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货考验文明/李荣白
不一样的国家,不一样的人种,同样的是货架空空!
随着香港民众和新加坡民众前后脚抢完了厕纸之后,轮到了欧美和澳洲,还有人因为抢厕纸而大打出手!前脚笑别人,后脚被人笑,人与人之间又有多大区别呢?
2019冠状病毒病肆虐之际,出现了一幕又一幕令人傻眼,民众抢货的疯狂行为。香港3男子持刀抢劫,不抢现金,只抢卫生纸。如果东京奧运照常举办,这3男若出场参加任何项目,以这样的胆识与机智,预料可夺金牌奖!
澳洲两妇女为争一卷厕纸,拳拳到肉。澳洲奧林匹克理事会也可以考虑派遣这两位参加京奧拳击赛,可包办金银牌!
粗粗糙糙,握在手里完全没有舒适感的厕纸为何有这么神奇且令人疯狂的魔力?
除了小时候听说叻沙贩用厕纸制作叻沙汤的谣言之外,真是还没听说厕纸还有其他用途。
所以,这次疫情带来厕纸的疯狂抢购,说来说去,还真的是各式各样的谣言所造成。
散播谣言疯狂抢购
很多先进国家都没有生产厕纸,因为生产厕纸技术含量低,且利润不高。先进国一般上都依赖中国的生产,或是在中国投资生产。若是中国无法生产厕纸,像日本这样的老牌制造业大国,隨时都可以生产厕纸。
说穿了,不是生产商,就是分销商在散播缺货的传言,这样,仓底的库存就可以清光,没有库存的生意最好做!
日本是资源短缺的岛国,所以才会发动战争掠夺他国的资源。但是,正因为资源短缺以及处于天灾的风口浪尖,日本的防灾防难意识很强。地震蹂躏后,日本民众有序应对,令人敬佩。
所以说,没有理由这次应对冠病会这样的荒腔走板,或许是安倍晋三的政权安逸太久了?
灾难时抢购与贮存的物货,各国有各国的国情。
一般上日本人对政府有信心,不会胡乱的抢购,只是这次出现了太多的谣言,日本人才有怪异的举动,才会惊世骇俗的惊慌抢购。
德国给人是有规律与机械化的国家,德国政府建议,灾难时,每个成年人贮备可供十天使用的食物,至少储备20升饮用水、3.5公斤米面、6.5公斤罐头装蔬菜干果、2.6公斤奶制品以及便于储存的鱼类肉类制品和全蛋粉。
除此,还要准备应急药品、卫生用品、身分证件、蜡烛和备用电池等物品。
德国拥有良好的应急机制防范各类灾害,但是,再好的救助机制也无法做到永远万无一失和及时高效。因此,每个人都应当未雨绸缪,做好自救准备。
美国消费者这几天开始意识到冠病威胁到自家门口了,于是开始表现出在亚洲和欧洲普遍出现的症状–囤货。
美国目前还没到近日意大利那样的地步(超市货架被一抢而空)不过,社交媒体的视频显示,有顾客为了抢购几袋意大利面大打出手。
在冠病确诊病例急速上涨的美国,疫情引发的抢购潮并不仅限于口罩、食品和厕纸。
美国人囤枪最奇葩
美国人囤的货最为奇葩。他们在枪支商店外排起长龙,货架卖空后开始销售管制,每人每天最多买两支手枪,一支AR或AK步枪。因为美囯人担心,如果发生了什么大事或者坏事,打911(美国报警和急救电话)可能行不通。2月底以来,枪支销售额猛增30%至40%。
华盛顿州和加州的买枪顾客中出现许多亚裔面孔。一些人担心,病毒源自中国的争议会引发种族歧视。
我们的邻国新加坡又怎样为疫情囤货?
除了之前政府发布橘色警戒令出现一波令人傻眼的抢购闹剧之后,新加坡政府接着祭出限购令,每名消费者最多只能购买4袋纸类产品,包括卫生纸、面纸与厨房纸巾;2袋米;4袋速食麵,以及最多新币50元蔬菜。截至3月18日,限购令再修订至每人最多只能购买30个鸡蛋、总值30元的蔬菜和30元的新鲜禽肉,以及两包快熟面或意大利面。纸质用品和大米的限购措施也继续。
至于马来西亚,早前已有抢购口罩和免水洗消毒液的现象,造成真正需要的人诸多不便。或许是政府的监管不力,造成不法之徒趁机哄抬物价发灾难财。
随着首相慕尤丁宣布由3月18日起实施“行动管控指令”的半锁国封城措施,出现局部的恐慌抢购,幸好未出现严重的缺货。
这次推出“行动管控令”,虽然状况百出,不过,最低程度,可以考验马来西亚民众是否可以在非常时期,文明有序的采购生活与日常必需品。至少,我们不必为了一卷厕纸而大打出手!
对等关税落实前加速囤货 马对美出口暴增50%

报道:李玟江
(吉隆坡18日讯)在美国对等关税落实前,各国加大进口力度囤积货物,进而推动大马3月的出口表现创下新高,其中,出口至美国更是大增50.8%,至226亿6000万令吉。
根据统计局的最新数据,得益于电气和电子(E&E)产品需求走高,大马3月出口延续增长势头,同比增长6.8%至1373亿1000万令吉,进而带动贸易额增长2.2%,至2298亿9000令吉创下新高。
在市场方面,对东盟、美国、欧盟和台湾等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均有所扩大,其中,对美国的出口飙升至历史高位。同样,对香港、土耳其、加拿大等多边自由贸易协定(FTA)伙伴的出口也有所增加。
资深经济学家白文春接受《南洋商报》电访时表示,商家担忧对等关税将冲击成本,且基本保持不乐观态度,因此会尽快提前落实订单。
出口走高难以为继
他指出,4月初的订单就明显出现下滑,出货量更是大跌60%,随后又再宣布暂缓90天,才看到商家再次进货。
“老实说,大马现在的创新高纪录,应该难以维持,因为会出现囤货或商品过剩的迹象。”
另外,中总社会经济研究中心执行董事李兴裕对本报说,这种贸易出口走高的局面不会持续,因为商家倾向于采取谨慎态度,密切观察关税战的发展。
他说,若关税战持续,套用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说辞,即2025年世界商品贸易量将萎缩0.2%。
他续指,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将形成骨牌效应,消费者会选择性消费,最终也会看到大马的贸易甚至消费出现巨大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