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第三大“族群”
外劳占劳动人口40%

(吉隆坡29日讯)根据统计局数据,大马总劳动人口有1500万人,惟外劳人数已占670万人(40%),足以成为国内第三大“族群”,业内人士估计其中的非法外劳遍布各领域,多达400万人。
非法外劳400万
这些外劳来源国包括印尼、孟加拉、缅甸、柬埔寨、巴基斯坦、菲律宾、泰国、越南、尼泊尔等,主要是在建筑业、制造业、种植业及服务业工作,当中也有家庭女佣。
多名业内人士向《新海峡时报星期刊》说,有关承诺将所有非法外劳“斩草除根”的执法机构,必须意识到其实际数字,以一劳永逸解决根本问题。
他们说,非法外劳的临时外劳卡(E卡)于去年6月30日申请截止后,移民局根据之前的取缔行动所得出的初略统计,是约有60万名非法外劳,惟相信实际数据远远超过60万人。
“保守估计,全国各领域涉及非法外劳的人数将近400万人,以维持运营所需。”
他们点出,非法外劳一直是棘手的社会问题,因若逮捕这大批外劳,料将对大马经济构成严重的连锁反应,他们建议移民局审查许多由政府委任的代理,以确保妥善管理外劳。
厂商联会促查漂白计划
大马厂商联合会总会长拿督苏添来披露,该会共有100名会员集体签名,促请内政部调查涉及非法外劳的招聘或外劳漂白计划的课题。
他说,前朝政府委任许多第三方代理机构,这些机构非法引进了大批外劳,惟如今许多企业和单位皆需靠外劳支撑,政府需给予缓冲时间,让业者处理解雇非法外劳后人手不足的问题。
询及为何雇主没善用重聘非法外劳计划以合法化聘请外劳?他认为涉及两大核心因素,即雇主认为涉及高成本及麻烦。
移民局:取缔没期限
移民局总监拿督斯里慕斯达法阿里强调,目前正在展开的大规模取缔非法外劳行动3.0(Op Mega 3.0)没有期限,直到国内非法外劳情况获改善为止。
“我们会继续(这行动),确保国家没有非法外劳,这任务不容易,需各造配合。”
职工总会:代理过量引进
马来西亚职工总会(MTUC)主席拿督阿都哈林说,外劳过剩的问题来源可追溯到引进大批外劳的代理机构,因他们引进的外劳人数远远超出劳力市场需求。
“他们(代理机构)尽可能引进大量外劳,却不考虑本地市场对外劳的需求是否饱和,导致外劳泛滥。
“他们是一次性的供应商,仅此而已,惟他们有义务确保这些外劳的许可证在受雇期间仍有效,因为雇用外劳的企业已支付一笔‘一站式服务’雇用款项。”
雇主联会:先了解需求
由于减少外劳是希盟竞选宣言之一,大马雇主联合会执行董事拿督山苏丁说,政府设定本地劳工对外劳的比例前,必须先研究及了解各领域需求。
他指若政府大幅削减外劳,恐对国家生产力及收入造成不利影响,希望政府能制定切实可行的决策。
移民局取缔 没合法准证 隆3回收厂22外劳落网

官员记录外劳的资料。
(布城23日讯)移民局昨日取缔吉隆坡新街场的3间回收工厂,一举逮捕违反各种移民条例的22名外籍员工。
移民局总监拿督扎卡里亚说,被捕外籍员工的年龄介于23至48岁,包括18名印度籍男子和4名孟加拉籍员工。
他今日发文告说,根据初步调查显示,其中12名印度籍员工持有合法临时工作准证(PLKS)、3名印度籍员工和2名孟加拉籍员工的临时工作准证已过期,另外2名印度籍员工则持有过期社交探访准证(PLS)。
“其余外籍员工则没有任何有效的旅行或逗留我国的合法准证。”
扎卡里亚指出,所有外籍员工已送往士毛月移民局扣留所。
他表示,该局是援引1959/63年移民法令、1966年护照法令和1963年移民条例调查此案。
另外,移民局也在行动中逮捕5名本地男子和2名印度籍男子协助调查。
扎卡里亚指出,执法人员在行动中也扣押地方政府向涉案工厂发出的营业执照、公司文件、大马公司委员会证书、商业记录、17本印度护照、2本孟加拉护照和员工签到簿。
他说,涉案工厂负责回收来自多个国家的电子设备、电缆和电线等废料,以提炼铜与铝。
“我们相信涉案工厂以每月1500令吉至2000令吉的薪资,聘用外籍员工,并将员工安置在未经大马半岛劳工局(JTKSM)认证的厂房居住。”
他说,大马半岛劳工局也援引1990年员工房屋、住宿和基本设施标准法令,调查相关工厂。

工厂提供不符合规格的外劳住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