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到国大读工程系/南洋社论

马大工程系的9万令吉学费直接招生制度,引起诟病,朝野鞭挞兴师问罪;马大不吭一声。

沉默不是懦弱,忍耐不是麻木,马大理应辩解,却阙如。



学者担心它可能加剧教育不公,甚至牺牲人文学科;而更大的危机是,它会否引发森林效应,另4所研究型大学亦步亦趋,然后所有政府大学有样学样。

马大直接招生的工程系:土木工程系、电子工程系、化学工程系、生物医学工程系及机械工程系——可被视为“生财”学科,将来学有所成,作为“工具”,要回本不会太难。

不过,9万令吉作为投资,也只有富者能之,穷人情何以堪?

这一先例不啻隐忧,成为趋势及提高学费的先兆?将来纵然成绩相近,穷学子只能望(大学)门兴叹,会是何等心酸的画面——离孔子说的有教无类远了一步。

先进国宏愿、TN50转型计划靠的不只是中产与莘莘学子,反而是富家学子更被看好——离富人的教育又近了一步。



或许招徕的是国际学生,国内学额也不减少,也就无所谓的影响不影响或剥夺升学权益,还缓和了大学财政预算案,减少大专拨款压力下的经济重担。

直接招收国际学生要不增加教授、讲师人数,则反映马大教学产能过剩,过去没广收本地学生的原因,有待解释。

要是政府大学走向私立大专的轨道,则国内外私立大专、国际大专必受冲击,面对竞争,最终会否提高学费或倒闭,隐忧深重。

政府大学避免不了盈亏、财政营运的束缚,除非政府恢复过去给予的高等教育拨款,甚至还得增加拨款,难以促进研究型大学的学术研究。

政府提升马来亚大学、理科大学、国民大学、博特拉大学和工艺大学为研究型大学以来,最大的问题是,大学、产业界与研究院之间合作不足,研究与发展之间未能取得平衡,更遑论回酬了。

昨天,高教部长指出,政府研究型大学研究投资回酬率只达55.3%。

一再穷不能穷教育,二教育不应以盈亏、与赚利挂钩,除了国际化学生,马大工程系直接招生也公开予人民的最大疑问是,要是能够通过大学单位(UPU)进入,何苦花9万令吉?则马大必然要放低招生条件。

其可能后果是,一影响了学术水平,二要不就像国内某大专般,尽管放松入学水平却不放弃既定学术水平,让力有不逮者半途而废。

穷学生要是勉强力撑,边打工边深造,不久前一名学生因生活压力等因素而轻生的个案值得深思,会否引发效应,更应警戒。

国库应通过经济发展来充实,减少教育拨款则是本末倒置,以经济能力为考量的入学方式,要是进一步延伸,能生财的学科如医学系、法律系、会计系,甚至是金融与经济系等,为了“回本”,将来会不会衍生成一个贪婪、傲慢的行业?

立志全力一拼的学生,工程系或许更应该考虑国大,既是唯一有保送德国大学考取双学位的政府大学,国大还给予奖励津贴8000令吉。

此外,华裔学生难以得到国内奖学金,却获得欧盟奖学金的例子,比比皆是。

反应

 

要闻

博大校名有“人民的农业”含义 雪州苏丹不同意改称农业大学

(沙登30日讯)雪州苏丹沙拉夫丁殿下对将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更名为“马来西亚农业大学”的提议,表示不赞同。

殿下称,有关提议并未先提呈给他这位博大名誉校长以及大学理事会。

“最近我读到(农业及粮食安全部长拿督斯里)莫哈末沙布部长的一份声明,他提议将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更名为马来西亚农业大学。”

“在这里,我坚持应保留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这个名字,因为我已经推出带有‘人民的农业’含义的博特拉(Putra)品牌。”

殿下周六出席于博大苏丹沙拉胡丁阿都阿兹沙文化艺术中心举行的2024年第48届博大毕业典礼(第2场)时说,博大之名也是以大马第一任首相东姑阿都拉曼博特拉哈吉的名字命名。

“我想提醒那些不了解历史的人士,以便在发表任何言论,尤其是那些涉及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之前,请阅读与研究历史事实。”

考虑到我国如今更关注的是粮食安全问题与促进我国的农业领域,农业及粮食安全部长拿督斯里莫哈末沙布于周四表示有意在很快会把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改为马来西亚农业大学的提议,提呈给内阁会议。

根据记录,该大学的名字于1997年4月3日,从马来西亚农业大学被改为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以展现博大作为一所高等教育机构的地位,该机构不仅提供农业领域的课程,也提供其他领域的学习课程,尤其是科学课程与资讯科技。

博大目前有14个学院,提供与农业和粮食安全有关的各种课程,包括人工智能技术与智能农业的使用。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