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反对党只剩下道德绑架/黄子伦

从民联分裂,伊斯兰党离去后,其分支诚信党加入并组成希盟,到和马哈迪的土著团结党形成“3+1”模式,到后者正式成为希盟一员,反对应该进行的整合应该七七八八了。然而,至今仍然没有看到反对党到底打算给出什么新的改革方针,由始至终我只看到都是停留在救国、救国、再救国,彷佛我们的国家已经奄奄一息了,明日就会寿终正寝。

林吉祥常说的“这是马来西亚最黑暗的一天”言论,差不多可以成为大马纪录了。



应阐明改革方针

马来西亚不是没有问题,而且很多弊病是显而易见。但,诚如很多人喜欢吐槽的那句:“你这么厉害,不如你来做!”很熟悉,对吧?这是执政党反击在野党最有力的方式,反对党在回击选民的质疑时,也展现出了他们优越的学习能力。

如果反对党完全一点执政经验都没有,我觉得要反对党提出一个完整的改革计划是有那么一点苛刻。但我们的反对党已经今非昔比了,他们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一点相关工作经验都没有的菜鸟。没错,他们是没有执政中央的经验,但是执政州政府的经验还是有的。好像也不对,因为土著团结党加入了,执政中央的经验是马上提升了。

因此反对党再也不能停留在那种没有改革计划阶段,必须要更进一步告诉大家,他们未来大计是什么,别老是在那里“反贪反贪反贪”。拜托看清楚自己的角色和剧本对白,这些口号是我们人民喊的,你们这些享受人民纳税钱的YB们,请拿出一点像样的功课来,我不要再看到你们那份替代财政预算方案的胚胎级别作品。

然而,从反对党最近的宣传方式看来,他们完全放弃这种理性的问政方式,而走向了道德谴责来绑架选民。



玩弄选民心理

当选民威胁说要投废票时,反对党不会关心为何昔日的死忠支持者会闹脾气,而只是会指责有这种心态的选民是耽误他们的救国大计。尤其是行动党,多次出动他们的前党员丘光耀在社交媒体和传统媒体发表一堆八股文,字里行间让我觉得丘把这些呼吁投废票的人说得十恶不赦,甚至比马哈迪的昔日独裁行为还要罪该万死。至于吗?

当选民要求希盟给出他们执政承诺时,他们也没有理会。我心想,这有多难,就用回民联当初的橙皮书不就好了吗?虽然这看起来是有点懒惰,但里头的承诺都还有很大的奋斗价值。反对党不是喜欢叫我们支持他们,做一件有价值的事情吗?反对党这般吞吞吐吐,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吗?

有另一个更令我觉得诧异的是,反对党最近老是在宣传说马来人选民开始出现海啸。我心想真的如此吗?我还记得净选盟4.0集会,因为缺乏了伊斯兰党的动员,结果绝大部分出席者都是华人,就连最去年的集会在人数上也没有看到明显的马来人出席者。没有前兆,海啸一说,从何谈起?更何况,我压根就不认为政治海啸可以被预测。

因此,我觉得所谓马来人政治海啸更大可能是在玩弄我们这些非马来人选民的心理,说得好像我们不配合一下,投票给反对党就会错失历史机会,让改朝换代功亏一篑。什么时候反对党成为了预言家?所以说穿了,反对党是已经放弃说服我们为什么他们是更值得被信赖,反而是去制造恐慌,逼我们处于要嘛是改朝换代的英雄,要嘛是国家沦陷的罪人的两难状况。

朝野双方各自为自家辩护无可厚非,但这种道德绑架,恕我不奉陪。

 
 

 

反应

 

言论

政府贷款,沙布拉买单?/黄子伦

最近,沙布拉能源(Sapura Energy)获政府通过特殊目的公司(Special Purpose Vehicle, SPV)注资11亿令吉,引起广泛关注。

尽管政府多次强调这并非纾困,而是一笔贷款,且资金用于偿还供应商欠款,但这一举措仍引发不少疑问。据沙布拉能源官方声明,这笔资金将用于支付超过2000家本地供应商的款项。

然而,相较于沙布拉能源超过100亿令吉的债务,这区区11亿令吉根本无法解决公司的财务困境。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笔钱究竟能偿还多少供应商?

根据沙布拉能源截至2024年10月的季报,其应付账款约为52亿令吉,与2024财政年的55亿令吉接近,因此可粗略推测其债务结构变化不大。

查阅2024财政年年报附注,其中近1400万令吉用于支付员工薪资,20亿令吉属于第三方欠款。这意味着,部分供应商即使有政府资金注入,仍可能无法收回欠款。

更耐人寻味的是,2023财政年数据显示,沙布拉能源的应收账款高达37亿令吉。这表明,即使公司财务状况持续恶化,仍有供应商愿意提供服务和器材,哪怕面临高额坏账风险。

企业应以利益为先

按理说,在商业社会,企业应以利益为先。但沙布拉能源的供应商不仅未急于切割,反而“仗义疏财”,堪称凤毛麟角的商业典范。对此,政府是否该优先向他们征收更多税款?反正收不回欠款,也算是“求仁得仁”。

当然,部分供应商之所以愿意继续合作,或许也是看在沙布拉能源背后股东的份上。

这便形成了一个吊诡的局面——政府的注资,是否意味着沙布拉能源可以进一步要求供应商提供更多服务和器材?反正出事了,还有政府兜底。

若有人反驳称,这笔钱最终需要偿还政府,因此不算兜底,那我倒想问问,多少企业因财务困境倒闭?多少创办人因公司清盘而破产?他们,又有谁来买单?

反应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