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剑拔弩张随时开打?
中印仍在打口水战

中印边境军事对峙事件如何平息,考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左)与印度总理莫迪的智慧。

(北京19日综合电)中国与印度的边防部队在西藏亚东县洞朗地区的中印边界线对峙已超过一个月,双方不断向边界增兵,剑拔弩张似有随时开战的可能性。但印度高官指出,其实双方仍在展开外交谈判,一切紧张情势都是相关人士和媒体炒作的伎俩。

中国外交部近日向驻华外交官通报事件,表示中方一直保持克制,但不会永远保持耐心。



中印两国在洞朗地区的军事对峙不断升级,中国除了早前央视披露西藏军区某山地旅进行军演外,中国网民亦披露包括空警-500、歼-10、歼-11战机,以及09式轮式战车向西藏集结。而有消息指印度已经在边界部署18万军力,准备随时开战。

有印度媒体18日披露说,中国近日向多国驻华使馆外交官通报说,中国军方在耐心等待印军撤出洞朗地区,但这份耐心不是无限期的。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当天回应“能否证实中方忍耐是有限度的?”、“中方是否正在失去耐心?”、“何时会彻底失去耐心?”的提问时,再次敦促印度尽快采取措施将非法越界的人员撤回边界线印方一侧。

中印边境问题长期存在。图为两国部署在边境的士兵。

除非“恢复当地原状”

虽然中国当局不断升高“文攻武吓”,要求印度从洞朗地区(印度称不丹的都克兰高原)撤军,但接近印度军方人士说,除非北京当局“恢复当地原状”,否则绝不撤军。



这名人士告诉中央社,以印度的观点来看,都克兰高原属不丹和中国的争议领土,是中国先在印度与巴基斯坦有争议的克什米尔领土上,不顾印度反对推动“中巴经济走廊”,印度应不丹要求才派兵到都克兰高原阻止“改变现状”,只是“回敬”对方而已。

印度军方的退役将领指出,军方的态度明确,除非中国放弃在都克兰高原筑路且军队撤回原地,恢复原状,否则印度军队绝不会撤军。

但印度外交部次长贾艾桑卡昨天在国会表示,最近所谓中印紧张局势升高都是“媒体炒作”,印度仍持续通过外交管道与对方交涉。

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可能出席27、28日在北京举办的金砖国家国家安全顾问会议,希望有机会与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就边境对峙问题讨论解决方法。

170720d02 noresize

中国锡金不丹三角带冲突点非和平之地

此次中印边境冲突发生的洞朗地区位于中国西藏与印度锡金州、以及不丹王国接壤的三角地带,这里虽不是中印争议边界的主要地段,但在历史上也并非太平之地。

1967年,中印两国军队曾在纳图拉口岸附近发生过激战,尽管那次战役并没有像1962年中印战争那样时常被人提及,但其影响却不容小觑。

在印度一方看来,这一段边境印方处于地势高处,与中印争议边境西段阿克赛钦地区和东端藏南地区(印度称“阿鲁纳恰尔州”)截然不同,是印度唯一具有地理优势的边境地区。

印度在1967年的中印战争后,成功地阻止中国军队向锡金王国渗透,并使得印度于1975年未受多大干扰就轻而易举地吞并了锡金,将其纳为印度的一个州。

中国于2003年才正式承认锡金为印度的一部分,并随后开放纳图拉口岸,这在方便印度香客朝拜的同时,也促进双边贸易往来。

中印两国均表示遵循1890年中英签署条约时规划的西藏与锡金边界,作为现如今中印两国在那个地区的边界。不过,两国边境军人之间也并非始终相安无事。2008年11月,印度媒体就报道过,中国军人在同一地区捣毁过印度边防军的临时坑道。

印度多名士兵近期遭巴基斯坦狙击手打死。

印巴冲突不断死伤多巴基斯坦暗助中国?

就在中国和印度在边界剑拔弩张之际,被中国形容为“巴铁兄弟”的巴基斯坦,也和印度发生边界冲突,而且有加剧趋势,国际媒体猜测巴基斯坦是否借机“暗助兄弟之邦”。

据巴基斯坦媒体报道,印度军队18日下午再次朝印巴实际控制线附近的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开火炮击,共造成2名平民死亡、13人受伤。

当地官员表示,由于印军的炮击断断续续,很难准确统计信息,实际伤亡人数有可能更多。随后,巴控克什米尔地区高级部长向国际社会呼吁,关注印巴边境局势紧张给平民带来的伤害。

另一方面,据《印度时报》18日报道,巴基斯坦当天“违反”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的停火协议,向印方“控制线”附近发动袭击,造成一名印度士兵死亡。

印度国防部有消息称:“这名士兵是在被巴基斯坦一侧的狙击手击中后身亡的。该区域正在频密交火和轰炸,印方部队以重型武器回击巴方据点。”

17日,一名印度安全人员和一名儿童在巴基斯坦对拉约里区前沿哨所及平民区的袭击中死亡。在尤瑞,一名印度士兵和两名印度平民在与巴基斯坦的激烈交火中受伤。

上星期,两名士兵被巴基斯坦一侧的狙击手击中身亡。

印军在对峙区域组成“人链”全天候阻止中方修路。

军人链阻华边境修路印度边境部署18万军

中印军人在锡金段的边界对峙已有一个月,至今仍在持续。据悉,数百名印度士兵在对峙区域组成“人链”,24小时不间断阻止中方修路,并严密监视中国军方的行动。

中方则在附近驻扎约3000官兵,疑似准备伺机而动。双方同时还大举增兵,印军已在边境附近陈兵18万,中方则向边境运送重型武器,紧张气氛日益升高。

印度媒体报道,30多天来,印军在对峙地区,用350名士兵筑成人链,彼此相隔数米,并列排开约500米,阻止中方修路。

这些士兵每两个小时换班一次,以便24小时监视中方的一举一动。

中3千士兵戒备

中方并无直接对垒的人链。但印军无人侦察机发现,中方就在印方“人链”外约1公里,部署约3000名持轻型武器的士兵,保持高度戒备。

因此,印方正在“人链”后方派驻持轻机枪的军队。

有中国媒体称,印军近日大举向边境增兵,部署在中印边境的兵力已达18万人,在洞朗地区的是印陆军第33军,兵力有6、7万人,配备炮兵旅、装甲团等。

中方也不示弱,连日来,大批战机和重型装备正向与印度接壤的边境集结。

印度国大党上星期五召开针对中印边界对峙的党员大会,领袖纳比(右起)和阿南出席。(欧新社)

印度强硬有3原因北京已被逼到墙角

17日有港媒刊发评论文章,分析印度军队强硬对抗,不肯撤兵的3个原因,并表示印度肆无忌惮,已将中国逼到墙脚。

文章称,中国外交部和国防部已多次口头警告,但印度仍不断增兵。印度之所以如此强硬,无非有3点:

一、印度在边境线部署十多万人的精锐山地部队,在短期内和局部地区形成以众击寡的军事优势;二、中方军队正处于全面改革的敏感之际,将不知兵,兵不知将,指挥与后勤体系尚未完善;三、中共内政和周边环境面临一系列问题,尤其十九大临近,北京领导人投鼠忌器,不敢放手一搏。

文章指印度如此肆无忌惮的挑衅,已经将中方逼到墙脚,对于当局来说,不如与印度来一场真刀真枪的自卫反击战。

文章表示,印度在洞朗地区虽然暂时占有兵力优势,但中印边境距离印度首都新德里不过300公里,中国只要在边境上部署射程超过300公里的远程火箭炮,新德里随时可能陷入一片火海。

中印边境冲突爆发于6月中旬。6月28日,一名印度军方消息人士透露,中国要求印度拆除一个位于中国、印度、不丹三国交界处的旧军事堡垒,而印度则拒绝这一要求。

随后,中方动用了一辆推土机将该军事堡垒强行拆除,导致中印军队对峙,引发中印在锡金段边境的紧张局势。

印度克什米尔“控制线”遭射杀士兵萨蒂什的葬礼上星期五举行,亲友哀哭送别。(欧新社)

反应

 

德国之声

中印关系好转?双边外长:尽早解决边境问题

(北京26日讯)短短1个月内,中印外长第二度会面,重申解决边境争端对于双边关系正常化的重要性。近期中印关系似乎有所缓和;有消息称,印度也在考虑松绑中国投资的限制。

中国外长王毅与印度外长苏杰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周四(7月25日)在寮国主办的东盟(ASEAN)外长会的场边晤谈,双方同意尽快解决边境争端。

根据印度外交部声明,这次会议聚焦于“早日解决中印边界实际控制线(LAC)沿线剩余的问题,以稳定并重建双边关系”;两国外长都认为有必要展开“积极、迫切的合作”,尽快达成全面的“脱离接触”(disengagement,即双方军队向后撤,避免接触)。

“维护边境和平安宁,并尊重实际控制线,对于双边关系正常化来说至关重要。”印方指出,两国将召开印中边境事务磋商与协调的工作机制会议,推动进一步讨论。

中国外交部亦强调沟通对话的重要,并称“双方共同致力于维护边境地区和平安宁,推动边境事务磋商取得新进展”。王毅表示,“希望双方相向而行……中印关系重回正轨符合双方利益”。

这次会晤延续了两国外长今年7月4日的会谈进展,当时两人皆在哈萨克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据印方当时声明,双方都认为“边境地区当前状况继续拖下去,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中方亦强调应“一方面妥善处理并管控毕竟地区局势,一方面积极恢复展开正常交往”。

印度考虑松绑中国投资限制

2020年,中印关系急转直下,两国在喜马拉雅山区的加勒万河谷(Galwan valley)爆发了超过40年来最血腥的武装冲突,至少导致20名印度士兵、4名中国士兵死亡。

2022年,双方军队在另一主权争议地区(印度称阿鲁纳恰尔邦Arunachal Pradesh,中国称藏南地区)再度起冲突。

今年3月,印度总理莫迪曾造访阿鲁纳恰尔邦,出席该区基础建设项目的揭幕仪式,其中包含一条通往达旺地区(Tawang)的隧道,该隧道使部队在边境区更方便通行。

此事引发中国外交部不满,对印度提出严正交涉,认为在双方边境问题未解之际,印度“无权擅自对中国藏南地区进行开发”;印度则驳斥中国说法,主张该区一直都是“印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过去4年来,中印皆增加了边境驻军与军备部署。印度政府对于来自中国的投资也更严格管控,并且几乎全面停发给中国公民的签证;一般认为,这是印度希望藉经济手段来报复中国。

不过,近期中印关系有缓和迹象。今年1月,外媒消息指印方有意松绑投资限制。本周一(22日),印度政府的首席经济顾问纳格斯瓦伦(V. Anantha Nageswaran)主张,若要增加印度的全球出口额,印度应把重点放在吸引更多来自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FDI)。

此外,外媒7月中旬再引述知情的政府官员说法称,印度在考虑加快中国技师的签证核发流程。此前,印度《经济时报》曾报道,由于中国技师签证问题,过去4年来导致印度电子制造业产值损失约150亿美元。印度的电信、钢铁、太阳能板等产业需要中国技师来操作中国制的设备。

对于印度可能放宽签证一事,中国官媒《中国日报》18日曾发表社论,认为此举“有助于中印关系改善”。该文声称中国企业称得上是印度“严苛营商环境”的“最大受害者”,并主张印度应为中国企业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王毅会晤俄国外长

与印度外长会晤同一天,王毅也在东盟会议场边跟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Sergei Lavrov)见面,重申中俄关系将继续深化,盼能共同维护“以东盟为中心、开放包容的区域合作架构”,并且“防止域外势力破坏干涉”。

据中国外交部声明,王毅与拉夫罗夫还“就事关和平与安全的重大议题交换意见”,拉夫罗夫“祝贺中方成功推动巴勒斯坦各派别签署《北京宣言》”。该声明并未提及乌克兰或者俄乌战事。

乌克兰外长库列巴(Dmytro Kuleba)本周造访中国,也曾与王毅见面。中国的声明写道:“中方始终坚定致力于推动危机政治解决……乌俄双方都不同程度发出愿意谈判的信号,虽然条件和时机还不成熟,但我们支持一切有助于和平的努力。”乌方则表示,目前尚未观察到俄方有诚意展开谈判。

中国政府近期一系列的外交斡旋举动引发关注。除了接待乌克兰外长,也提供谈判场地给哈马斯、法塔赫等巴勒斯坦各派别,并针对第二托马斯礁(中方称仁爱礁,菲方称阿云津礁),与菲律宾达成临时运补协议。

《星岛日报》评论称,自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连续这几场“外交大戏”,可以视为对三中全会的“献礼”。

不过,美国之音、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等媒体分析指出,中国虽将自身形塑为和平推手形象,并企图展现自身是不同于美国、能代表全球南方的声音,但上述外交斡旋多为象征性质,实际的和平进程仍然有限。

新闻来源:德国之声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