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梁德明:高科技生产取代净水
工业应善用“再生水”

(古来2日讯)国家水务委员会(SPAN)主席拿督梁德明指出,我国必须加强工业用水策略,探讨采用高科技制造“再生水”的可行性,以有效控制水供告急风险。

“我国工业发展崛起,工业用水仍使用大量净水操作,但水资源有限,总有一天会耗尽。因此推动前瞻性水资源循环再用,才能让水资源永续发展,缓解工业对净水的供需。”



梁德明昨晚以新邦令金区国会议员身分,出席马来西亚客家文化协会柔佛分会举办“客风传承,再创辉煌”团结晚宴暨第一届理事就职典礼致词时指出,国外对“循环水”或“再生水”的技术已成熟,甚至拥有稳定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政府可参照相关科技,有效保护水资源,减少污染排放,也能促进经济、环境及社会效益。

他说,化粪池或污水经过再生水技术的高效能处理后进行消毒,这类“再生水”供工业或洗车等用途,有助降低工业用水成本及减少净水使用量,同时政府也鼓励更多厂家改用“再生水”。 

梁德明:净水供应不绝,家庭用水无节制。

人均用水量远超目标

梁德明坦言,家庭用水因长期源源不绝的净水供应,变得毫无节制,更没有使用“循环水”的概念。全国的人均用水量为209公升,要达致第11大马计划所设下的180公升目标仍遥远,国民必须养成省水的习惯来维持水资源。

另一方面,他针对国家银行于90年代在外汇交易蒙受100亿美元亏损事件,赞成内阁重新开档,并成立皇家调查委员会展开调查。 



他认为,了解过去亏损的因由,才能设立有效机制解决类似情况。

应开放E卡申请

梁德明也是民政党总秘书,他要求内政部重新开放临时外劳卡(E卡)申请,简化申请程序,给予雇主充裕的时间解决外劳准证问题。

“我国不少工业领域依靠外劳支撑劳动力,希望当局格外开恩,延长申请E卡宽限期。”

反应

 

名家专栏

先打根基再追高上/胡逸山博士

新年伊始,循例本来应该讲些讨喜吉利的话,即便是谈经济也是如此,尤其是社会经济,因为大家当然都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过上比去年更好的日子。

有梦想、有期望当然是好的,起码比蹉跎岁月地度日如年好,但是否真个得以达到那个更美好的目标则是见仁见智的。因为除了个人努力的因素外,也还是有着不为个人意志所转移的客观因素。

如果大环境、大历史等就是那么惨淡残酷,试问你两手空空、没有"天线"的个人,又何德何能呢?顶多也就是继续和其他劳动群众们一起来内卷着挣扎求存吧?吃香喝辣可是轮不到你哦。

不过不要紧,还是要抱着希望,起码一众政客们都把经济趋势描绘得如天上有地下无般的美好,所以幻想也还是可以继续的。

纵观本地经济,尤其是社会经济,我认为最大的两个挑战,一个是对进口的严重依赖,另一个就是老生常谈的贫富悬殊。

严重依赖进口

这对进口的严重依赖,部份也许是与当年本地操之过急地要一步登天地达到高度工业化的国家发展议程有关。近代经济学里有一个分支叫发展经济学,主要就是研究发展中国家如何得以消灭贫穷以及稳健地发展成发达国家。

在发展经济学里,典型的工业化进程是发展中国家会首先着重发展进口替代工业,换句话说以前这些国度因为严重缺乏工业,所以各种民生用品等都高度依赖入口的商品,也就需要花费大量外汇来去购入。

所以工业发展的优先,应该是把这些进口商品的制造尽量本地化,一方面让本地的工业能够起码在科技含量与资本幅度相对低的领域先站稳脚步、"学习步行",以后成熟了后再更为壮大;另一方面也是节省外汇之余,也让本地以至外资得以有所合理的回报。

但本地的工业化进程,其实是没有完全遵照这个典型的发展经济学模式的,而是坦白说几乎从一开始就好高骛远。

高瞻远瞩还是不自量力?

如远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全球化刚开始时,本地个别地区就忙不迭地去拉拢一些高科技行业到本地来投资设厂,生产一些高科技产品。这在无论是当时抑或当下来看,从一个角度来说可说是当时的领导人们高瞻远瞩,为本地打下了高科技行业的稳固基础。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可不客气地说这根本是个不自量力的做法。因为本地根本就缺乏那种着重科研的教育体系以及鼓励创新创业的社会文化,有的就是越来越着重宗教化的教育,以及继续倡导一族独尊的退步保守思维,英文掌握能力越来越差,根本没有自身的强项,或谓没有独特的卖点,又如何能够维系深耕高科技行业呢?

结果就是一些高科技公司贪图本地相对廉价的成本来投资设厂,之后再发觉到一些邻国更为廉宜后,也就老实不客气地撤资搬厂走人,以前是如此,当下是如此,以后也会是如此,如出一辙,但本地对此仍然是趋之若鹜,整天拿这些高科技外资的投入意向来炫耀。

而另一方面地大物博、地广人稀的本地,各种民生必需品却也还是高度依赖进口,这可是个多么畸形的社会经济模式啊?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