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中国称霸科技业从东南亚开始

中国主导全球科技业之路从东南亚开始。阿里巴巴、腾讯和滴滴出行都将东南亚视作国际扩张的起点,未来它们也将在当地展开更多的交易。

阿里巴巴集团、腾讯和滴滴出行,通过不断攻城略地成为科技行业的巨无霸。

Venturecraft集团创办人何艾萨克(译音)与数位投资者,在看新加坡的一家癌症检测创业公司进行演讲,期间在场的一位中国亿万富翁站起来,一言不发,在白板上用中文写下了“速度 x 市场份额”。



这是一个简单的公式,意指:不惜一切代价,都要成为市场第一,成为规模最大的那一个。正是在那个时候,何艾萨克意识到,东南亚科技圈即将发生变化。

“那个时候,我搞懂了中国人的战略。如果你不是行业第一,你就会被淘汰出局;如果你是行业第一,那你就能够买到更加新颖的技术。这是一场赢家通吃的游戏。”

由于时常举办酒会派对,何艾萨克在新加坡当地的医疗科技圈颇有名气。

中国市场趋缓

阿里巴巴集团、腾讯和滴滴出行,通过不断攻城略地成为了科技行业的巨无霸,它们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相当惊人。



阿里巴巴和腾讯如今已经跻身全球市值最高的十家企业之列。

仅成立5年的滴滴,在中国本土市场击退了全球估值最高的创业公司Uber,这一定程度上是依靠烧钱大战。

如今,随着本土市场增长放缓,趋于饱和,这些寻求增长的科技巨头将目光投向了中国以外的地区。

它们的第一站就是东南亚:一个人口达美国两倍,且全球华人最多的地区。

据普华永道估计,去年中国对海外科技行业的投资额翻了一倍多,达到378亿美元(1620.86亿令吉)。

其中,阿里巴巴在去年斥资10亿美元(42.88亿令吉)控股新加坡电商公司Lazada。

作为东南亚最具价值的创业公司Sea的投资者,腾讯据称也接近敲定对印尼打车服务巨头Go-Jek的投资。

就连滴滴这家亚洲最具价值的创业公司也入股同行公司Grab,且计划进行全球化。

170612x1801_noresize

中资企业要立足全球

早期阶段投资公司Gobi Partners创始合伙人曹托马斯(译音)指出:“你会发现这些中国公司在心态上的变化。它们开始变得更加野心勃勃了,它们不只是要成为中国最大的企业,如今还立足全球。”

数十年来,中国已经为主导东南亚区域经济打好了基础。

财力雄厚的投资者已经向从交通运输到房地产的各个行业,注入数十亿美元,改变了该地区的发展。

瑞士信贷估计,光是2016年,中国在东南亚最大的六个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额几乎翻了一番。

不过,那些投资很少投向该地区处于初始发展阶段的科技行业。

但随着移动互联网渗透率的提升,以及中产阶级的出现,该地区开始引起中国科技巨头的注意。

东南亚是全球华人最多的地区,对于偏爱文化趋同的潜在金融家而言是一大利好。

国际货币基金(IMF)表示,从现在到2022年,东盟五个成员国,即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泰国和越南,每年的经济增长率预计将超过5%,好于北亚3%的平均增长率。

领域霸主未产生

东南亚仍然呈现开放的竞争态势。

Grab和Go-Jek争夺打车服务市场,Tokopedia和Lazada角逐电商市场,但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在任何一个领域拥有统治地位。

相比之下,中国的几个主要领域搜索、电商、社交媒体和打车分别被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和滴滴所主导。

以色列科技先驱尤西瓦尔迪表示,阿里巴巴在中国市场以外跑马圈地,争夺市场份额的种种举动,让他联想起了60年代和70年代的美国。

当时美国企业开始寻求从海外市场取得增长,最终都变成了跨国企业。

的确,中国的公司正在酝酿更多的交易。

京东据传在洽谈向印尼电商公司Tokopedia投资数亿美元;Go-Jek据说正与腾讯磋商获得10亿美元的投资。在泰国,腾讯加大其在媒体领域的投资力度。

根据应用市场研究机构App Annie的数据,去年,它的JOOX是泰国、马来西亚以及印尼下载量最高的音乐应用。1月,该公司联手数字内容创业公司Ookbee成立一家合资公司。

去年,JOOX是泰国、大马及印尼下载量最高的音乐应用。

阿里巴巴蓄势发力

目前为止,阿里巴巴在东南亚最具侵略,已经在当地积累起自己的势力。要是亚马逊最终也加入战局,双方势必会有一番恶斗。

阿里巴巴联合创始人马云3月前往吉隆坡,宣布马来西亚是公司在中国地区以外的第一个物流中心,还是它在东南亚的仓储和配送中心。

阿里巴巴还在布局金融网络。

马云旗下的蚂蚁金服与泰国农业综合企业卜蜂集团旗下支付公司Ascend Money达成合作,后者的目标是为3.4亿缺少银行服务的东南亚人提供服务。蚂蚁金融还与印尼企业集团Emtek达成了类似的合作。

Golden Gate Ventures合伙人迈克尔林兹指出:“先是阿里巴巴瞄准东南亚市场,未来我们还将看到越来越多处在第二梯队的中国公司瞄准东南亚。”

马云3月前往吉隆坡,宣布大马是公司在中国地区以外的第一个物流中心。

美国投资者错失机遇

印尼让人想到了10年前的中国:缺少零售基础设施,助推了阿里巴巴的崛起;移动用户量曾井喷式增长,助推QQ获得近10亿的用户;渴望休闲和优质商品的中产阶级日益壮大,为阿里巴巴和腾讯的腾飞奠定基础。

在东南亚,中国的科技投资者或许也填补了一个空缺,因为优先国内发展的美国政府让中国的资本显得更有吸引力。

Reddit联合创始人阿莱克西斯为美国投资者错失在东南亚的机会而感到痛惜。

最终,东南亚不仅仅得到中国投资方的资本和经验,可能还得到了它们标志性的胆识。

新加坡的Jungle Ventures创始人阿米特安纳德点出:“他们的资本和知识非常重要,但他们同时还带来了这里没有的那种胆量和魄力。”

来源:彭博社

反应

 

财经新闻

【独家】盲盒引抢购·带旺实体店 高仿商盯上搅乱市场

潮玩产业:盲盒玩转市场(下)

独家报道:游燕燕

盲盒的魅力足以让人疯狂!

有人因为买不到盲盒而哭泣;有人因为抢购而大打出手,就连学校也禁止学生带Labubu玩偶到校。

盲盒爆红,自然被不肖商人看中商机,制作出劣质仿冒品,甚至还有高仿品,来欺骗消费者,甚至连拿货的店家也会“中招”,欲哭无泪。

对此,游戏专卖店业者和盲盒收藏家林嘉嬿有深刻的经历,感叹潮流趋势如同潮水般翻滚,每一波都可能引发行业的巨变,甚至操纵人们的精神思想。

当初,因趁着盲盒趋势和市场潜能而引进盲盒,业者并未想到其效应如此之大,火红度超乎想象,盲盒经济一触即发。

游戏专卖店业者表示,在大马还未掀起盲盒潮之前,大部分人都是从中国网购平台购买盲盒,后来许多实体店开始售卖盲盒,越来越多人转向线下购买。

这就奇了,线上购买肯定较便宜,为何盲盒粉会选择帮衬实体店?

业者解释:“不同的盲盒里装着各种款式的玩偶,要等买家打开后才知道自己抽中什么。上网购买一般都是在家开盒,如果没抽中又要上网买,再痴痴等货到。

“在实体店很多人都是现场开盒,抽不中还可以马上再买,直到抽到想要的为止。

“抽盲盒只有零次和无数次,这就是盲盒的魅力,给人一种既期待又怕受伤害的心跳感。”

网购盲盒难辨真假

此外,他也提到,网上购买盲盒难辨真假。虽然实体店的价格较高,但至少可亲自确认是真品,即使买到仿冒品,也能有个明确的问责对象。

业者坦言自己也曾是仿冒品的受害者,进货时发现有仿冒品混入其中。

“我们店里绝不售卖仿冒品。问题是,店里的进货量很大,很难一一检验所有货品的真伪,难以控制有鱼目混珠的情况发生。”

店家“秤重量”收隐藏版

买家也要提防店家的欺骗行为。

林嘉嬿曾到过一家“黑店”,发现店员在秤盲盒的重量,显然是想把热款和隐藏版的盲盒收起。

据悉,为了抽中心头好,不少人会使出摇盲盒、秤重量等招数,但大部分店家规定只能摇盲盒。

“更离谱的是,我在该店购买的盲盒价格是49令吉,开盒后抽不到想要的回到店里打算购买另一盒,结果发现价格已涨到59令吉。这种坐地起价的行为令人气愤!

“此外,买家也要慎选店家,否则好的盲盒都被店家秤走,顾客只是在帮他们清雷品。”

抢购场面混乱爆冲突

盲盒迷从小众变大众,越多人爱,情况就越疯狂。

林嘉嬿曾亲眼见证粉丝为了抢购Labubu盲盒,导致场面一片混乱。

她分享道,泡泡玛特在本地某间购物中心开张第一天,人潮超级夸张。当天,只限前500名顾客可以购买整套Labubu盲盒。她前一天上网排队拿号码,成功抢得500名内的排号。

“我的排号是400多号,从早上10点排到傍晚6点才进到店里。店员规定要在1分钟内结账,否则就要离开。”

学校禁带Labubu

“我在现场看到有人因无法在一分钟内结账而大哭,还被工作人员强行拉走。”

另一次,她在今年8月参展动漫活动,泡泡玛特也是参展单位之一,在现场会售卖Labubu盲盒。

该活动是早上10时开始,有些人在前一晚凌晨2时就在现场排队。可是,隔天开门后,熬夜排队的人看到提早入场的参展商已经在排队就很生气,因而引发肢体冲突。

Labubu“乱象”甚至燃烧到学校!有学校已禁止学生带Labubu上学,避免孩子过度炫耀而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很多孩子会因为‘人有我也要有’的心态而要求父母购买,这将对父母造成经济负担,而且有钱也未必买到。”

库存要多才能生存

除了泡泡玛特,市面上还有许多盲盒品牌。如果游戏专卖店或盲盒店要靠卖盲盒生存,库存单位(SKU)是越多越好。

业者说:“售卖盲盒要能够生存,就需要有很多库存单位供消费者选择,毕竟这是一种重复消费模式。

“但其中的风险是,不是每款盲盒都受欢迎,店家需要面对滞销的亏损。”

据店家观察,之前盲盒买家都以华裔居多,现在马来同胞也增加了不少。

业者指出:“自从三丽鸥(Sanrio)近年开始推出盲盒后,许多马来同胞也成了盲盒粉。”

盲盒的消费群体以年轻人居多,但相较于学生,经济能力较好的在职成人更愿意花钱购买盲盒。

赌徒心理万物皆可“盲”

随着各行各业刮起盲盒风,“万物皆可盲盒”一度成为流行语。盲盒市场可谓是万紫千红,百花齐放,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商家做不到的。

从普遍较为人所熟知的潮玩界“常青树”扭蛋、童玩零食健达(Kinder)奇趣蛋、游戏卡包、快递盲盒、彩妆盲盒、服装盲盒、文具盲盒,到越来越新奇的盲盒玩法,都实实在在证明了盲盒带来的经济效应。

例如早前令全马为之疯狂的霸王茶姬“撕杯”抽奖活动、快餐店盲盒套餐等,其实这些还不算新奇,更新奇的陆续有来,比如生鲜食品类的盲盒。

在中国的生鲜市场,如果有一个摊位挤满围观者,可能是摊主正在打开榴梿盲盒,问你怕未!

海鲜盲盒吸睛

每每趁榴梿大量上市之际,榴梿盲盒便成了火爆生鲜市场的热词。榴梿盲盒主打的是榴梿现买现开,不同于已经分装好的榴梿果肉,消费者“愿赌服输”,以相对便宜的价格买下一整个品质未知的榴梿,开出多少吃多少。

海鲜盲盒也吸引了不少人关注。水产市场的商家从32种海鲜中随机选5种,运气好的人可能买到帝王蟹、面包蟹、象拔蚌等,为开盲盒增添了不少刺激元素。

市面上任何盲盒产品,都会激发消费者的“赌徒心理”,毕竟人人都迷信小概率事件。这是人性使然,也是以小博大的绝佳机会,人人都希望自己是那个“天选之人”。

实际上,除了一些玩偶类的盲盒需要前期的设计成本,其他大部分的盲盒都属于低成本高利润高复购产品。

一次不中就买两次,两次不中就买三次。低成本、高毛利给商家带来了巨大的盈利空间,同时因为盲盒的上瘾机制,又给商家带来了持续的盈利。

如此天赐的商机怎能错过呢?难怪商家纷纷效仿,形成了万物皆可盲盒的众乐乐场面。

盲盒之所以能从小众市场走到主流市场,Labubu绝对功不可没,但它是否真能带红其他品牌的盲盒?

最终,盲盒真的能像数据所显示般“红”到2032年?

任何潮流都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究竟是昙花一现或细水长流?究竟是真爱或跟风?时间可以证明一切。

相关新闻:【独家】全球市场规模高达302亿 盲盒热潮是趋势或泡沫?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