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往嫌隙略过不提
中国官媒赞金庸“大侠”
(北京31日综合电)武侠小说泰斗金庸昨天去世后,中国官媒及中共党媒均大幅报道,并赞扬他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深具爱国情怀。但对于金庸过去与中共当局之间的嫌隙,报道未见只字片语。
金庸逝世后,人民网、新华网、央视新闻、中新网等官媒在相关新闻均引用金庸在《射雕英雄传》的名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为题,缅怀他的一生经历及其作品并多所赞扬。
报道均为金庸冠上“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的头衔。
人民网指金庸曾被聘为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政制体制小组港方负责人;他曾形容基本法是具有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的“创造性的杰作”,奠定了依法治港的法律基石。
1990年,历时4 年8 个月的基本法起草工作结束,金庸还提笔写下“一字千金筹善法,三番四复问良规”的诗句。
新华网专访多名金庸友人,引述香港漫画家李志清赞扬金庸的作品“表达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爱国情怀、忠贞的爱情等人类美好的情感,鼓励人心向善”。
央视新闻也发出多则报道,赞扬金庸关注时事、有社会责任感,把家国情怀融入自己的作品;“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是金庸的真实写照。
虽然官媒大篇幅介绍金庸的生平与作品,并多所肯定,但对于当初金庸是因为不满思想控制,才离开左派《大公报》转而创办《明报》,并持续反对文化大革命,还一度成为左派眼中钉等,报道只字未提。
此外,金庸曾大力支持已故中共领导人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并因此成为邓小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接见的第一位香港人;后来因为六四事件,金庸愤辞“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与邓小平决裂。他与邓小平的恩怨情仇,也未见只字片语。
相关新闻:
票房疑灌水《射雕》被酸“赛亚人打架”

(图取自豆瓣电影)
(北京1日讯)由徐克执导、肖战主演的春节档电影《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自大年初一上映以来,票房累计已突破4.62亿元人民币(约2.84亿令吉)。然而,这部作品的口碑却呈现两极分化,部分观众批评电影缺乏传统武侠风格,甚至笑称更像是“赛亚人打架”。
在Bilibili等平台上,不少影评博主纷纷发表视频,直指这部电影“武侠已死”,认为它与传统武侠故事几乎毫无关联。影片中的动作场面大量依赖特效,尤其是郭靖与西毒欧阳锋的对决,几乎没有实际的武打动作和肢体接触,而肖战的表演也被批评为只是“摆造型”。
影片改编自金庸原著小说,涵盖第34回至40回的剧情,主要讲述桃花岛上的变故、江南七怪的死亡、郭靖与黄蓉的分离与重逢,以及他们联手抵抗蒙古入侵的故事。然而,电影的实际呈现却与观众预期相去甚远,大量篇幅集中在郭靖与黄蓉的感情戏,甚至出现黄蓉与华筝因三角恋而大打出手的桥段,这种处理方式让许多观众直呼电影更像是一部“粗制滥造的古装偶像剧”。
除了剧情争议,电影的票房数据也引发质疑。有网友表示,购票时显示场次几乎满座,但到场后发现实际观众仅约30人,怀疑票房可能存在“注水”情况。
这也是徐克在1990年代监制《笑傲江湖》和《笑傲江湖II东方不败》后,再次拍摄金庸武侠小说。据悉,虽然林青霞扮演的东方不败成为影视经典,但金庸一开始却是相当反对,甚至因此几乎和徐克闹翻,因为在原著中东方不败设定为男性,在修练葵花宝典后,兼具阴柔的个性。
不过徐克却魔改找林青霞饰演该角色,违背金庸设定,金庸甚至不满称两人以后做朋友可以,但别再合作,之后徐克就没拍摄过金庸作品,直到金庸晚年,徐克才拿到《神雕侠侣》版权。
新闻来源:ET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