法规的严格要求,否则将流失庞大的商机。
国家银行助理总裁苏海米日前就引述亚洲永续金融研究所2022年的数据指出,由于无法遵守ESG的要求,我国中小企业损失了高达2920亿令吉的营业额。
一直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SME银行早在几年前就已看到这点,因此除了积极协助中小企业转型,今年也将推出更多ESG的转型融资计划,包括永续回教债券(Sukuk Wakalah),让中小企更紧跟经济的脉搏,适时搭上ESG的列车。
SME银行集团总裁兼总执行长拿督威拉阿里亚博士指出,若国内中小企业有意在跨国企业供应链占据一席之位,包括出口领域,都须对外传递企业对于绿色的价值观,积极“拥抱”ESG。
他接受《南洋商报》专访时说,ESG已成为全球资本市场的要素,也是某种意义上,成为衡量好公司的一个标准。

阿里亚(左)接受《南洋商报》助理新闻编辑(专题)李治宏(右二)及新闻专题高级记者苏韵鸰(左二)专访,指点中小企业如何从大跌中复苏。
他指出,随着ESG已成为全球企业发展的主流,SME银行的当前急务除了是竭尽所能协助中小企复苏和扩充业务,更要引领中小企紧跟这个大趋势。
毕竟,要协助国内广大的中小企业疫后复苏,绝不只是提供“银弹”这么简单,也要确保中小企与时并进,积极“拥抱”ESG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才能令中小企业在ESG这股大浪潮中获益。
把ESG融入日常营运
阿里亚透露,SME银行在协助国内中小企拥抱ESG的努力上,首阶段是通过绿色融资提高中小企业的ESG意识,第二阶段则是展开一系列活动,教育中小企业家不仅要利用融资满足ESG需求,也要把该元素应用在整体业务营运。
今年来到第三阶段,则是教育企业如何有效管理和分配开销,把专注力投放在生产线及提升新科技的同时,把重视ESG融入到日常营运。
千万元可持续发展奖掖
扶助中小微企迈向ESG
SME银行于2021年发行的首个总值5亿令吉永续回教债券计划获得热烈反应,认购额高达17亿8000万令吉。
阿里亚披露,永续回教债券不仅获得国内机构投资者青睐,其中有25%是外国资产管理公司。
“今年计划再推出永续回教债券,之后再进一步公布详情。”
首相兼财长拿督斯里安华2月24日在国会提呈以“发展昌明大马”为主题的2023年财政预算案中,就有3个总额3100万令吉的项目旨在提升中小微企业的经济韧性及永续性,为缓冲未来环境和经济的冲击做好准备外,也提供13亿4000令吉融资基金,同时还为SME银行增加900万令吉拨款让企业家申请。
阿里亚表示,在该银行的企业融资计划下,可提供2000万令吉给中小企业家申请,作为营运资金及购置资产用途,另外SME银行也通过子公司企业家发展及研究中心(CEDAR)旗下的“永续冠军计划”(Juara Lestari Scheme)发放100万令吉拨款,孵化更多社会企业的潜能。
“为了促进中小微企业朝向ESG发展模式迈进,SME银行也设立1000万令吉的‘可持续发展奖掖’(Sustainability Incentive Scheme)与政府第12大马计划的建立低碳经济与永续商业环境的发展议程,目标是一致的。”
他强调,“可持续发展奖掖”拨款可协助申请的中小微企业推进ESG营运,以便扩大业务发展。
疫情中领悟数字化益处
谈到当今企业的另一个发展主流——数字化,阿里亚指出,中小企业多年来处于数字化转型的探索阶段,不想转、不会转和不敢转的选择困难症,直到疫情冲击,才深刻体会到数字化和自动化应对困境的益处。
“疫情让中小企业收获非常多的领悟和启发。”
他说,中小企业家都深知自动化、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制造业最为明显,大部分会采取更积极的态度。
他指出,有了融资贷款的投放,中小企业更能放心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把专注力朝向自动化生产作业,强化数字营销和包装等,减低对密集人力依赖,同时达到成本最小化和效益最大化的成果。
“相信今年中小企业继续延伸自动化作业,瞄准出口市场。”
线上“打入”东盟市场
他说,中小企业银行去年举行为期3天的“SME Bank XCESS 2022”,为本地中小微型企业提供进入国际市场的计划,通过泰国、日本的贸易伙伴的参与,以及通过在线平台ASEAN Access进入东盟市场,活动吸引超过3万人次出席,成绩亮眼。
他认为,中小企业必须更快更有效地进入新市场,而引入国际贸易伙伴的举措是正确之举,今年银行也计划在下半年或第三季度再次举办这项活动,如英国威尔士、澳洲等贸易伙伴,让本地企业充分发挥出口市场的潜力。
助应对疫后机遇与挑战
冠病疫情期间的“延长延缓还贷”措施早在2021年杪结束,国内银行恢复过往根据客户主动重组贷款的需求,不再采取“以一概全”的方式处理还贷事宜。
然而,深切了解中小企业在疫情中深受重创,仍需一段时日复苏的马来西亚中小企业银行,却一再延长中小企业的还贷期限,让中小企业有更长“喘息空间”,直到本月才下达最后通牒。
除了在还贷上给予通融,作为专司协助中小企业发展的官方金融机构,阿里亚更在接受本报专访时倾囊相授,指点国内中小企如何破解融资难题及寻求更大的发展舞台。
阿里亚指出,大马中小企业银行非常了解国内中小企业的痛点,因此除了在还贷上给予通融,融资上给予帮助,该银行更将通过子公司企业家发展及研究中心针对后疫情时代的机遇与挑战,为中小企客户出谋献计,提供金融管理、新科技和营销策略等,强化中小企的复苏能力。
与中小企唇齿相依
他说,除了大家所知的融资援助,大马中小企业银行其实也为国内中小企提供非财务援助,毕竟该银行背负的使命就是推动中小企的发展,两者唇齿相依、共生共荣。
“中小企业银行与其他商业银行大不同,一旦中小企业倒下,等同于中小企业银行的失败。”
据他观察,中小企业苦在心头,而现金流紧绷就是最大的问题,需要时间建立更巩固的现金流系统与能力,以便再次面对严峻的考验,能作出适当的应变。
他说,只有了解中小企业的难处和潜能,拉中小企业一把,尽快协助中小企企业走向复苏和韧性之路为目标,若融资已无法解决,就采取重新安排及重组(R&R),为企业提供续贷咨询解决方案,协助企业纾困发展。
特定领域延长还贷
他以旅游相关领域为例,即使冠病被视为地方流行病,但行业无法在短期内完全复苏,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因此银行允许该领域的客户,延长还贷期至本月。
除了在特别援助金贷款计划(SRF)下批准逾5亿令吉贷款,该银行为中小企提供的其他财务援助包括企业融资、资本重组贷款及延长延缓还贷,而大部分的客户都要求延长还贷,尤其是旅游相关行业。
“2021至2022年,除了部分中小企业提出不延长还贷的申请外,中小企业银行自动为所有客户延长还贷期限。”
融资振作创更高价值链
阿里亚形容,2021年国内中小企业处于“适者生存”的困境,申请融资贷款用作“拯救”和“救活”企业走出困境;来到2022年则处于重新定位的状态。
他说,2021年1842家中小企业获批34亿6500万令吉的融资,2022年则有1688家中小企业获批35亿2900万令吉,数额增加但获批的企业相对减少,主要是中小企业开始迈入复苏,致力转型力图重振雄风的阶段。

“去年开始中小企业更专注新科技的开发、提高生产效率、出口和营销。”
他表示,申请贷款的用途也变得不一样,不少中小型制造商着手投入的生产线、提升机器设备、减低消耗、开拓新市场和寻求更高价值链地位。
他认为,我国的中小企业不仅仅是创造就业,也是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引擎,做到最大化国内生产总值(GDP)表现。
旅游业者申贷绝地反弹
阿里亚指出,来马的海外游客大量减少,须依赖本地游客支撑,但疫情不仅影响国民收入,也改变了消费观,不少民众谨慎消费购买必要商品,有多余的钱才选择旅游,旅游业仍处于脆弱阶段,尚未完全复苏。
“不同邦州不同的旅游复苏进度,目前沙巴、槟城、浮罗交怡等逐渐加快复苏的脚步。”
对此,服务领域的旅游相关行业申请贷款居多,2022年中小企业银行首三个领域获批融资领域分别是服务业(48亿令吉,4244家中小企业)、制造业(16亿令吉,759家中小企业)及建筑业(15亿令吉,629家中小企业)。

与此同时,阿里亚也解释沙巴趋向蓬勃发展的现象,来自沙巴的申请贷款企业家人数已连续两年位居第二多,主要是当地经济持续蓬勃发展,加上旅游业挂帅的沙巴逐步重拾冠病疫情爆发前的荣景,令沙巴产业绝地大反弹。
“槟城旅游业火速复苏,食品加工以及电气和电子(E&E)也具备强大的生态系统,相信未来一、两年将进一步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格局。”
至于雪兰莪和柔佛州则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不过他解释,柔州的制造业活跃于农业向下游产业发展,以及建筑业。

扮第三方股东监督还贷
“获批融资贷款,不等于企业就能永续经营。”
阿里亚透露,去年中小企业银行推出全马首个股权注入(Equity)计划,提供1亿令吉的企业资本重组基金(SME Recap Fund),反应非常热烈。
他说,银行扮演第三方股东的角色,以确保相关企业有能力偿还债务,同时也要确保企业执行所制定的复苏计划,并达到银行的要求。
不过,他强调,银行不会介入企业的管理层,但银行会通过子公司企业家发展及研究中心成立一支团队,监督企业是否达到关键绩效指标(KPI)。
明日预告:善用贷款疫过天晴
中小企业不能再观望 ESG成企业生存关键
报道:李琇云
(吉隆坡20日讯)“环境、社会和监管(ESG)已成为企业能否生存下去的关键,本地中小企业不能再观望!”
大马环境、社会和监管公会总会长拿督谢国雄博士说,ESG不是一个可选项,而是市场的入场券。若中小企业在ESG发展上出现迟滞,可能导致他们在国际市场逐渐被边缘化,甚至被淘汰。
他接受《南洋商报》访问时,直击当前商业生态的核心矛盾。
根据2024年东南亚绿色经济报告,大马ESG领域的表现在东南亚属中等水平,落后于新加坡和越南。尽管全球供应链、融资市场及消费趋势均以ESG为核心标准,但超过90%本地中小企业仍缺乏明确的ESG实践方向。
谢国雄指中小企业ESG转型步履维艰,三大障碍成掣肘:
·认知断层:
多数业者未真正理解其长期商业价值,甚至误以为这只是“口号”或额外成本。
·资源匮乏:
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资金与人才短缺,难以负担ESG认证、技术升级及永续发展相关投资,高额成本成为最大障碍。
·政策脱节:
政府就ESG的支持措施有限,缺乏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实践指引与补贴机制,导致企业在转型过程中缺乏方向与动力。

数据中心运营商正加速采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银行纳入风险评估框架
谢国雄说,银行和投资者越来越倾向于支持ESG评级较高的企业,因他们认为,这类企业在长期发展中具备更强的永续性和风险管理能力。
“金融机构已将ESG纳入风险评估框架,良好的ESG绩效能降低长期经营风险,提升企业发展能力。”
他指许多企业已通过ESG战略实现永续发展与盈利能力的双赢。对于尚未开展ESG实践的企业,可以从小处着手逐步推进,包括可从资源优化、减少浪费、提升员工福利等“低成本、高影响力”的措施开始。
目前全球政策与市场趋势正加速ESG发展,欧盟也预计每年需投入1.5兆欧元以推动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凸显ESG已成为全球商业生态重要一环。

谢国雄
大企业纳入供应链遴选标准
无法适应规范恐被淘汰
高耗能行业ESG标准升级,大马中小企业该如何抓住供应链商机?
随着数据中心等高耗能行业在我国迅猛发展,ESG监管要求不断提高,企业在供应链中的永续表现正成为重要考量因素。
谢国雄说,可再生能源是ESG体系下的重要领域,数据中心运营商正加速采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以减少碳排放率。业者可通过提供相关技术和服务,帮助数据中心优化能源结构。
另外,数据中心高能耗问题也催生了对节能技术和智能管理系统的需求。高效制冷系统、智能电源管理和能耗优化方案,有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能源利用率,为业者带来新的市场机遇。
谢国雄指随着ESG监管趋严,企业对碳排放管理的需求逐渐上升,供应链中的企业需具备碳足迹追踪和管理能力,以满足国际ESG规范。
面对ESG逐步成为供应链管理的核心考量因素,他认为中小企业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包括提升ESG运营标准,以符合大型企业供应链合规要求,并加强ESG信息披露,满足市场及合作伙伴的预期。
“越来越多国际大企业已将ESG纳入供应链遴选标准,无法适应ESG规范的中小企业不仅会失去融资机会,还可能被市场淘汰。”
他以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为例,ESG不合规的企业将被征收20%额外关税,而大马中小企业利润率普遍偏低,额外关税成本可能成为沉重负担,进一步影响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谢国雄坦言,大型企业为了维护ESG声誉及合规性,倾向于选择符合ESG标准的供应商。对于依赖大企业订单的中小企业而言,若无法满足ESG要求,可能面临失去合作机会的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