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生活教育造就作家

巴代(右起)、锺怡雯和陈大为畅谈“文学里的家乡”,左为胡金伦。

主题:文学里的家乡主讲人:
台湾原住民作家巴代、马华作家陈大为和锺怡雯主持人:
联经出版社总编辑胡金伦

(吉隆坡26日讯)巴代39岁才正式开始写作,45岁出第一本小说。他开始写小说,是因为台湾9·21大地震,当时他在灾区参与救援,在那里,他听了很多故事。



巴代坦言,写小说之前是自己部落的文史工作者,田野调查搜集回来的资料对他写小说有莫大帮助。他写小说也有自己的一套方式:先有问题意识,开始搜集资料,最后才写小说,就像写研究论文那样。

身为怡保人的陈大为说,其太太锺怡雯是居銮人,两人现定居台湾中坜,所以他有三个家。他在会谈里坦言,这一两年对怡保有新的认识,但这种认识不足以提供他写小说的资源,他仍得依靠史料。

他在台湾居住的时间比在大马长,对大马尤其是政治局势有很大的疏离感。写作时,有部分是大马强制给他的经验——灵异经验,他把家族成员的灵异经验写成散文。

大马教育单调

锺怡雯则认为地理是作家的身世,的确会影响作家写作。从小就经历了无数次搬家,直到近几年才在中坜定居,这些搬家经历影响她其写作:“搬了家,才想回头看离开的地方”。



她直言担忧大马下一代的教育,因为现在的孩子的童年生活太单调和平面,童年经验是影响人格发展的主因,作家则是生活教育出来的。

高翊峰(右起)、张锦忠及蔡诗萍3位作家,畅谈“文学的未来家园——谈手机、网络及其他”,左为江迅。

手机网络提供文学新可能

主题:

文学的未来家园——谈手机、网络及其他主讲人:

作家蔡诗萍、张锦忠及高翊峰主持人:

《亚洲周刊》副总编辑江迅
网络崛起改变大众阅读习惯,蔡诗萍发现,如今读者长时间从网络或新媒体获得资讯,不只是传统媒体面对读者和观众流失的挑战,文学也一样。
“在资讯非常短缺的年代,每一本能拿到的东西都是宝,但资讯已经泛滥,人会分心,导致分到阅读上的时间变少。”尽管如此,他认为,手机和网路提供了文学或文字工作者一种新可能,即利用载体,让人们看见作家和个人兴趣。
张锦忠笑言自己的预言从来不准,所以无法预言文学未来,但文学总会找到某种形式存在,未来文学会以什么形式存在,只好顺其自然。
“我不知道文学会否随时间演进消失,基本上只要有人在的一天,总有故事要讲,重点是要表达什么,人类总会发明各种形式表达自己。”
高翊峰则认为,手机改变年轻人阅读习惯,要培养读者群,唯有依靠推动阅读风气。
“手机其实可以为文学做很多事情,特别面对新生代年轻人,唯有推动阅读风气,改变年轻人阅读行为,才会产生消费性,一旦喜欢阅读,才会成为读者。”

高嘉谦(左起)与3位马台作家梁放、黄锦树及苏伟贞分享各自的启蒙书单。

启蒙书单影响至深

主题:阅读的原乡──我的启蒙书单主讲人:

马华作家黄锦树、梁放、

台湾作家苏伟贞主持人:

马华作家兼台大中文系副教授高嘉谦
对于作家的印象,一定是饱览众书,才能写出令人感动与让人有共鸣的著作,那作家们启蒙之书到底又是哪一本?
在东马长大的梁放直言,自己在小学一年级就懂得欣赏课文的音韵,三字经、唐诗三百首都对他影响至深。
长大后的他饱览中外名著,从《傲慢与偏见》、《水浒传》到《红楼梦》可谓百看不厌,阅读令他成为比其他工程师更快乐的工程师。
苏伟贞因为父亲在她小学时就开始经营租书店,常年流连在父亲的店里,武侠小说与言情小说成为其写作启蒙书单。
至于黄锦树,是在胶园长大的孩子,他的启蒙书单是《百年孤寂》,甚至把这本好书寄给也是马华作家的雨川,推荐他学习这本影响当代中文小说至深的经典著作。

反应

 

文教

张聪:感受文字魅力 文学治人心浮躁良药

(八打灵再也16日讯)世华媒体集团兼星洲媒体集团执行董事张聪指出,经济挂帅的世界,需要文学的温度,而目前更是一个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文学的年代。

她指出,网络文化带来了浅阅读的趋势,让阅读,浮于表面;让文字,成为失去灵魂的僵硬载体;最终,读者也在快速的、浅薄的阅读中,失去探索心灵的机遇,错过滋养精神的契机。

“但从逆向思维中,我们却又惊觉于网络力量的无远弗屆,海量信息的快速流通、分享和互动,线上浏览阅读的方便,读者与更多名家的交流对话,构成了另一番网络阅读的活络和氛围,实现了文学信息共享,给人们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

张聪说,这是一个需要文学的年代。花踪(文学奖)要实践使命,开出姹紫嫣红、百卉千葩,让更多人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和文学的温度。
“这是一剂治疗社会浅薄、人心浮躁的良药。”

花踪灌溉文学花圃

她今日在星洲日报第16届花踪文学奖颁奖典礼暨第11届花踪世界华文文学大奖颁奖礼致词时,这么说。

张聪提及,花踪将会一如既往,努力灌溉文学花圃,散播文学的芬芳。

“这是一个文学重担,也是一个文化使命。庆幸的是,在这条路上,我们并不孤单,感谢各位一路相陪。文学之路,从来就不是铺满玫瑰的康庄大道,但是,我们一起携手,必能跨越障碍,走得更远。”

出席者包括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欧阳玉靖、文化参赞张振、新闻及公共外交主任唐瑭、星洲媒体集团执行董事兼《星洲日报》首席执行员许春、世华媒体集团总编辑兼《星洲日报》总编辑郭清江、《星洲日报》执行总编辑陈汉光、《南洋商报》总编辑罗依薇及《中国报》总编辑拿督张映坤。

花踪见证文学在马扎根

张聪说,因为冠病疫情肆虐,原订于去年举行的第十六届花踪文学奖颁奖礼,延到今年才举行。

“在疫情的笼罩下,生活的节奏,被打乱了;新常态,取代旧习惯。然而,在激烈的变局和动荡中,有些事物持恒不变,就像文学花圃的芬芳。

“因为花踪,我们今晚相聚一堂,再一次见证文学在这片土地上的成长和扎根。也再一次,欢迎各位来到花踪的季节中来,不断为花踪捎来祝福和加持。”

张晓卿播下文学种籽

张聪指每两年举行一次的花踪,如今已走过了30年。

“在花踪,我们看到文学的传承,我们看到文坛新秀的冉冉升起,我们看到作家的成熟与升华。回首当年,我们一路走来,从当年的漂洋过海,披荆斩棘,落地生根──静静开花,缓缓结果。如今,已经是果实累累。

“30年前,老社长(丹斯里)张晓卿先生,播下文学的种籽,如今,绿树成荫;30年后,老社长颐养天年,他把担子交给了我,我必定好好的灌溉这片文学花圃,让它开出更多美丽的花朵,开出马来西亚多元与包容的文化特色。”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