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寻各管道维持运作
民办大专资金须足
以地养校系列·3
注: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国内3所民办大专院校,即南方大学学院、新纪元大学学院及韩江传媒大学学院需靠公众筹款来维持运作与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尤其资金短缺或收入不稳定,是民办大专棘手的问题。
大专院校的发展必须有充足的资金当后盾,加上国内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民办大专肩负重任,学生数量与校园规模也日益提升,善用政府、民办大专和社会的力量,来拓宽筹资渠道才是关键。
单靠学杂费收入,是无法支撑学校建设上的开销及老师的薪资待遇,而且民办大专必须履行社会义务,包括为家境清寒的学生提供奖助学金及升学管道,甚至在学费方面优待给残疾人士或教职员子女等。
这一期,《南洋商报》专访南方大学学院董事长拿督陈洺臣,为读者剖开社会人士如何群起响应,支持民办大专,并积极筹募义款为该校解决庞大的发展开销。

陈洺臣透露,南方大学学院平均1年总开销为2000万令吉,学生的学杂费是主要收入来源,其他收入包括出租学校礼堂、讲堂及宿舍,收入每年约200万令吉。
“还有每逢农历7月,柔州大大小小团队会筹办数十场庆中元活动,为学校筹募30至50万令吉,以及校友会办筹款活动等。”
他说,至于储备金方面,有银行定存利息及董事部主动捐助以稳住收入来源,但民办学府内部的资源有限,依然必须靠大众捐助。
“民办学府必须开拓各方面的渠道筹措资金。”
该校前年耗资1600万令吉购置8亩土地,充作第二校园,董事部曾提出多项策划案,包括兴建教学大楼,也有意善用土地打造“南方商业园区”兴建商铺单位,再把商铺出租,希望可以收租的方式“以店养校”。
谈到“以店养校”计划,陈洺臣坦言,内部的确有相关的讨论,不过要兴建商铺工程浩大,谈何容易,根据初步评估至少要支付上千万令吉的建筑费。
“若要再次对外筹募这笔建筑费,会造成社会大众筹款的负担。”
为此,他披露另一策略,即董事部已策划成立“屋业管理小组”,以出租8亩校地,把租金作为学校收入来源,目前在寻找合适的厂家。

盼柔政府拨地
赚租金减轻学校开销
看看其他州的情况,2010年霹雳州政府通过土地局拨出一片2500亩(或1000公顷)种植地给州内9所独中,租借期为99年,每年每公顷土地象征式征收10令吉地税,后来一家种植公司承租这些土地,每年平均缴付360万令吉的租金。该州9所独中平分租金收入,每所每年获得40万令吉作为维修费。
受益的独中,包括怡保深斋独中、培南独中、育才独中、江沙崇华独中、班台育青独中、安顺三民独中、曼绒南华独中、金宝培元独中及太平华联独中。
在有“例”可循之下,因此陈洺臣认为,柔州政府应该效仿霹雳州政府,拨出超过1000亩土地,让州内民办学府善用土地赚取固定的收入,以减轻学校的开销,以及把收入回馈给教职员或回扣学费给学生。
“倘若学校有充裕的收入来源,学生有机会享有学费全免的优惠,不过对民办学府而言,实在难以圆梦。”
他认为,该校所培育的学生超过5成都选择在地就业,但民办学府无论在师资配套或学费上,与其他大专相比竞争非常激烈,甚至经常面对师资被挖角的命运,他希望政府制度化拨款,以减轻学校开销及稳住师资。
他建议,政府落实教育捐款扣税或免税机制,一来可鼓励社会大众捐款办教育,二来也为教育发展起作很大的助力。

陈洺臣:需长期规划广招学生
陈洺臣认为,该校必须与社会互动,学校需要重新评估长期规划,通过开设特色课程、优质课外活动及提高师资培训、强化自身社会声誉、吸引更多企业及大众捐款、扩大招生来源,突破学生人数,进一步提高收入。

中医院具规模
他说,该校中医大楼2011年正式启用,并开设中医院以及南马区最具规模的中医药学院,校园也设有百草园、中医门诊、复建与物理治疗中心和临床实习基地。
“在培育精英外,中医院也提供高品质医疗服务及超过600多种真材实料的药物,服务病患,回馈社会。”
他指出,该校过去7年在中医院投入大量的资源,收支呈现赤字情况,直到2018年下半年开始有起色,但规模仍谈不上“以医养校”的程度。
他希望柔州发展商,提供优惠配套给校方,比如透过出租的模式,制度化捐助租金收入给该校作为储备金。
他强调,社会力量不容忽视,私人企业协助推进教育事业的支持与发展,再结合政府、校方及社会三造的力量,让该校找出适合自己的筹资道路,迈向更好的教育发展方向。

相关新闻:
独家报道/摄影:苏韵鸰
独家报道:苏韵鸰
独家报道:苏韵鸰
独家报道:苏韵鸰
世界品牌基金会狮城颁发 南院膺文化族群研究奖

蔡润煌(右三起)、陈洺臣、莫泽浩及王润华代表领取世界品牌基金会颁发的“最佳文化与族群研究品牌桂冠奖”。
(吉隆坡6日讯)南方大学学院荣获世界品牌基金会颁发“最佳文化与族群研究品牌桂冠奖”。
这场在新加坡一家酒店举行的国际盛会,获奖的12个国家的机构均有派员参加,而这项含金量极高(镀了一层24K黄金)的大奖对今年创校50周年的南方大学学院而言,堪称是绝佳的生日礼物。
南方大学学院董事长拿督陈洺臣、理事长莫泽浩、校长蔡润煌教授及中华语言文化学院院长王润华教授等亲自出席领奖。
郑良树王润华是功臣
该院感谢教授郑良树与王润华,他们是该校文化与族群研究学科教学与研究的背后功臣,在他们无私的奉献与多年的耕耘,立下了南方中文教学与研究的坚实基础与传统。
郑教授于2001年成立了华人族群与文化研究中心(后改为华人族群与文化研究所),策划与带领了许多大型研究计划,并成立南方大学学院出版社,出版了许多掷地有声的著作。
当年,他也倡议出版《南方大学学报》,学报经历了20年的扎根,累计出版了17期,目前正在申请被纳入Scopus索引核心期刊。
王教授则在文学研究、出版与演出方面贡献良多。他成立了南方诗社,策划与带领了大型的南方文学之旅演出,历经10年,共举办了27场,越办越有声有色。
他也运用本身的得奖与文化计划经费,推动并赞助了多位著名学者与作家到南方大学学院演讲、举办大型研讨会及文学表演,10余年来永不言倦。
此外,由中文系创系第一任系主任已故赖瑞和教授与现任中华语言文化学院教授许文荣一同建议与策划的“马华文学馆”,以及承接出版马来西亚寿命最长的文学刊物《蕉风》,也已落实20多年,是多年耕耘有成的文化工程。
另外,已举办125场的“南方沙龙”、“新山历史文化巡礼”等,结合教学、文化交流与学术研究,也进一步证明了南方大学学院深厚的文化实力。
该院表示,这项大奖激励了大家的信心,将会再接再励,让南方大学学院在语言、文化、族群的教学与研究的领域开花结果,更加辉煌灿烂。
视频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