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育强华小校地的启示/庞萱

吉打州司南马育强小学,由于学校地主的后人入禀法庭索回校地及索偿,亚罗士打高庭判决地主获胜,育强小学须于3个月内搬迁及拆除校舍。消息传出后,举国华社震惊!这是华小先贤“口头献地”引起争产风波后,首个不利华小的判决。

育强华小董事长表明将上诉到底,并申请暂缓执行判决。他呼吁师生及家长无需惊慌,学校暂时不必拆除及搬迁。



私人校地分4类

根据2008年马华全国华小校地调查报告表数据,在879所半津贴华小校地中,属于私人校地的约可分为四类,即一,有口头承诺、没有证实文件(31所);二,没有献地承诺(18所);三,没有文件证实地契捐献给学校(16所);四,私人拥有(2所)。

在411所全津贴华小校地中,有口头献地承诺,没有证实文件的有2所。

换言之,全国1290所华小中,校地属于私人拥有者至少多达69所。

至于其他校地拥有权不明确者亦不在少数。有关学校领导人实有必要进行深入检讨校地主权的归属问题,使其明朗化以便后续跟进工作。不然,这些华小一旦校地主权改变,或是献地口头承诺变卦,学校随时就有可能面对育强华小的同样命运!



华社当务之急是支持育强学校的上诉及申请暂缓执行判决。无论是在人力、物力及财力方面均需给予最大的支援协助,以冀这所于1926创办,1957年才搬迁到现今校园,目前拥有46名学生和12名教职员的华小能如常上课,不至于让学生陷入无校可读或跨境就读的厄运,这对他们是不公平的。

厘清校地拥有权

其次,育强华小董事部、家协、家长及校友等,尽可能动用当地的人脉关系和社团的协助,进行说服学校献地后人的工作。动之以情,晓以民族道义,为建设华校最乐的情怀及精神,重新看待校地问题,进而一改初衷让校地拥有权有转圜的机会,学校得以继续维持下去。

哪些华小校地主权不明确或属于私人拥有者,学校董事部应立即展开积极行动,厘清校地的归属及拥有权的问题,好让华小校地得到合法地位的明确保障,不至于有后顾之忧的悬念。

最好的做法,便是将校地拥有权转到董事部或信托人名下,确保学校的永续经营和发展,造福莘莘学子。

反应

 

言论

言为心声忌畏缩/庞萱

日前,副教育部长张盛闻出席“2017年立肯学习计划”推介礼后,在新闻发布会的一段谈话,笔者读后有一点感想。

他说教育部提倡并加强国内学生学习英语的政策,是希望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新一代,这不是挑战马来文作为官方语言的地位,更不会影响国人的爱国精神。他还进一步说,当我们提到强化英语时,有人说我们不爱国,其实没有人会去挑战国语的地位,因为宪法写得很清楚,在官方文件和活动上都是使用马来文。



张副部长所说得没错,我国独立半个多世纪以来,从来就没有人会挑战马来文作为国语的地位。这是铁一般的事实,大家心知肚明,没有人会质疑,他大可不必在发布会上多此一说。他只要清楚说明该部提倡英语政策的目的,以及如何加强学生学习英语就足够了,无需多作补充。

或许,张副部长有他的顾虑及考量,因为他的谈话涉及政府事务,尤其是敏感的教育课题,发言谨慎为妙。但,这也反映出我国政府官员或政治人物在做决策或推行计划时,欠缺坚定和鲜明的立场,以及果敢的行动,往往计划推行后成效不彰,无法达致预期的目标。

根据心理学的说法,当一个人在作决定,尤其是重大决策的时候,他的思想意识状态左右他的决定。换言之,他有怎样的意识便有怎样的决定,而后宣之于口便有怎样的说辞,所谓言为心声。意识强烈鲜明者,说话铿锵有力;意识淡薄者,说话闪烁拖着一条尾巴,好为自己预留后退之路。前者对所欲完成的事务除有周详的计划,信心及决心亦是推动他前进的动力。

说话力求简单明白

所以,即使在推展计划时遭遇困难及挫折,他仍会在作出检讨后勇往直前,想尽一切办法克服重重的障碍及困难,直至将计划完成把事情做成功为止。他绝不会畏缩,甚而放弃。



后者则往往对其所推行的计划未做好充分准备时便急于宣布,推行时有心无力;一旦遭遇挫折,他就承受不住巨大的压力而松懈下来。最后不是放弃,便是草草收场!

本文不是针对张副部长个人,而是对一些政府部门发表一点感想。

其实,政府高官公开说话时,切记“言为心声”所传达的意思,求其简单明白即可。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