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报告:漠视减排将大祸临头
亚太19城恐遭灭顶

韩国忠清北道清州星期日上午一个小时降下超过91毫米的豪雨,是开始进行气象观测以来7月一小时最多降雨量,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截至星期一清晨6时,已有2人死亡,4人失踪,686栋住宅被水淹没,517名灾民无家可归,另有4962公顷农耕地和52辆汽车被水淹,并造成990户家庭停电,其中453户尚未恢复供电。

(马尼拉17日讯)亚洲开发银行(亚开行)和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14日在菲律宾马尼拉联合发表报告称,若各国漠视气候变化问题和《巴黎协定》,本世纪末亚洲大陆部分地区的夏季气温将上升摄氏6度至8度,接近20个城市将遭遇“灭顶”危机。

这令亚太区这个全球人口最稠密地区面临愈来愈多热浪、海平面上升和降雨模式改变,进而扰乱生态系统、影响生活,甚至可能引发战争。



报告指出,倘各国无视《巴黎协定》减排目标,按目前排放预测,亚太一些国家和地区本世纪末将出现极端高温天气,例如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和中国西北部,夏季平均温度上升幅度可高达摄氏8度。

同时,本世纪末亚太大部分地区遭台风和热带气旋袭击频率将增加50%,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降雨量将减少20%至50%。若海平面上升1米,全球25个最受威胁的沿海城市中,有19个位于亚太,包括菲律宾7个城市。

报告研究136个沿海城市,称到了2050年全球因洪灾导致的经济损失会从2005年的每年60亿美元上升至520亿美元。

其中经济损失最严重的20城市有13个位于亚太区,包括中国的广州、深圳、天津、湛江和厦门;印度的孟买、钦奈、苏拉特和加尔各答;越南的胡志明市;印尼的雅加达;泰国的曼谷;日本的名古屋。

日韩暴雨肆虐死伤惨



自7月以来,位于东亚的蒙古陆续发生多起森林草原大火,直到目前仍有11处大火没有扑灭,且该国灭火力量严重不足。

蒙古政府15日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暂时禁止民众和游客进入森林区域,并向紧急情况部门调拨所需灭火设备。

同在东亚的中国、日本和韩国却遭遇罕见洪灾。

日本九州岛的强降雨从上周初持续至今,几日降水量超过7月总体正常降水量,造成多起洪灾和山体滑坡灾害。截至16日,洪水已经造成32人死亡,10人失踪。

16日,韩国中部地区也遭暴雨袭击。忠清北道首府清州市每小时的降水量超过90毫米,这是该市有记录以来最大的降雨。

重庆市气象台星期日发布高温橙色预警,多个区县气温达摄氏37度以上。众多市民和游客来到重庆洋人街水上乐园“以水为伴”,躲避高温,乐享清凉。(新华社)

中国“火炉城”日增

中国气候专家警告,未来国内的“火炉城”将会越来越多。中国本月12日迎来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中国气象局数据显示,北方多地“高烧不退”,南方也有多地进入高温。

不少人对“火炉城”排名有了新的看法。中国国家气候中心表示,将在今年底前发布气象版“火炉城”排名。

气候中心一名专家表示,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火炉城市可能会越来越多,甚至‘热’也会成为一种新的常态。”

“这种情况下谁是火炉、如何排名等都不重要。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暖的趋势才是关键。”

中国多地变“火炉”和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不无关系。据中国国家气候中心监测,全球年平均温度在2014、2015、2016年连续3年屡创新高。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陈峪表示,全球气候变暖是不争的事实,“除了中国,欧美俄等多国自6月起都出现高温天气,甚至深受其害。”

蒙古林火烧不尽 

蒙古紧急情况总局最新通报说,蒙古境内目前仍有11处森林草原大火没有扑灭,灭火力量严重不足。7月初以来,首都乌兰巴托市附近及中央省、色楞格省、布尔干省相继发生多起森林草原火灾。蒙古民众上周起通过社交媒体自发集结,已有数百人自愿前往灭火。图为蒙古森林草原火灾烟尘扩散,乌兰巴托星期日烟雾弥漫。(新华社)

圣地亚哥民众上星期六在高处欣赏罕见的雪景。(美联社)

智利下暴雪气温跌新低

漫天飞雪飘舞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的夜空,人们开心地走上街头,拍照赏雪,堆雪人打雪仗,享受这难得一见的雪景。

南半球的这一幕,让正在酷暑中煎熬的北半球民众羡慕不已。

不过,抛开浪漫因素,酷暑与大火,严寒与暴雪,近期全球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或许应该让人们重新审视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圣地亚哥15日清晨下了一场暴雪,气温也骤降到摄氏零度以下,创下近几年最低纪录。

当地气象专家表示,这是圣地亚哥10年来最严重的暴风雪,虽然智利正处于冬季,但这样的大雪十分罕见。当地居民说,上次圣地亚哥下这样的雪还是在上世纪70年代。

这场暴雪给圣地亚哥带来严重灾情。

据智利国家急救办公室的消息,这场暴雪造成1人死亡,两人受伤,超过30万人无电可用,圣地亚哥还出现严重交通拥堵。

市府官员称,一名工人试图除雪时丧命,另有两人遭掉落的电线电击受伤。

意大利那不勒斯维苏威火山附近上星期山火肆虐,远看宛如火山喷发。(欧新社)

意大利南部酷热引爆山火

南半球的暴雪还能给人带来一丝凉意,北半球的酷暑和山火则让人有些烦躁。

在意大利南部,山火已经持续肆虐了近一周时间,造成至少两人遇难。目前火灾已经遍布整个意南部地区。当局出动上千人次的消防员和军人、35架各型消防飞机参与灭火。

意大利气象学家指出,此次山火是由极端酷热引发的,进入7月以来,该地区的气温普遍达到摄氏40度以上。

英国《卫报》报道,西班牙的7个南部省份近日气温突破了摄氏44度,其中安达卢西亚地区的科尔多瓦镇最高气温达到摄氏47度。

欧洲南部遭遇罕见热浪的同时,美国西部也同样遭遇酷热,并导致山火频发。

据报道,亚利桑那州凤凰城近日气温一度攀升接近摄氏50度,路牌融化、小狗穿鞋套、开车戴隔热手套等图片传遍社交媒体。而在美国加州,7日燃起的山火直到现在仍未扑灭,过火面积超过1.2万公顷。

美国爆山洪9死

美国亚利桑那州上星期六突遇暴雨,在通托国家森林引发一场山洪,造成在河中消暑的一家14口走避不及被冲走。救援队随即到场搜寻,截至目前已发现9具包括孩童在内的遗体,并救出至少4人,目前仍在搜寻余下一名失踪者。

马克龙(右)正在说服特朗普(左)重回《巴黎协定》怀抱。

马克龙:特朗普后悔了 美或重回《巴黎协定》

法国总统马克龙15日披露,他日前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会晤时讨论了美国“重回”《巴黎协定》的可能性,特朗普称将为此“想办法”。

特朗普13日抵达法国巴黎,随后与马克龙举行会谈,话题涉及打击恐怖主义、叙利亚问题、气候治理、自由贸易等。

马克龙15日在接受法国《星期日报》采访时说,特朗普倾听了他有关《巴黎协定》的意见,双方就美国“重回《巴黎协定》的条件”进行了“详细”讨论。

“他(特朗普)告诉我,他将在接下来几个月里试着找出办法。”

13日与马克龙会谈结束后,特朗普本人也暗示可能改变退出《巴黎协定》的决定。他当时在联合记者会上说:“关于《巴黎协定》,可能会发生某些事情……让我们拭目以待。”

英国维珍集团创始人布兰森14日在美国纽约参加一场讨论会时也说,他感觉特朗普正为退出《巴黎协定》而后悔,“但愿他会改变主意”。

反应

 

德国之声

中国减排项目涉大规模欺诈 德国急踩刹车

(柏林22日讯)德国环境保护局(UBA)发现,在66个中国气候减排项目中,有45个涉嫌欺诈,涉及价值约15亿欧元(约70.5亿令吉)的碳信用额。德国政府已采取措施撤销这些项目的认证,但有巨额损失已经无法挽回。

德国近日曝出一场涉及巨额碳信用额的欺诈丑闻。德国环境保护局对66个中国气候减排项目进行了深入审查,结果发现其中45个项目涉嫌通过虚假申报和夸大数据的方式,骗取了欧盟减排证书,总价值约15亿欧元。许多项目的申报时间处于冠病疫情全球大流行严重,相关认证人员出行严重受阻时期。

UER项目的背景与运作方式

在欧盟的碳减排体系中,企业可以通过参与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减排项目获得碳信用额,以抵消自身的碳排放。其中,“上游减排”(Upstream Emission Reductions,简称UER)项目是石油和天然气企业常用的一种途径。通过在供应链的上游环节实施减排措施,如改造设备、提高能源效率等,企业可以获取相应的碳信用额。

按照规定,每个UER项目都需要经过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按照国际标准进行验证和认证。这些机构负责评估项目的真实性、减排效果以及合规性,确保项目真正达到了减排目标。欧盟和德国政府通过这种机制,旨在鼓励企业投资全球的减排项目,实现更广泛的环境效益。认证机构全部为私人企业,但是在开展相关工作前需要得到德国和欧盟有关部门的认可。

欺诈行为的运作方式

德国之声就此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也询问了参与调查的专业人士,发现此次曝光的欺诈行为利用了UER机制的漏洞。在这些涉嫌欺诈的项目中,不法分子通过一系列手段获取了不应得的碳信用额。

首先,一些项目本身并不存在,或者减排效果被大幅夸大。申请者可能提交了虚假的文件和数据,声称已实现了实际并未达到的减排目标。

其次,实际的中国项目运营方可能并不知情,甚至不愿意参与UER项目。为绕过这一问题,申请者可能虚构了项目运营方,或者找一个与实际项目无关的公司作为名义上的运营方向德国的环保机关递交UER申请。

更为严重的是,在相关UER项目的认证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独立性和透明度。按照规定,相关项目的认证需要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进行。然而德国之声调查发现,在这些案例中,往往是同一批人同时参与了项目的创建、验证和认证。他们对UER体系非常熟悉,利用专业知识和行业漏洞,使虚假项目得以通过认证。调查还发现,在中国,甚至已经形成一个买卖UER项目的市场。

相关初步调查结果显示,这些欺诈行为之所以能够成功,部分原因在于认证过程中的独立性被削弱。当同一群人既是项目的设计者,又是其验证者和认证者时,缺乏独立审查就成为了问题。

欺诈行为产生的条件

冠病疫情期间的旅行限制,给了这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机。由于实地考察和审计变得困难,认证机构不得不依赖远程审核。这使得提交虚假文件和数据变得更加容易,而缺乏现场检查的约束。

此外,欧盟和德国对于第三方认证机构的监管力度不足,未能有效审查其独立性和专业性。一些认证机构可能未严格履行职责,甚至与不法分子勾结,参与欺诈行为。

据德国电视二台(ZDF)报道,涉嫌参与的认证机构包括TÜV莱茵集团(Tüv Rheinland)。德国警方已经于2024年7月对其进行了突击搜查。德国检方目前正在调查该机构是否有商业欺诈行为。

德国之声发现,市场对碳信用额的高需求也是一个诱因。由于碳信用额在市场上具有高价值,企业迫切希望通过UER项目获得这些额度,以抵消自身的碳排放。这种高需求促使一些人铤而走险,提供虚假的项目以获取经济利益。

为何委托私人公司进行认证评估?

在国际环境合作中,国家机构在他国领土上进行直接监管和审查存在主权限制。为了尊重他国主权,同时确保项目的独立性和专业性,通常会委托独立的第三方私人机构进行认证和验证。

私人认证机构具备专业的技术知识和全球网络,能够更高效地进行项目评估。这种做法在国际贸易和环境合作中非常普遍,有助于确保公平性和透明度。然而,此次事件暴露出依赖私人机构的风险。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审查,这些机构可能无法履行其应有的职责。

德国政府的应对措施

德国环境保护局的调查显示,涉及的碳信用额总量约为6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总市场价值约15亿欧元。该局局长梅斯纳(Dirk Messner)表示,其中仅有约400万吨的信用额可以被追回,导致约5亿欧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面对这一情况,德国联邦环境部于2024年初采取了一系列行动。该部在2024年2月提出了修订《上游减排条例》的草案,并于2024年6月8日生效,提前两年终止了现有的UER项目申请流程。根据新规定,德国自2024年7月1日起不再接受新的UER项目申请,并加强了对现有项目的监管措施。新的规定适用于所有UER相关的申请,不仅仅局限于来自中国的申请。

目前,德国司法部门正积极介入调查,与国际律师事务所合作,追查涉及欺诈的项目和个人。德国环境部已多次向议会报告事件进展,并正积极参与立法改革,计划在2024年内提出新的法律草案,加强对减排项目的监管。

中方的反应

截至目前,中国官方还没有对德国方面发起的相关调查和欺诈指控做出直接的回应。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分会于2024年3月初发表了一篇来源为“新华社法兰克福分社”,题为“【投资提示】德启动对中国减排项目欺诈调查 企业需谨慎应对”的消息,指出此事的核心包括中国生物燃料过剩和廉价引发怀疑 ,或面临反倾销调查,以及德国生物燃料生产商认为自己处于不公平的不利地位,因为他们怀疑一些化石燃料公司使用虚假获得的UER证书,而不是购买他们的产品完成减排目标。

根据德国之声的调查,德国的生物燃料生产商无法被确认成此次欺诈事件的主要举报方,因为它们作为利益方的公正和可信度从一开始就受到了德国相关部门的质疑。

新闻来源:德国之声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