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卖书3亿本 版权赚不完
“中国最有钱文人”

金庸的作品被广泛改编成漫画和电子游戏等产品。

(香港31日讯)中国媒体报道,为何说金庸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最有钱文人”?

除了作品广为流传,金庸也堪称最有“财商”的作家。



和金庸并列“香港四大才子”的多年老友、著名科幻小说家倪匡曾爆料说,金庸是中国上下5000年最有钱的文人。

据不完全估计,金庸小说全球发行量已经超过了3亿册,翻拍或者跟他作品有关的电影电视粗略统计也已经超过100多部,可谓小说界“中国第一IP(知识产权)”。

在自媒体时代,但凡与金庸相关的话题同样吸睛。

2014年,原新华社记者王晓磊开设“六神磊磊读金庸”微信公众号,以幽默独特的视角解读金庸武侠小说,很快王晓磊就成为自媒体中的著名大V(微博的意见领袖),曾表示感谢金庸“养活自己”。

此外,金庸一手创办的《明报》至今依然是香港有影响力的媒体。1959年《明报》创办时,资本仅10万港元(约5.3万令吉)。



到《明报》1991年股票上市时,其市值已达8亿7000万港元(约4.6亿令吉),金庸独占六成。1992年,《明报》的年利润达到1亿港元(约5331.6万令吉)。

金庸的武侠小说翻译成多国语言,估计至今已经销售3亿本。

相关新闻:

小报起家 缔传媒王国 金庸视《明报》如子

卖书3亿本 版权赚不完 “中国最有钱文人”

金庸早应获诺贝尔奖

用18位小说人物名 金庸迷集了幅挽联

明报悼文:华文文学界损失

连载逾3年 读者疯追看 《天龙八部》《南洋商报》首刊

徐志摩琼瑶 皆金庸亲戚

过往嫌隙略过不提 中国官媒赞金庸“大侠”

文人总有相轻者 李敖王朔看不起金庸

长子自杀 金庸打击大

马云悼念金庸: 若无先生是否还有阿里?

陶杰:像纯真小孩 金庸视讯中含笑而逝

金庸 不仅仅是小说家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香港主办金庸全球文学奖倡议

作者:笔锋

《亚洲周刊》倡议香港举办金庸文学奖,开放给全球中文作者,超越种族,在乎内心深处是否有中华文化的护照。金庸小说的非汉人精英,从康熙到乔峰到耶律楚材都是中文世界的饱学之士。由于中国崛起,如今全球学中文的人数创历史新高,中文是属于世界的语言。金庸文学奖不仅属于中华民族,也属于全世界。

金庸百年之际,各方都在思考如何将“金学”发扬光大,避免金庸作品日后只是被新一代以影像的方式来记忆,而失去了文字世界的魅力,忘记了字里行间的刀光剑影和恩怨情仇,才是金庸小说的重要底色。

就像莎剧演出和影视作品,不能代替莎士比亚的文字,不能忘记那些激荡人心的金句。

《亚洲周刊》倡议香港设立金庸全球文学奖,延续20世纪香港在冷战年代的传奇,让全球作家都可以描绘新的灵感轨迹,让金学探讨的人性不会断层。由于香港是金庸写作基地,这活动应该由香港政府和民间合办,彰显金庸是香港历久弥新的软实力名片,打破香港被诬称为文化沙漠的刻板印象。

从1950、1960年代开始,金庸作品在香港成为超越殖民地教育的中华文化读物,让“番书仔”梦回故国山河岁月,并向全球华人辐射,引爆惊艳。

当时台海两岸都将金庸小说列为禁书,猜疑他“政治动机不纯”,但作品的力量说明了一切,结果两岸领导人先后被金庸“圈粉”。1973年,金庸访问台湾与蒋经国深谈,发现小蒋也是读者,金庸回港后在《明报月刊》发表《在台所见、所闻、所思》,后来金庸小说在台湾解禁,掀起台湾的金学热潮,出现“金庸茶馆”、“金庸江湖”等研究组织,宝岛“金学”大盛,背后是冷战年代两岸隔绝,金庸作品对神州大地和中国历史的细致描绘,抚慰了台湾多少“伤别离”的乡愁。

访京拜会邓小平

金庸作品在中国的影响力,1980年代开始发酵。1981年金庸访京拜会邓小平,发现这位改革工程师也是“金粉”。邓小平对金庸说,虽然第一次见面,但其实是老朋友了,因为你的书我都爱看,尤其是书中的英雄都是历经苦难,而我也是三落三起,饱经磨难,因而双方都有相见恨晚之感。

这也导致金庸小说在神州大地解禁,迎来数以亿计读者,即使很多人看盗版。上海评论家毛尖最近在香港书展就金庸魅力演讲,指出金庸是她青春时期的文学启蒙。

这也意外地弥补了文革和政治运动后的文化记忆断层。由于金庸小说非常历史化,刺激金学在中国蓬勃发展,出现六神磊磊等金粉作家,将金庸作品分析得鞭辟入里,开创中国文学史新的论述,将金庸小说视为与“四大名著”并驾齐驱的新经典。

东南亚也和金庸小说结缘。1967年香港政治动乱,香港文革似是山雨欲来风满楼,金庸赴新加坡避难,创办《新明日报》继续连载金庸武侠小说,让南洋华人与神州大地的文脉连成一体,为大马华文教育的推广作出了贡献,启蒙了很多马华作家。

《亚洲周刊》倡议成立金庸全球文学奖就是要凝聚世界各地的中文作者,赓续中华文化命脉,超越地域限制,发扬金学精髓香港的特色就是开放自由,海纳百川,要将参与的作家资格扩宽,不仅涵盖全球华人,也要涵盖全球中文作者。

金庸的多元开放精神超越大汉族主义,打破种族和道德二元化对立,汉人有好有坏,其他族裔也一样。在他笔下,写出了契丹人乔峰的悲情、蒙古公主赵敏的正面形象,即使西毒欧阳锋之子欧阳克,看似无恶不作,但他对黄蓉痴恋,至死不休,也让读者动容。

创中华历史文化江湖

香港举办金庸文学奖,要开放给全球的中文作者,超越种族,不看参与者法律上的护照,而在乎参与者是否内心深处有一本中华文化的护照,发扬金庸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香港当年的文化机缘,金庸在1950、1960年代的香港创建了一个中华历史文化的江湖,为全球的中文作家提供了独特的营养,也预示今天越来越多其他种族作者,拥抱中文,就好像金庸小说的非汉人精英,从康熙到耶律楚材都是中文世界的饱学之士。唐代诗仙李白也是出生于中亚碎叶城的混血儿。

今天全球学习中文的人数跃升到历史新高,显示中文不只是中华民族的语言,而是属于世界的语言。这和英文的发展一样、英语文学超越了英美文学,来自特立尼达的奈保尔(VS Naipaul)、在英国成长的日本裔石黑一雄拿过诺贝尔文学奖。也许在香港的金庸文学奖刺激下,将来有一些非华人中文作家也可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将是中文世界的文学胜利,也是金庸小说多元主义的胜利。

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日前主办“金庸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研讨会,提出香港应该设立金庸文学馆,获得广大市民的认同。文学馆与香港金庸全球文学奖是一体两面,都是要推动金庸小说国际化,从香港开始,让金庸走向世界,也将金庸的文化中华魅力,以更多元化的方式走向未来,开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