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英文教数理进步的关键?/周若鹏

英文谚语说:你无法教老狗新把戏。老狗的脑筋难免比较僵,只会玩年轻时的 旧把戏,以前是往左翻身就是这么往左翻身,很难训练它改成右翻。如果这只老狗不是下属还是老板,你休想改变什么,它以前这样耍你,现在也一样。

首相敦马哈迪医生再次倡议以英文教数理,此措施曾于2003年施行,成功团结华巫社群,一致反对;根据2007年美国教育部国际数理趋势研究报告,实施期间,我国学生的数理水平下滑;后来计划终于在2012年废止。



我先说我的立场:我没有立场,不赞成也不反对。为什么呢?我是独中生,当年用三语学数理,国文用以应付SPM,华英应付统考,仍觉游刃有余。不管用英文还是马来文学数理,也只是一种媒介语,实在太轻松。大家的脑子构造差不多,再者,学生比我这只老狗年轻,只要有学习的意愿和用功的动机,用什么语言学什么东西都行。

提供学习语文的环境

敦马想一举两得,即学数理同时又提升英语能力,用心良苦。他认为在国际上英文是数理方面的主流语文,让学生早接触、多接触,有助于加强他们的竞争力。基本上道理没错,但不见得最有效。要掌握任何语文,最有效的办法是提供学习该语文的环境。我弟弟刚生了个小孩,未满一岁,已在咿咿呀呀的尝试沟通(很可爱哟!),不久后他就会讲话了。究竟baby是怎么学会讲话的呢?就凭观察、聆听以及沟通的需要,家庭提供他学习母语的环境。

如果什么语言也还不会的婴孩能学会说话,那么,每个人都能学习新语言。我最近认识一俄罗斯朋友安哲丽娜,通晓四语,中文能读能写能说,因为在台湾生活15年。如果我把你丢到非洲吃人族去,我保证你五分钟就学会用他们的语言喊:“不要吃我!”(若学不会的话,你也没法子找我算账了。)



那么,我国学校数理科能提供英语环境吗?首先要问师资“足秤”吗?毕竟老师是制造环境的主角,必须先培训老师;那么,我们又有培训老师的师资吗?能及时为老师建立学习英文的环境吗?坦白说,以我个人观察,一般国人的语言能力十分悲观。如果老师还是需要不断借助母语讲解数理,那么想在数理教学过程中提升英文,是空中楼阁。

学生更是两头不到岸。学生学数理,除了获取一般知识以外,其实最大好处是锻炼逻辑思维。英语不够好,却要以英文去明白数理内容,不是等于在逼学生放弃学习吗?放弃思维锻炼,恐怕最后会变成丧尸般盲从扎基尔的信徒。

我最近刚读了一篇中文的科学报告,谈的是武汉病毒。英文是主流,但中国人用中文做研究;俄罗斯人用俄文教学、德国人用德文,都在科技领域成就斐然。2007年美国教育部研究报告中,我们的排名落后,并无研究成因。或许敦马该想想,我们会落人后,并不是用什么语文教学的问题。

为了国家的未来,政治领袖是时候学学新把戏了。

反应

 

言论

店铺招牌·语文景·语文服务/林国安博士

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最近闲逛吉隆坡武吉加里尔柏威年商场,发现许多店铺的招牌全是中文和英文,不见马来文。他在脸书附图发帖,慨叹自己仿佛“身处中国”,还质问“这里是马来西亚吗?或我们已成为中国一部分?”

马哈迪也表示他理解店铺招牌是为了吸引中国旅客,但是不应凸显中文,我们的国语是马来语文。

其实,马哈迪的“发现”是后知后觉的。“中文招牌”(指的只有中文或突出中文字体字号的招牌)的存在已有一段时间。事缘冠病疫情,许多本地餐馆停业,疫情过后不再复业,而被中资餐饮店铺取代,于是“中文招牌”如雨后春笋,林立街头巷尾。如“永香老铺”、“蜀香十里”、“重庆老火锅”、“五千年·FTY·三国店”等餐饮店招牌,尽见中文,或中文字号大且醒目,显然不符合市政局的招牌条例与标准吧,怎的允许存在?

名牌专卖店不见干预

还有超级商厦里的CHANEL、GUCCI、LOUIS VUITTON(LV)等国际品牌专卖店的招牌也没用马来文,怎不见以捍卫和监管马来语文公共使用为己任的语文出版局(Dewan Bahasa dan Pustaka)的干预?

笔者无意参与对马哈迪的“发现”及其感受和意图的批判,仅从应用语文学的视角,略论店铺招牌与语文景观和语文服务的关系,或有助于反思事态的本质。

店铺招牌是“语言景观”的重要因素。所谓“语言景观”(Linguistic Landscape),主要指公共领域或公共空间可见的书写形式语言文字的应用,包括典型的街道路牌、店铺招牌、公共广告、建筑物标牌、寺庙楹联,以及非典型的海报、横幅、标语、产品包装、墙壁涂鸦等。

语文景观除了提供特定事物信息意义,其背后还内蕴族群权势关系、身分认同、语文地位、意识形态、经济效益等象征意义。我国市政局规定各类店铺招牌必须显示马来文,而且对招牌上各类语文的使用,如位置、字体字号比例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就是对上述语文景观象征意义的维护。

不过,国际品牌和中资餐饮店铺的招牌,体现的是对企业品牌文化和民族语言文化主体性的坚持,对丰富社会语言生活、形塑文化多样性,促成多元文化交流融合,是有所助益的。至于语言地位、意识形态与文化多样性、文明互鉴之间的权益如何平衡,是可以深度协商解决的。

为客户做好“语言服务”

招牌是广告的一种形式,其语文使用属于广告语文的范畴,是文字、语音、词汇、语法的综合结构,为目标客户群提供语言服务(language service),引导消费,从而起着语言文字的工具价值、文化载体和经济效益的作用。

店铺招牌既然是为目标客户群提供语言服务,就须要遵循一定的规约。首先,传达事物信息,语言文字必须明确无误,不能“挂羊头卖狗肉”。例如马哈迪脸书附图所示售卖非清真包点店铺的招牌,服务对象是非回教徒,如果强制附加马来语文说明,岂不多此一举且犯忌?

其次,店铺招牌反映品牌信誉,特别是百年老字号,早已做到“童叟无欺”,深入人心,谁在意缺这少那什么语文、字体字号醒目不醒目的。

总的说来,店铺招牌适应市场需求和企业营运规则,为客户做好“语文服务”,彰显语言文字的工具价值和经济效益;而在多元民族社会,招牌作为“语文景观”,是各民族语言文化的汇集,社会语言文化生活呼唤语言景观缤纷多姿,百花齐放春满园,促进民族融合,社会和谐。因此,实在无需因为政客的蓄意挑衅而引发种族和语言问题的争议。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