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籍辉:全球供应链重组
外资青睐我国工业产业

(吉隆坡7日讯)艾芬黄氏资本高级副总监龙籍辉说,企业投资应该将会转移到工业产业,不再集中在住宅产业和公寓类,因为全球的供应链重组,将有许多制造厂商从中国移出,东南亚特别是我国将是具吸引力的地点。
他说,马来西亚的土地和人工还是相对便宜,将对寻找工业产业以及配套基础设施的厂商,形成莫大的吸引力,所以外国直接投资将会青睐工业产业。
龙籍辉今日在“马中总商会线上讲座(八):全球及大马市场经济前景,重建经济韧性及重塑战略”上发言时这么说。主持人为马中总商会财经投资委员会副主席陈国顺。
另外两名主讲人是Global Entrepreneurs Exchange负责人兼大马对外贸易发展机构(MATRADE)前总执行长莫哈末沙林和义腾研究中心(REFSA)执行总监陈宇航。
龙籍辉说,冠病疫情爆发干扰全球供应链,同时厂商也意识到不能把生产基地集中在中国,因此东南亚将是“搬迁”的良好选择。
他指出,冠病和管控令对经济的影响,将在第2季的经济表现出来。在第3季,复苏也会缓慢。在5月至7月,市场都会处于适应期,对管控令的影响作出反应。
询及政府和私人界应该如何利用在产业界尚有价值410亿令吉的滞销产业,来恢复经济和推动发展一题时,他说,政府需要继续推动拥屋政策,以协助发展商卖出这些产业。
他说,去年推行的拥屋计划,先租后买,豁免印花税等,帮助售卖了一些滞销房屋。发展商已经要求政府继续推行这些措施,以便减少滞销产业库存。
国际市场需求增电子电器业迎商机
莫哈末沙林说,政府应该把资金转移到帮助国内的科技公司,以便抓紧冠病疫情后的新常态所制造的机遇。
他说,我国的电子和电器工业是比较强的行业,在冠病后出现新的需求,例如,监督人民行动和工商业的转型,这些公司和新兴科技公司,都是提供各种器材和设备的公司。
“因此,在市场重新去适应冠病疫情后的新常态,例如社交隔离、电子商务、行为管控等,需要安装新的系统、设备及器材等,这些将制造很大的商机,而且国际市场的需求也将大量增加。”
他说,企业必须要重新培训人员,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而且要在作业流程上调整,以便可以简化每个流程,提高生产力,同时照顾到每名员工的健康,不曝露在冠病的感染风险下。
他指出,国际油价剧跌对政府的收入造成很大影响,这可能敲响了一记警钟,让政府和市场去思考未来的生产模式和分工。
减少依赖人力探讨发展高产能产业
陈宇航说,在冠病疫情后的经济新常态,企业需要探讨发展高产能的产业,不需要依赖太多的人力,才可以抵消人员健康引起的成本负担问题。
“在冠病持续存在的情况下,健康和卫生产业将会成为增长的产业。例如,手套和医疗器材等。因此,企业应该把握这个机会,从事与健康和卫生有关的产业,在新常态中维持成长。”
她说,在冠病疫苗没有被发现之前,企业还是会面对员工受感染所带来的成本负担,例如,企业必须关闭14天、员工被隔离、医疗费及消毒费等。
她指出,减少人力的使用是可行的,因为使用机器和自动化生产,将在维持和提高生产力的同时,减少依赖劳工,特别是外劳。
她说,政府实施行动管控令,是要通过限制人民的走动来遏制冠病的传染,这在打击传染的病例数目上达到效果。在管控令放松后,政府需要有良好的对策,在面对病例增加时,要如何把数字打压下去。
【股势先机】外资撤离——熊市中的投资策略/傅宣

近期,马来西亚股市(马股)持续下跌,主要原因是外资不断大规模卖出股票,导致市场流动性下降。本地机构和散户虽然试图承接抛售的股票,但由于市场结构不同,外资的撤离带来了深远影响。
在熊市环境下,投资者需要调整策略,以避免落入市场陷阱。本文将分析外资撤离对马股的影响,并探讨适合熊市的投资策略。
股票市场可分为外资、本地机构和散户三类投资者。股市是零和游戏,每笔卖单必须有买单承接。当外资大量卖出时,本地机构和散户必须接手,否则股价下跌难以避免。
不同于本地机构和散户仅能在马股和现金之间选择,外资的投资范围更广,可转向全球市场。因此,外资的撤离往往是长期的,而本地机构和散户的买卖更具短期性。当外资不断撤资时,马股流动性下降,市场承接力不足,股价自然下跌。
若将股市比喻为蓄水池,原本三根水管(外资、本地机构、散户)同时注资,如今外资变成“抽水机”,不断抽走池中资金,而本地机构和散户无力填补缺口,导致市场流动性降低。
熊市中的市场陷阱
在外资撤离、市场流动性下降的情况下,散户投资者需要特别小心,因为股市短期内是一个零和游戏,本地机构无法再从外资手中赚取利润,就可能转向散户获取收益。
本地机构不仅可以通过低买高卖获利,还可以通过卖空(先高价卖出,再低价买回)来赚钱,而散户往往容易成为被收割的对象。
这种情况下,市场会出现许多反常现象。例如,一家公司公布了良好的财务业绩,股价却大幅下跌;公司发布了利好消息,股价却不涨反跌。这些现象看似不合逻辑,但背后却隐藏着大户(本地机构)的策略。
通常,当散户看到利好消息时,会认为股价会上涨,于是纷纷买入。然而,大户往往会提前布局,通过做空(高价卖出)股票来制造下跌趋势。
当散户买入后,大户趁机抛售股票,压低股价,进一步引发散户恐慌性抛售,最终导致股价大跌。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如果散户仅凭常规逻辑进行交易,很容易陷入大户设下的陷阱,遭受重大损失。
两种投资策略
面对熊市行情,投资者可选择两种策略:
1.长期投资,等待牛市回归
在熊市中,许多优质股票价格被低估。对于具备长期投资视野的投资者,可以逢低布局,耐心等待牛市回归。但长期投资需谨慎选股,关注公司基本面,如财务状况、行业前景等,并具备足够耐心,避免因短期波动而恐慌性卖出。
2. 先止损,持现金等待机会
若无法承受市场波动,持有现金可能是更稳妥的选择。熊市中,市场情绪低迷,贸然入市可能遭受更大损失。不如先止损离场,观察市场动向,待外资回流、经济数据好转等信号出现后,再择机进场。
结论:保持耐心和纪律
外资撤离导致马股流动性下降,股价承压。在此环境下,散户需避免落入市场陷阱,调整交易策略。无论选择长期持有优质股票,还是先止损等待机会,关键是保持理性,避免冲动交易。
只有掌握正确策略,并保持耐心和纪律,才能在市场波动中稳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