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独家】20亿中资项目
鲁海丰产业园疑遭冒名牟利

鲁海丰项目堪称北马区投资额最大的中资项目,极受关注。

(槟城19日讯)投资额达20亿令吉的吉打州鲁海丰综合农渔产业园,被誉为我国史上最大的中国农业投资项目,由于此项目极受瞩目,有人疑已利用这项目的名义来集资牟利,超过4500人被活动吸引,其中恐有人受骗。

《南洋商报》是4月初在社交媒体上发现一个自称LHF Marketing的群组积极集资,更自称可以每个月给予投资者18至20%利润。记者隐姓与负责人接洽时更被告知,只要介绍人进来,就能获得对方一半投资金额的20%。



据记者所见,不少人在分享这个贴文之余,更要求私讯,以获取更多投资资讯。

接洽期间,记者一直表示担心,对方则大派定心丸,指“这个不是赌啊”“计划已经开始了啊”“这个project (计划)很多报章都有(报道)啊”。

此外,当记者要求出示公司注册或名片时,对方更在私讯过程中提供公司网站,并贴了一张香港注册的公司注册证书。

惟,记者调查后发现,该网站确实属于鲁海丰总公司,因此,若没有进一步求证,民众很难辨识真伪。

另外,记者查询后也发现有关的香港注册的公司注册证书其实是假的。



目前有关贴文获4500多人关注,不少人更要求私讯。

贴文地址查无此地

本报也根据贴文中的地址,按图索骥地去亚罗士打查看,结果无论是卫星导航或询问当地人,都没有这个地点,换言之有关地址根本是虚构的。

另外,负责人由始至终没透露本身的名字,记者查询下发现,有关面子书账号其实是4月8日才设立。

被冒名利用的吉打州鲁海丰综合农渔产业园是目前北马区投资额最大的中资项目,产业园的项目计有国际码头、水产品交易中心、加工厂、冷链物流、造船及维修、商业中心,以及补给站等,一旦投入运作,将成为中国与印度洋之间,最主要的远洋渔船集散国际渔港。 

来自中国青岛的鲁海丰集团是一家中国知名民营企业,80年代投入渔业后,90年代初便开始大规模地发展出完整的渔业产业链,业务包括海洋捕捞、养殖、加工、仓储、市场销售、酒店餐饮及高端休闲旅游业。

据了解,该集团总人数为3000人,每年营业额约5亿美元(22亿令吉),成为中国渔业综合领域佼佼者。

该公司加工品逾70%销售到日本市场,接着是美国、欧洲及韩国。

管鲁海丰已表明没进行集资活动,但对方称若不相信他,可以去报警。

用激将法鼓励质疑者报案

建议民众报警,不法分子使出激将法!

据记者所见,部分网民在社媒上对有关集资表示质疑,负责人却留言“请马上报警,和国家银行说我们公司骗你钱”、“报警后请把报案纸发给我,我要交给我们的老板处理”。表现得煞有其事。

另外,记者隐姓与对方接洽时,后者更怂恿记者注入最高的投资额,即人民币2万(折合1万2900令吉),这样才能赚得更多。

大马鲁海丰澄清没集资

大马鲁海丰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李斌在接受记者电访时澄清,公司并没进行集资活动,希望民众提高警惕,以免受骗。

另外,目前有关计划尚未动工,因此集资负责人声称的“已经动工”,并不属实。

该公司负责人之一的陈伟栋表示,他们将就此事向警方备案。

集资项目还有本身的投资蓝图表。

记者与对方对话记录记者:记  对方:答

记:Pm pls….如何投资?最低投资多少?我refinance 后有30k比较松动。可以投资吗?因为12月结婚要钱,回酬多少?如何投资?风险高吗?

答:我们是10年计划,所以给的回馈比较少,每个月18%而已。这个计划是和中国大企业合资的。

记:所以我要如何投资? 我没有那么多钱,30k可以吗?进钱给你怎样进勒?

答:计划已经开始了的。可以说是没有风险。钱是直接安排给我的老板。安排之后我们会给你一个 Bond Certificate。不过,我们的投资计划没有这样高的配套。我们是以人民币计算。RMB 1000 = RM 645、RMB 3000 = RM 1935、RMB 5000 = RM 3225、RMB 10000 = RM 6450、RMB 20000 = RM 12900。

记:Sorry ,我打工仔而已, 屋子再抵押就是为了老婆本,讲真的多少会担心。你的公司是什么名字。有网站看看资料吗。谢谢?

答:m.qdlhf.cn

记:Ok。那么,我那一点钱试试看先。3000先可以吗? 进哪里给你?

答:你是要投资3000人民币的是吗?记者:Rmb 5000对方:OK, 这样是 RM3225。

记:Errrrrr…..如果我找人加入,我有得赚吗?

答:第一层20%、第二层10%、第三层5%、第四层2.5%,第五层和之后1%。这个是我们的配套。你投资是RM3225,如果你招人来投资,比如说那个人投资 RM6450 ,你只可以拿他RM3225的20%佣金。明白吗?

记:明白了。谢谢你。我看我这两天进钱给你。希望不会亏,也不是骗人的。拜托了。

答:这个投资计划刚刚开始,project 已开始了。亏是肯定不会的。

记:好,我就赌一赌!

答:这个不是赌啊……project 已经开始了啊, Facebook里面我有分享那个填海的情况了啊。这个project 很多报章都有啊。我是比较建议你投资人民币20千的配套,因为接下来你找的人,他们所投资的你都可以拿到。

记:先尝试一下。所以不敢那么多钱。等看了ok了。我就放多一点看看

答:肯定有回馈,没有你就直接报警。回馈是每个月7号前会进你的指定银行户头。

反应

 

财经新闻

【独家】商界:勿忧中资涌入抢市场 马中企业可互利共赢

独家报道:张燕苹

(吉隆坡9日讯)与其担心大量财雄势厚的中国企业进入大马,“卷走”本地人的商机和就业机会,倒不如思考如何与中资合作,扩大经济蛋糕和分一杯羹,互利共赢。

近期,有关大量中资入驻大马或将带来弊端的说法此起彼落,而副首相拿督斯里法迪拉日前指中国今年在大马的直接投资增长28.8%,投资领域覆盖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科技和清洁能源等重要领域,更加深了一些本地人的顾虑,担心这股发展态势若蔓延下去,迟早会卷走本地专才和人才,甚至也引发了本地工作岗位被抢走的担忧。

抱持这类悲观论调的市场人士认为,中国企业长期积累的规模优势,在进入大马市场时具备明显成本优势,以工业界的中型企业为例,在中国本土可能达到数亿元的规模,而进入我国后是大规模企业,对本地企业构成强大的竞争压力。

然而,商界领袖向《南洋商报》指出,我国其实有自身完善的法律体系和监管机制,来保障市场的公平竞争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与其一味悲观和负面的看待中资进驻,倒不如探讨中资带来的各种好处,以及如何与中资合作,共同增长。

政府密切监督市场

他们指出,在任何商业活动中,可能会存在个别不良企业的不规范行为,但这不能代表整个中国企业群体,也不能将其夸大为普遍现象。而且,大马政府和相关部门也会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以维护市场秩序。

此外,政府应鼓励中小企业拓展海外市场,逐步提升品牌国际知名度,融入更广阔的市场;同时,通过官联机构推动与国际企业的合作,创建资源共享平台,帮助本地企业扩大规模与影响力。

自我增值应对外资挑战

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中总)总财政拿督孔令龙表示,与其担心外资包括中国企业的进驻会威胁本地企业,不如思考如何与它们合作。

资源互补共同发展

他说,作为“地头蛇”,本土企业对本地市场更为了解,而外资企业可能在技术上占优势。这种情况下,合作而非对抗,或许是更优的选择。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对市场的洞察力,与外资企业共同规划和发展市场。”

然而,如果本地企业固守过去20年的产品和模式,不思改变,那将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孔令龙坦言,我国企业普遍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不足,研发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甚至不到1.5%。许多企业宁愿成为代理商,而不愿在研发和创新上投入资源,这是一种危险的趋势。

因此,本地企业须加强自我提升,尤其是在技术研发和价值增值方面。只有通过不断增值,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如果我们一成不变,就只能成为竞争的失败者。

他说,我国是一个自由经济体,但本地消费市场规模有限,加上人口数量不多,因此必须依赖外国投资来推动经济增长、增加税收和创造机会。

他说,然而,外国企业,尤其是中国企业的进入,可能会对本地中小企业的竞争力产生影响。

“如果马来西亚的中小企业缺乏竞争力,外国企业的进入确实会带来冲击。但这种情况并不仅限于中资企业,其他外资企业也会有类似的影响。”

他提醒,如果只是被动地担心被取代,而不寻求进步,那问题只会加剧。

“过去也有成功案例表明,与外国企业资源互补、协同合作,可以实现双赢,这是马来西亚中小企业需要努力的方向: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同时,开放心态,与外资形成友善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经济发展。”

提高技能应对人才战争

马来西亚职业培训官协会主席温斯钦提到,随着免签证政策的推行,预计将有更多外国投资者到来。

对此,我国中小企业应积极提高自身竞争力,专注于创新和技术升级,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财政援助和咨询服务,克服资金、营销和资讯通讯科技等方面的制约因素。

他说,在人才方面,应持续提高技能,特别是在数字科技和清洁能源等新兴领域,以满足市场需求。

提高劳动力素质

对于在中国企业入驻是否会加剧本地市场竞争?他认为,确实可能在某些领域,尤其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引发竞争。

“但我国政府对外资企业有明确的股权政策和本地参与要求,鼓励本地公民和外国投资者合资,以此确保本地利益。同时,外资企业的进入通常会伴随着技术和管理技能的转移,这有助于提高本地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温斯钦指出,政府在提高本地企业和人才竞争力方面都扮演着关键角色。

“如,通过国家工业 4.0 政策发展由人才、流程和科技驱动的更智能、更强大的制造业。

此外,政府也提供财政援助、技术培训和市场推广支持帮助中小企业克服挑战,提高竞争力。

在人才培养方面,政府专注于技术和职业教育培训,旨在缩小技能供求差距,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人才。他也强调,全球化的趋势和无国界经济确实改变了企业竞争的核心逻辑,未来企业之间的战争本质上是人才的战争。

“政府需要在教育、签证、税收等方面创造有利于人才流动和发展的环境,确保本地企业和劳动力从中受益。”

“通过加强本地企业的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可以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鼓励马企拓展海外市场

对于中资大举进驻,优大经济系教授黄锦荣博士则抱持较为谨慎的看法。

他形容中国和本地企业的实力对比,如同重量级和轻量级选手在同一擂台竞争,作为“轻量级选手”的本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可能会被“打得体无完肤”,被迫退出市场。

“有人或许会说,这是因为它们自身竞争力不足,是‘理所应当’的结果。但事实上,本地企业的生存环境已经受到了不平等的影响。”

他说,如果本地企业因此失去生产能力、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最终可能导致本地企业完全丧失发展空间,转而只能为外资企业打工。

因此,关于本地企业应保持乐观心态,并积极主动出击与中国企业合作的建议,黄锦荣认为,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方向,但需要保持理性和谨慎的态度。  

“确实可能会有一些本地企业尝试与中国企业合作,尤其是那些并非单纯以马来西亚市场为目标的中国企业。然而,这种合作更多会发生在本地的大型企业与中国的大型企业或央企之间。

“我国的大型企业,特别是国企,有一定的规模和资源,能与中国企业展开对等合作。而对于本地的大部分中小微型企业(占企业总数的70%以上),与大型中国企业合作的机会较为有限。

差距大易受制于人

“实际上,中小企业在与规模更大的合作伙伴进行合作时,往往处于劣势。例如,有些中小企业原本是中国企业的合作伙伴,但由于双方体量差距较大,合作过程中很容易受制于人。”

黄锦荣认为,更有效的做法是,政府相关政策应支持企业“走出去”,因为只有拓展海外市场,企业的规模和影响力才能够真正扩大。

“在更广阔的市场中,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资源,这对于推动中小企业成长尤为关键。”

“我们应该鼓励我们的中小企业加大出口力度,逐步融入国际市场。通常情况下,企业会先从出口入手,通过建立海外市场的标志性节点,逐步提高品牌和产品的国际知名度。”

“接下来,可以通过官联机构的支持,推动企业与不同国家的跨国企业开展合作。通过这种跨国合作的形式,形成一个国际化的合作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增长机会和资源共享平台,这也是政府长远的方向。”

视频推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