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看一看宗教以外的慈济

“慈济50年了,为什么你们都不知慈济在做什么呢?”悠悠一叹。

语音一转,证严上人大智大慧的解读:“可见慈济不是靠宣传的,是实做出来的。慈济一路也没有想怎样宣导,对的事、去做,就对了!”



不久前,《南洋商报》执行总编辑黄兆平携同资深专题作者吴梅珍,一众18位媒体人赴了一场题为——宗教以外的慈济。

我眼写我见。一个旅程,两双眼睛,两颗心,带你洞察不一样的慈济。

大马、印尼、香港媒体高层参访慈济精舍后,与证严上人(前排左7)交流后合影。中排左5为《南洋商报》执行总编辑黄兆平。
大马、印尼、香港媒体高层参访慈济精舍后,与证严上人(前排左7)交流后合影。中排左5为《南洋商报》执行总编辑黄兆平。

震撼心灵之旅

文:黄兆平

若非不久前有幸在台湾花莲参与3天的“慈济行″,耳闻目睹慈济基金会的四大志业,实难以理解一个宗教团体在大爱和助人的基础上,所发挥的惊人力量和巨大贡献。



在大马,慈济已近乎家喻户晓的宗教团体,但相信仍有不少人如我般,对它的了解也许不多,或只知道它是乐于助人救灾的宗教团体。

从事媒体工作多年,曾赴国外出差,采访任务从未与宗教团体有关,此次竟有机缘一窥慈济的奇迹,诚属难得之外,此行给我的特殊印象,深烙心中。

弘扬大爱助人精神

没有正确的理念,慈济不可能有今天的奇迹。没有慈济创始人证严上人和众多慈济人的大爱和始终不渝的助人精神感召,慈济在慈善、医疗、教育和人文四大志业,也许难以取得令人惊叹的功绩。

听随行的慈济志工说,慈济是结合佛教、儒家和西方理性主义为主,很科学不迷信,是很入世的宗教团体,慈济人的捐献是出自诚信和付出,不为私利。相信秉持这样的宗教理念,使慈济广受各阶层认同,不论学识高低、富贵贫贱纷纷投入慈济怀抱,心甘情愿,真心诚意出钱出力,为社会做点善事,为有需要伸出援手,使这个成立50年的宗教团体经在逾90国家成立分会,弘扬慈济的大爱助人精神。

这可是当年年少出家为尼的证严法师,一步一脚印的成果。

重环保身体力行

走访了慈济的环保教育站,被其回收垃圾制成的各成物品,包括救灾用品所深深感动。蓝衣白裤慈济志工各地救灾所用的被单,都是用回收物再循环而来。证严上人居住的静思精舍的耕地,绝不用杀虫剂,栽种出来的蔬果美味清甜,反映出来慈济极度重视环保。

在台湾的7所慈济医院和诊所,并非募款建成的,而是众多善长仁翁自动自发捐献下相继设立,真正贫病者可享免费的医疗服务。

而在医院驻诊的医生院长,不少医术顶尖的专家,还常受邀到各国发表医学演讲,更为不少贫病者治好顽疾,重拾对人生的信心。

更动人的是,慈济大学副校长曾国藩教授讲述的“无语良师”,往生者捐献大体供医学教育用途的感人事迹。这是很震撼人心的一堂课,让人对生老病死有很大的感悟。

在大马建国际学校

慈济对教育高度重视,不仅在台开办慈济大学和中小学,更在印尼建设中学,接下来还会在大马建国际学校,据了解收费会比一般的国际学校便宜。

台湾商人侯博文在招待大马媒体的晚宴上说,当年台湾九二一大地震,很多学校毁于一旦,在上人的感召下,他毅然免费提供钢筋,在短时间内重建学校,让学子继续学业。

慈济的救灾事迹和效率,备受各国赞叹。参与救灾的慈济志工,铭记证严上人的“我们要站在受难者那边来想”,救灾行动义不容辞,刻不容缓。

分享救灾事迹交流会上,两名救灾经验丰富的志工王运淞和陈祖淞都是高学历的青年,陈祖淞是大马人,拉曼大学毕业,在台考取硕士文凭。他们冒险的救灾经历,除了难以想像,不禁自问究竟是什么令他们能如此义无反顾?应该是王运敬说的:慈悲心!

他们的一个理念,令我牢记至今。全球约有6000万难民,很多孩子被炸弹夺走家人和家园,他们心中只有“仇恨”,慈济请当地老师给他们教育,否则这些小孩日后会做出很多恐怖袭击。因此,慈济其实是在做着预防更多恐袭的工作。

3天之旅虽短,心灵上却感到收获满满,慈济的爱心和善心,却给人类带来那么多改变、祥和和温暖。期望随行的本报同事这篇深入的报导,能让更多人多点了解慈济给社会散发的光与热。

火车上的饭盒,默默叙说着,慈济基金会与精舍在财务上是清楚划分的。精舍的常住师父都是自给自主,奉行“一日不做,一日不做”的静思家风。
火车上的饭盒,默默叙说着,慈济基金会与精舍在财务上是清楚划分的。精舍的常住师父都是自给自主,奉行“一日不做,一日不做”的静思家风。

火车上的素便当

文:吴梅珍

火车轰隆隆载着刚结束了“台湾花莲慈济”参访的马来西亚媒体团,往台北方向驶去。

傍晚,近5时。

负责带领媒体团的慈济师兄姐在火车上给18位媒体人分发精舍师父特别准备的素食便当。

看到便当的食物,感觉温馨和感恩。

但是看到便当盒的盖子,我笑了……

盖子上写着:“空盒请送至各分会,统一回归静思精舍”。

如此的爱物惜物,如此的克俭持家,便当上字条传递着静思精舍的精神,在财物管理上,基金会与精舍可是一清二楚的。

也是走过这一回,才懂静思精舍虽被划为全球慈济人心灵之家,可是,道场里修行的证严上人和常住师父都不接受供奉。精舍是本着《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修行概念,克勤克俭,自力更生是静思家风。

不拿捐献过生活

简单些,就是,师父们不拿慈济的捐献过生活。他们修行靠自己。

若慈济基金会是一个人道救济的后援组织,那静思精舍展现的则是做人的根本。

因此,两天一夜行程,走过花莲慈济医院、慈济教育志业、静思堂。但最爱的还是静思精舍的半日游。一个小时与证严上人对谈,是难忘经验。惟,更喜欢精舍体现出来的环保惜物精神——不花俏、不哗众取宠,默默奉行,让人敬重!

大马媒体团在苹果旅游李桑(白衣者)的统筹下,前往精舍拜会上人。
大马媒体团在苹果旅游李桑(白衣者)的统筹下,前往精舍拜会上人。

慈济精神·一双公筷

公筷公匙。以前老觉得公筷是西方产物,以一顶“卫生”大帽子压下来,实际却是在分隔人类情感。

人在精舍,精舍早餐就如常住师父所言,若要照顾600多人的口,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资源投注在膳食管理上,可能有些常住师父就必须缺席一些早上的开示早会,因此,上人就决定早膳从简,就是自制蒸馒头配一份热饮,可是,因海外媒体到访,上人特别加菜,因此今次早餐特丰富,有馒头、咖哩蔬菜、杏仁茶、麦荞面,还有一碗粥。

每一道料理边都搁着一双公筷。

当一个被剥分着吃的馒头滞留碗内,师姐会促请同桌人分享吃完,这里奉行一点一滴都不浪费食物。小至碗里遗下的汁,都会倒回锅里,处理再制。所以,公筷就是保持食物的干净无染,循环再食。为了确保食物无菌,桌子会反覆消毒。

《明报》周刊曾在《厨余》专题报道提及:“香港每日运往堆填区的9000多吨垃圾,当中4成是食物。”回头再看一看,厨房里的垃圾桶和世界高呼的粮食危机,精舍一双公筷,是第一个当头棒喝。

公筷公匙,不让食物顷刻变“厨余”。爱惜食物,从公筷开始。
公筷公匙,不让食物顷刻变“厨余”。爱惜食物,从公筷开始。

··水槽里的一桶水

扭开水龙头就有水已是城市人理所当然的生活形态,虽然偶尔制水,但是人们依然没有“水源危机”的概念,非得来到最逼迫时,人人都当它是危言耸听。

看看精舍的省水方式。

从女厕走出来,自然走到水槽洗手,但看到每个水龙头下方都搁置一个水桶,原来是用来盛载洗手后的水,循环再用,可以用在浇花浇菜上。

许多不起眼小细节,譬如新佛堂的自然采风,所以室内没有安设冷气机,同时窗户设计,有单扇、双扇门及防蚊门等多层设计。精舍空间,若无人使用,则会关灯节源。
许多不起眼小细节,譬如新佛堂的自然采风,所以室内没有安设冷气机,同时窗户设计,有单扇、双扇门及防蚊门等多层设计。精舍空间,若无人使用,则会关灯节源。

···一张纸

与上人对谈,特针对“世界越来越动乱,治安越来越糟”向上人请教,问上人:“慈济50年里,是觉得人心愈善,或愈恶?”

上人问答:“恶劣只是风气,只在这样的时潮里,但人的本性是善的,这个时代大家都是低头族,他们无法抬头看回真实的自己,很容易被掌中心的这一片迷惑掉,所以更需要有正义的声音呼叫他们下来,要不然会一直沉溺下去。”

后来,问台湾师兄姐,上人会用电脑吗?

他们答说,以前上人在准备第二天的开示功课,都是先用铅笔轻轻写,前后两页写完,再用胶擦抹去,接着循环再用那张纸,还是用铅笔,只是,这回是大力的写,压过前一回字迹,接着,用同一张纸,最后是用原子笔做抄写。一张纸,最少循环写上6次。

因爱护纸张和树,后来,上人学习使用iPad做备课。

证严上人的口头禅:“做就对了!”
证严上人的口头禅:“做就对了!”

····志工早会见闻

每一天清晨7时,上人必定聆听各部门的志工报告。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医生提到他出席一场医学研究会,并在逗留期间参观一座古迹,由于古迹正进维修,也向前往参观游客收取入门费约15美元(约66令吉),可是,该志工却因慈济之名,得以免费入场。

当该志工一脸欣喜回报上人这小小的慈济人福利,上人即徐徐的说:“哎哟!你怎么这样小气,人家正在维修古迹,你不应该以慈济之名,省下这门费,反而应该要给150美元(约660令吉)。”

全场哄堂大笑。不是笑师兄被训,而是,师父言下之意,又是一个好大的棒喝。

明日:

慈济医院设立脐带血库的宗旨是针对有需要的人做“造血干细胞移植”,并非进行人体试验。

台湾直击报道:黄兆平、吴梅珍 摄影:吴梅珍、慈济提供

反应

 

雪隆

隆市政局拟与慈济 联办活动宣导环保

(吉隆坡29日讯)吉隆坡垃圾量逐年递增,隆市政局处理垃圾费用开销相对提高,平均每月1400万令吉付费阿南弗拉公司,专门处理垃圾和清洗沟渠。

隆市政局咨询委员梁爱君今日发文告指出,根据隆市政局数据统计,2022年吉隆坡垃圾总量高达69万9694.98 吨,2023年暴涨至81万7703.11吨。

调查显示,民众惯性把垃圾、树枝枯叶、污油丢弃沟渠,油垢污染环境,堆积物导致沟渠水流无法疏通,是爆发吉隆坡大水灾的其中一个因素。

梁爱君日前出席首次由蕉赖分区DBKL和蕉赖区居民代表委员会(MPPWP Zone Cheras)联办Temu DBKL @ Cheras 活动 ,与出席者交流时披露。

这场Temu DBKL @ Cheras活动日前在Taman Pudu Ulu公园举办,也邀请慈济参与摆设展览摊位,推动环保教育讲解工作,吸引逾300名公众参与。

她说,慈济即场处理公众携带的旧衣、旧书、玻璃瓶、废铁等资源回收物,公众积极配合,携带环保回收物交给慈济处理,物资总量达450公斤。

梁爱君指出,这场由隆市政局与慈济首办环保公益活动,取得良好互动,公众积极向慈济志工讨教环保有效方式。她将考虑未来与慈济续办活动,到隆市各个社区推动环保宣导,教育民众灌输减少垃圾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梁爱君说,隆市政局数月前在人民组屋推出1社区1回收站(1C1R)计划,鼓励当地住户或民众,递交环保回收物到指定回收站兑换积分,换取面粉、食用油、白糖等基本生活用品,或凭积分扣除屋租。

此外,私人企业机构也参与活动,安排罗里上门载走回收食油的服务,每公斤回收油可获3令吉回酬。

梁爱君呼吁有意参与资源回收活动的人士,可以致电吉隆坡市政局卫生和环境部,热线 03-21092145,询问详情。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