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王丹出尽洋相/梁语枫

10月23日英国39人货柜车惨案发生后,引发世人草木同悲。

但英国警方、英国广播公司(BBC)、美国有线新闻网络(CNN)和英国卫报皆先入为主,在国际上出了一大丑。



他们在没有作进一步核实之前,就一口咬定死者“全是中国人”,其目的是政治化这事件来羞辱中国。

而CNN记者更如获至宝,马上在中国的例常外交发布会上对中国抹黑,殊不知三天后真相理清,根据英媒消息,死者当中至少超过20人是越南人,越方已接到英方提供的资料,正对39名死者身分进行比对。

据报道,其他众多越南偷渡客还络绎在途上。

这次英美著名媒体BBC和 CNN 自打嘴巴,充分显示他们在此新闻的公信力和专业性可笑,不知他们会忏悔否?

一路来帝国主义死心不改,希望中国灭亡,这不奇怪,而最可恨的是30年前天安门所谓的“六四头号英雄”王丹也和CNN记者一样仇恨中国,他迫不及待地将此误闻在他个人面簿上高调羞辱他之前的祖国,并以此对比美国的伟大,结果出尽洋相自不代话下。



正规出境何必偷渡

世人要问王丹,你知道你堕落到什么程度吗?套用苏联革命小说主人翁奥斯特洛夫斯基对他前女友冬妮娅说:“没想到你堕落到这个程度。”

王丹,你不单比冬妮娅堕落,你更把89年天安门运动的历史意义丢光了。

试想中国旅客近年来出国人次达到1.2亿以上,其中99.9%回返,如今世界各国——包括英国都欢迎中国旅客,而中国人随时可以正规出境,何必偷渡?

王丹之所以会出错,大概是他想中国亡国想疯了,不然这么简单的逻辑也会混淆,怪不得他在台湾搞了太阳花运动,又去搞香港时代革命,结果连台湾也容之不得。

另外,事件的变化,王丹大概也始料不及:鲁莽,使得CNN和你的信誉一起破产吧!

 
 

 

反应

 

名家专栏

中国资本账户开放展望乐观/安邦智库

自2001年以来,中国逐步放宽了外资准入限制。长期以来,中国对境内机构借用中长期外债一直采取严格的审批制度。

作为制度型开放的重要载体,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制度框架可溯源至20世纪90年代的渐进式改革,并在入世后逐步构建双向开放体系。

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与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持续推进,2015年IMF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权重10.92%),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取得关键性突破。

随后,“债券通”(2017年)、沪港通、深港通等机制相继放宽了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渠道。

不过,根据IMF的资本账户开放指数,中国在40项资本交易中仍有超过一半受到严格管制,其开放程度明显低于发达经济体(如美国、欧盟)和部分新兴市场(如巴西、印度)。

截至2025年初,中国债券市场规模已超过33万亿元人民币,股市总市值约90兆元人民币(约56兆令吉),吸引了全球机构投资者(如养老基金、对冲基金、主权财富基金)的关注。

投资者反应积极

此外,资本账户中诸多限制性政策(如资金汇出限额、外汇对冲工具不足)成为投资决策中的重要考量因素。世界投资者的观点因投资目标和风险偏好而各异,但普遍围绕开放步伐、透明度和风险管理进行讨论。

许多投资者对中国资本账户开放持积极态度,认为这是进入中国庞大市场的关键。挪威主权财富基金和日本养老投资基金(GPIF)等机构表示,若放宽资本账户限制,他们将更有信心将人民币债券和股票纳入长期投资组合。

这种需求不仅基于分散化考虑,也与人民币国际化前景密切相关,部分国际投资者也对中国政府的开放承诺持乐观态度。

但同时,也存在不少反对或担忧的声音,主要涉及四个方面。首先是汇率波动与资本外流风险。部分投资者对中国资本账户开放持谨慎态度,担心可能引发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和资本外流。

其次是对中国政策不确定性的担忧。资本账户开放的进程和细节常缺乏明确时间表,且监管措施(如外汇额度审批)可能突然收紧。例如,2023年央行曾暂停部分外资机构资金汇出,引发市场紧张情绪。

第三是地缘政治与制裁风险。中美博弈加剧了投资者的不安。特朗普第二任期时重启贸易战和金融制裁,使中国资产面临严重外部压力。

第四是金融市场成熟度问题。部分投资者认为,中国金融市场尚未完全成熟,难以应对资本账户全面开放带来的冲击。

建议渐进式开放

针对上述问题,世界投资者对中国资本账户开放提出了若干建议。首先是采取渐进式开放。多数机构(如IMF、摩根大通)建议中国应采用“先易后难”的策略,优先放宽债券市场和长期投资的限制,再逐步过渡到短期资本流动。

其次是加强对冲工具的建设。国际投资者普遍呼吁扩大外汇掉期和期货市场规模,以提升人民币汇率风险管理能力。目前,香港离岸市场人民币衍生品交易量仍远逊于美元市场。

第三是提升政策透明度。外资期望中国能提供更明确的政策路线图,避免临时性干预,同时明确资本汇出规则和税收政策。第四是加强监管协调。借鉴新加坡和韩国的经验,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监管框架,以增强市场信心。

对中国而言,如何平衡开放与稳定至关重要。渐进式改革、完善对冲机制以及提高透明度均有助于赢得投资者信任。未来,随着中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推进,这一议题仍会成为国际投资界关注的焦点。

安邦智库(ANBOUND)创建于1993年,是一家富有影响力的独立智库。

欢迎读者对本文提出反馈意见 newsletter@anbound.com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