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收购FM公司51%
BCM联合经销伊利乳制品

(吉隆坡3日讯)BCM联合(BCMALL,0187,创业板)建议,通过收购中国最大乳制品业者——伊利集团在大马的业务的51%股权,借此来多元化业务。

该公司今日向交易所报备,与Foodict Maker(简称FM公司)董事签署意向书(LOI),计划收购FM公司扩大后股本,分别25%和26%的新股与现有股份。



文告指出,收购能让BCM联合从本地需求强劲增长的乳制品领域中受益。

FM公司是伊利集团在大马的主要经销商,后者是上海交易所的挂牌公司,产品包括酸奶、雪糕、牛奶、奶粉、健康饮品与奶酪,市值达1740亿人民币(约1020亿令吉)。

多元化收入来源

BCM联合董事经理廖宗仁透露,收购是公司投资非核心领域的第一步,跨入快速消费品领域,符合管理层提升与多元化收入的策略。

BCM联合的主要业务,是经销医疗器材、保健产品、洗衣店设备。



另外,FM公司董事李炳威说,BCM联合的经销经验丰富,加上来自伊利集团的支持,有望在大马取得更高市占率。

闭市时,BCM联合跌0.5仙或3.23%,成交量84万2000股。

反应

 

名家专栏

BCM联合ESOS计划令人费解/前线把关

雇员认股计划(ESOS)是一项奖励计划,让员工可以在特定期限或者特定里程碑时,以特定的价格购买公司股票。ESOS是一种激励员工的方式,一个留住和奖励人才的机制,让他们可以参与公司股权的增长。

但是,BCM联合(BCMALL)提出的ESOS引起公众的关注。

虽然ESOS通常开放给所有雇员,最后只有两名员工接受该ESOS。

令人费解的是为什么其他员工没有认购他们的ESOS,因为该价格对比市价有很大的折扣。

其行使价是2.91仙,而公司股票收市价是3.5仙。 

之后,一天之内,公司出现了两名新大股东——即上述两名职员。

发生了什么事?

根据BCM联合2022年1月20日对大马交易所的报备,两名员工即邱祖成和曾丽萍(译音)以每股2.91仙行使了4.6941亿股(ESOS计划的所有股票)。

其中邱氏行使了3.0512亿股或等于15%股权,使他成为公司最大股东,跟着是行使了1.6429亿股的曾氏,股权为8.08%。

行使ESOS让他们成为BCM联合的最大股东,综合股权为23%。 

网站Boardroom Alpha的调查显示,33岁的邱氏是自2021年3月开始成为BCM联合,升利吉科技(SANICHI)和TRIVE产业(TRIVE)的集团会计师。

他的职责主要是负责集团合并事务。

此外,邱氏的名字也出现在那斯达克上市空壳公司Energem机构,职位是财政总监。

Energem在2021年11月16日上市,首次公开募股(IPO)售价每股10仙,发行1000万股。

曾氏方面,我们几乎没有任何关于他的信息。

第三季转盈151万

BCM联合在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第三季里恢复盈利151万令吉,胜于前季的533万令吉亏损。

按年而言,其净利从去年同期的120万令吉跃升了21.77%。但是季度营业额从一年前的2039万令吉,下跌了17%至1697万令吉。

至于累积9个月的业绩,BCM联合蒙受净亏379万令吉,前年同期则净赚232万令吉,而营业额从5250万令吉下跌5%至4971万令吉。

过去14个月以来,BCM联合通过发行附加股和私下配售发行了10.8亿股来募资。 

目前,其股额大约有20亿,比2021年3月31日的6.2588亿股上涨了3倍。

与此同时,其股价处于跌势,从52周的32.5仙高点,跌到2月17日的3.5仙。 

要有合理解释

2021年2月,BCM联合曾建议终止在2020年8月25日推出的一项5年ESOS计划。之前的计划是建议发行最多公司15%股额予合格的董事和员工。 

不久后,BCM联合推出一项新的5年ESOS建议,涉及发行最多股额的30%予合格的公司和子公司董事和员工。

BCM联合声明该ESOS是为了留住合格雇员,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公司股权以提高他们对公司的归属感和忠诚度。它接着说明所有ESOS筹到的资金将充当公司营运用途。该ESOS的行使价为每股2.91仙,是BCM联合在1月12日闭市价的17%折扣。

鉴于献议的ESOS以低于股价出售,我们对其他员工没有认购感到奇怪。

实际上邱氏和曾氏肯定非常富有,因为他们可以掏出1366万令吉(对普通人来说,这是一笔庞大的数目)来行使4.6941亿ESOS股票。 

在即将来临的股东大会中,股东应该对这个令人费解的ESOS要求合理的解释。

本周重点观察股东大会及特大

以下是本周小股东权益监管机构(MSWG)股东大会/特大的观察名单,这里只简要地概括小股东权益监管机构所关注的重点。读者可以查询MSWG的网站,以得到对公司所提呈的问题详情。

纬钜控股(WELLCALL)(股东大会)

简报:

纬钜控股在2021年取得较高的4600万令吉税前盈利(2020年:3900万令吉)。除非因冠病疫情持续导致不可预知的情况,董事部相信2022年的营收表现将会值得鼓舞,尤其是客户的需求不降和工业橡胶软管市场预测强劲。

课题:

媒体最近报道,公司采取高混合性-小数量(HMLV)策略以让公司在为客户生产商品方面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

请问公司有多少营业额是来自HMLV策略?HMLV策略的赚幅是否比标准产品更高呢?

亿成控股(MELATI)(股东大会)

简报:

亿成控股2021年取得1.114亿令吉营业额,低于2020年的2.54亿令吉。这主要因为各种管控令导致营运艰难。尽管如此,其税前盈利只稍微减少到457万令吉,略低于前年的466万令吉。

课题:

2021年公司的应收款项净减值亏损达399万6338令吉(2020年:回拨216万7565令吉)(2021年报第45页)。

a.该减值涉及哪一些应收款项?

b.这些数额可以回收吗?至今回收了多少?预测在2022财政年能够回收多少?

家满控股(FIAMMA)(股东大会)

简报:

家满在2021年的92%营业额来自贸易和服务部门。它预测2022年将表现更好,因为将专注在线上销售。冠病大流行致使许多人民居家作业,因此增加了对电器的需求,对从事电器业务的公司反而是好事。

课题:

公司在2021年录得较低的3.38亿令吉营业额(2020年:3.786亿令吉)。

2020年的营业额包括一次过脱售地皮达3921万令吉,如果扣除这个项目,集团的2021年营业额只比2020年的3.394亿令吉稍低(2021年报第10页)。

同时,去年的3450万令吉净利,比前年的3520万令吉稍低。公司在2022年将采取什么步骤来加强其赚幅?

APB资源(APB)(股东大会)

简报:

APB资源2021年的营业额下跌37%,主要因为缺少项目进行和营运环境充满挑战。

基于营收减少和疑帐拨备,它蒙受530万令吉亏损,而前年则录得净利380万令吉。

基于来自油气和油脂部门的项目还是缺少,加上供应链的中断,公司预测2022年将同样充满挑战。

课题:

2021财政年,公司的贸易应收款项减值亏损达690万令吉(2020年:零)(2021年报第75页)。

a.为什么减值大增? 至今收回多少? 预测有多少无法回收? 

b.未来的减值预测会增加吗?

合利(HUBLINE)(股东大会)

简报:

合利2021年的营业额按年增长1770万令吉至1.529亿令吉,主要来自运输量及收费改善。

基于没有显著的应收款项减值和税收拨备,它在2021年成功转亏为盈,净利为1940万令吉,而前年则亏损6090万令吉。

管理层有信心其散货运和空运部门,在2022年营运将改善及取得盈利。

课题:

独立审计师强调公司有与持续经营相关的重大不确定性,因为截至2020年9月30日和2021年9月30日,集团的流动负债分别超过流动资产达6229万4772令吉和5004万5240令吉。

董事部对解决流动资金风险采取了什么短中期措施?

益达资源(EITA)(股东大会)

简报:

2021年益达资源录得营业额3.024亿令吉(2020年:2.841亿令吉),盈利增加至2000万令吉(2020年:1830万令吉)。

2022年财政预算案的复苏措施,对建筑和制造业的影响整体上是正面的,应该也对集团有利。

课题:

集团的营运活动净现金流从2020年的1998.9万令吉,大跌至2021年的237.6万令吉(2021年报第77页),主要因为合约资产大幅调整以致现金流出2550.8万令吉,而2020年则现金流入374.8万令吉。

丰成综合(HONGSENG)(股东大会+股东特大)

简报:

集团在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18个月财政年,录得史上最高营业额1.47亿令吉和税前盈利6980万令吉,主要来自医疗部门,包括提供冠病PCR测试和相关化验室服务,以及分子传染病和肿瘤学测试。

经过多年亏损之后,在多元化业务的努力之下,丰成综合最终转亏为盈。

特大寻求股东批准1送1红股建议。

课题:

公司在2021年的18个月财政年,外包内部审计功能的费用是6500令吉(2021年报第55页)。

鉴于费用相对少(大约是每个月542令吉),请问审计委员会如何确保由足够的涵盖面及内部审计功能效率?

免责声明:

●小股东权益监管机构持有文中提及公司少数股额。

●本栏简报与内容版权属小股东权益监管机构,所表达的意见是采自大众媒体。

●我们将尽力确保所发布的资讯准确及最新,但不担保信息和意见的精确和完整。

●内含资讯和意见仅供参考,并非买卖建议,或认购相关证券、投资或其他金融工具的认购邀约。

更多详情可查询: www.mswg.org.my  

欢迎回馈意见:[email protected]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