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像微风穿过梧桐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小莫,从声音和口条作为起点去认识一名演员,还是头一遭。

都几岁人了,我依然像少女时代一样,一日将尽的时刻就窝在沙发上看日剧。而剧中那些永远绽放的貌美、阳光,似乎是我们正在慢慢失去的永恒的青春。无论现实多残酷,岁月多不饶人,像微风穿过梧桐一样的美好岁月,总是教人缅怀。而花美男那样的形体,一代接续一代,直到你的头发斑白肌肉松弛,青春的想象却依然不老,于是你沉浸在流逝已久的向往之中,暂且忘了现实的残酷与险峻。



然而,花美男指涉的只是表面的华美。比起清秀脸蛋和阳光笑容、扎实的脑袋与美好的价值观,也许才能构成真正迷人的元素。如何分辨?一个人的智慧与美好价值会转化为气质,而这种具有温度的深隧,就让美男子与真正迷人的男性区分开来。而我相信,一个人的思维将引领他前往更深远的地方,在那里,微风拂动,绿草蓝天,一扇通往童话的大门径自开启。

演出林奕华的《水浒传》

而我曾遇见那美丽的景象,在遥远的台湾。念硕士期间,我开始着迷于一个名叫小莫的剧场演员。记得第一次买票入场,坐在两厅院戏剧厅远远的后方,从三楼的距离往舞台中央眺望,根本看不清楚演员的脸。那是林奕华执导的《水浒传》,集合张孝全等9名男演员,宣传海报上裸露上半身的健美躯体一字排开。虽然那不一是买票入场唯一理由,却也无法不被视为吸引法则之一。当然那时我不懂张孝全,也不曾想象台湾少女如何为他着迷,况且从我的位置看去,舞台上人影如蚁,根本无法辨识那些全然陌生的脸孔与身体。

只是彼时却有一把声音,像微风穿过梧桐抵达我的耳蜗,以沉稳内敛的力道瞬间抓住我的注意。台上几个演员在走位、对话,我循着他们的表演寻找声音的线索。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小莫,从声音和口条作为起点去认识一名演员,还是头一遭。戏散后我翻开表演册子,再次确认他的名字。那时我才仔细看他的脸,白皙清新的脸蛋,不是让人一见便爱上的俊美程度,却隐约有种无法言说的气质。仿佛那些自他口中说出的对白,还有另一个深厚的故事藏在心中;仿佛在那毫不矫情的眼神底下,有另一种未曾经过叙述的执着情感。

无底深渊自转



记得某次我在暗黑的实验剧场中,看灯光聚焦在小莫身上,看他不停旋转,仿佛脚下有个无底深渊,只要他一再地自转,晦涩的湖面便由混浊过渡至清明。然后,我流下泪水,决定以后更会好好迷恋这个演员,直到他变质(若可能的话)。

那是我最后一次在剧场看小莫的演出。尔后几年,有时在大银幕看见小莫,始终觉得他无可替代。他的魅力与清澈的双眼、明亮的外在无关,而是他一入戏,就进入自转状态,旁人如我亦随之抵达心底的湖泊,再经历一次暗黑,直到繁花明媚。

反应

 

文教

大马优秀青年作家奖 翁菀君荣获首奖

(吉隆坡17日讯)著名大马文坛作家翁菀君荣获“第14届马来西亚优秀青年作家奖”首奖,获颁8000令吉和奖状。

这项由华总主催,华总文化委员会主办的青年作家奖,原本2年一届,因疫情延后颁奖,今日采用实体及线上的方式举行。

翁菀君是以两本著作即《月亮背后》和《文字烧》脱颖而出。工委会邀请3位作家担任评审,分别是马大中文系主任潘碧华博士担任主评,作家周锦聪及方路。

华总会长丹斯里吴添泉指出,此活动是配合“马华文学节”而举办,目的除了鼓励华裔青年从事文字创作,表扬优秀青年作家,提高文学水平及作家社会地位外,大会也强调参赛作品内容必须反映我国社会现实和具有国家意识。

他强调,身为国民一分子,不论是华裔或是任何种族,都必须具备和拥有正确的国家意识,尤其是对于身为国家“独立后代”的年轻一代,这个传承与国家意识是重要的。 

他提到,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发表的有关种族性言论和其思维,对其所著新书的书名《抓住希望:为新马来西亚继续奋斗》是充满自我讥讽、矛盾与背道而驰的,如果是根据其逻辑或意识形态,国人将看不到这个国家的希望在哪里。

“他(马哈迪)最近在其新书推介礼上所发表的‘大马华裔同化论’,是一个无法反映我国现实或真实面,以及欠缺国家意识的主张。”

吴添泉指出,马哈迪不论是在60年代撰写的《马来人的困境》或是今天新著《抓住希望:为新马来西亚继续奋斗》,个中论述都离不开“马来人为先”为核心的种族眼光,充满偏颇与偏见,缺欠具全民化和多元化的国家意识。

颁奖典礼今午在华总大厦丹斯里古润金大讲堂举行。出席者包括华总永久名誉顾问兼华总文化委员会主席陈达真、华总副总秘书杨有为、中委陈俊杰、文化委员会秘书柯淑华、大会主评潘碧华博士及华社文化工作者林清福、吕育陶及苏维胜等多人。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