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龙:“重要标杆性”项目
隆新高铁意味共存共荣

(布城13日讯)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表示,隆新高铁项目是马新两国双边关系十分重要的“里程碑”,亦是一个“标杆性”的项目,这也意味着两国之间更加共存共荣的关系,而维持新马目前坚定的良好双边关系,将会影响往后两国各自的利益。
“这高铁显然可改善两国之间的关系,互动交流与经贸的模式。”
他在两国联合记者会上指称,隆新高铁项目复杂庞大,随着今日签署协定后,接下来仍有很长一段路需要两国政府致力合作去促成这项长期计划。除此之外,两国也就横跨新山及新加坡兀兰的捷运(RTS)系统上达成共识,李显龙在记者会上披露,预料两国可在明年底前签署双边协定。
捷运系统通关更便捷
而两国联合声明中指出,RTS将会连接大马新山武吉查卡(Bukit Chagar)及兀兰北部低端,而RTS系统将会转接到新加坡的汤申东海岸地铁线。
RTS将使用汤申东海岸地铁的4个核心系统来达到经济效益,并由企业来负责RTS的运营部分。
而RTS的捷运票价将由运营商根据市场价格来定价,而政府不会管制。
李显龙有在记者会上说,RTS系统上,使用同一个系统将让两国关卡通关更便捷。
同时,纳吉在记者会上说,新国有提出要求增加往返柔新火车的班次,以舒缓新柔长堤交通拥堵的问题。
“火车服务是国人较偏爱的,因为成本低于自驾进入新加坡。”
非正式峰会成果丰硕
李显龙表示,此次的新马领导人非正式峰会上取得丰硕的成果,加强了两国联系合作的决心。
“一旦这些计划落实后,两国人民之间将会有更多交流及密切联系。”
为了促进两国文化合作,李显龙宣称,两国文化部已同意配合领导人非正式峰会,每三年举办一次文化节,下一场文化节将在2018年举行。
为庆祝建交50周年,两国去年11月曾举办为期3个月的文化艺术节Titian Budaya,为400多名文化艺术工作者提供交流与合作平台。
柔河水坝明年运作
谈到马新两国水供议题,纳吉说,柔佛河水坝项目预计将在明年3月投入运作。
他相信这将确保新加坡能获得1962年水供合约下的水供。
协议凸显两国决心
纳吉及李显龙在见证协议的签署前也进行四眼会议及代表团会议,讨论双边问题,审查双边合作进展及上届会议同意的倡议。四眼会议是于下午4时在首相办公室举行,随后进行代表团会议。
两国领导是于下午5时15左右见证两国签署隆新高铁双边协议,纳吉于5时30分左右召开记者会讲解详情。
新加坡代表团成员包括副总理兼国家安全统筹部长张志贤、外交部长维文医生、国 家发展部长黄循财、教育部长黄志明和总理夫人何晶等。
马新于2013年宣布这项计划,今年7月19日签署吉隆坡-新加坡高铁计划了解备忘录,敲定合作方案及一些建造细节,具体内容和法律细节将在双边协议中确定。
双边协议凸显两国对打造隆新高铁的决心,它有助提升马新的连接性,加强经济联系并促进民间交流。
全长350公里共设8站
隆新高铁计划放眼2026年12月31日之前通车。
有三种服务,一为吉隆坡往返新加坡的直透干线服务(Express )、另一是往返依斯干达公主城与裕廊东的服务,及大马境内的服务。
全长350公里(大马境内335公里),它设8个站,终站分别位于吉隆坡的大马城及新加坡裕廊东,其他马境6站分别是布城、芙蓉、爱极乐、麻坡、峇株巴辖及依斯干达公主城。
马新两国的高铁轨道将通过高架桥衔接,这高架桥将高于水平线25公尺。
由2家营运商经营
隆新高铁将由2家营运商经营(OpCo,见附表及附注解说),一家将负责往返隆新直透及往返依斯干达公主城与新加坡之间的跨国界服务,这家国际营运公司(OpCo International )将由马新联合招标,另一家则负责大马国内的服务,由大马招标。
根据现场派发的文件,班次的安排及营运方面,国际营运公司都将拥有优先权。
此外,两国政府也将于明年联合招标,以通过一家私人资产公司(AssetsCo)设计、兴建,融资及维持有关列车。
此外这家公司也将负责研究、建设、融资、营运及维持相关轨道资产如铁道、能源、信号及通讯。
柔新关卡不关闭
询及有关安全方面的考量,李显龙表示,不可能因为有安全考量而关闭关卡,尤其柔佛和新加坡关卡每日有许多人来回,属于全球最繁忙的关卡之一。
他说,两国对于安全和防务课题已存在共识,也了解到若有任何差错对两国所可能造成的影响。
“我们必须要有互信和互相了解,也各自负上责任。我们已努力多时,我们将会让此事成功。”
纳吉说,两国将会有联合关卡,相信此作法能助完成两国的目标,绝不会在国际安全课题上有所妥协。
相关新闻:
轻视实干者的后果/章龙炎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到我国进行国事访问之前及之后,网络世界冒出许多“历史回顾”。最吸引人的是,当时在野、现在在朝且身居高位的政治人物,在社交媒体发布带有“前首相拿督斯里纳吉出卖国家给中国”等讯息的贴文。
纳吉当时因与中国建立密切关系而遭这些政治人物嘲讽与抨击。
时过境迁,对这些“历史回顾”,有人轻描淡写地说,那是政治。意思似乎是:为了政治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即使如此,这并不意味着多数人会接受这样的托辞。凡走过的,必留下痕迹。
搞政治,需要有一定的高度,尤其是在涉及国与国之间关系的课题上。综合这些当初在野、后来在朝的政治人物的谈话内容,他们之所以无上限地抨击纳吉,是因为他们没想到真的能从国阵手中赢得政权,对自己的言行也就不设下限。
他们操弄我国与中国关系的课题,主要目的是借此挑拨马来社会反纳吉及他领导的国阵。
吊诡的是,与中国有着剪不断“情意结”的大多数马来西亚华人,却是“义无反顾”反纳吉的族群,而非马来族群。这意味着,希望联盟打出“反中牌”在马来社会中其实是事倍功半。
那纳吉当时是否误读了华人?根据当时的民意,华人整体是较为“亲华”的。
但他们可能认为,与中国建立密切关系是理所当然的,无论谁当首相都不会影响这关系,因此可以毫无顾忌地反纳吉。或者说,是以“告别腐败”为由反纳吉、反国阵。
从这点看,当时的华人在政治上可说是“画地为牢”,被国内政治宣传误导,没有从马来西亚在国际关系中的特殊地位,尤其是地缘政治的角度,作为选政府的关键考量。
华人偏好善于演说的领袖
更别说重视首相的国际领导才能了。几乎可以肯定地说,纳吉被“当草”,说明华人偏好强硬或善于演说的领袖,而非实干有为的国家领袖。
你看,纳吉任内与中国合作无间。当时被抨击得体无完肤的计划,如东海岸衔接铁路(东铁)、马中关丹产业园、宝腾—吉利合作、TRX等,希望联盟执政后却脸皮厚厚地“继承”了下来。没有高度的政治,是蛮可悲的。
所以,民主行动党秘书长陆兆福赠送刻有“东风浩荡,实干兴邦”的锡蜡盘龙雕给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是锦上添花。要是陆兆福把“实干兴邦”送给他的老板,那才是雪中送炭,也可与其老板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