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外来间谍拿下金正男?/谢诗坚

马来西亚转入2017年竟迎来了一宗扑朔迷离的凶杀案,死者正是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的同父异母兄长金正男。消息传开,世界舆论感到震惊。虽然金正男并没有被其父亲金正日“钦点”成为接班人,但也得到其父亲的照顾,从小出国留学,长大后又回到朝鲜进入公安系统工作。后来因家族关系,他周游列国。

根据资料显示,金正男在间接上获得北京的“保护”,其妻子也长住北京,但他本人则多住在澳门。他对于未能继承父亲的领导地位固然有所失落,有时也在外发表一些评论,对其弟的统治手段有所批评,不过未引发轩然风波,有的是兄弟之间的不咬弦。



莫名其妙客死异乡

本来意见相左是平常之事,而金正男终年在外(1995年后)生活,对其弟的执政应该是不具威胁的,也没有人想到金正男会莫名其妙客死异乡。这个异乡正好是落在马来西亚,也就不可避免成为国际的焦点。

在一方面是马来西亚官方根据应有程序对尸体进行解剖化验,以知其死因和身分后,才交还给罹难者家属运送回国。可是正当马来西亚在忙于应付突发事件之际,突又发生朝鲜驻马大使姜哲指控马来西亚政府与“敌对势力”(指韩国)串谋,违背该国意愿,执意验尸,同时不予领取金正男的遗体。

大马外交部也因之召见姜哲大使,导致大马政府召回驻朝大使莫哈末尼占,双方关系开始恶化。

不受任何国家操纵



紧接着朝鲜驻马大使进一步指控大马警方不查死者死因,只顾着鉴定死者是否是另一个人。他怀疑有人在幕后操纵调查。

我国首相纳吉反驳姜哲大使在外交上无礼,不过大马政府不会因此动摇,它将以自身的法律进行调查,不受任何国家操纵。 

与此同时,韩国政府形容姜哲的指控是“荒谬”及“强词夺理”的,它也否认与大马政府串谋。

为正视听,警察总长卡立指出,被捕的4名嫌犯中,两名女性嫌犯段氏香持有越南护照及西蒂艾莎持有印尼护照,她们承认直接把毒液涂在手上杀人。在完事后,进入洗手间洗手。而另外两名是大马籍司机,也是西蒂男友莫哈末法里和朝鲜男子李正哲。

警方也公布共有11人参与其事,但有者已飞回朝鲜,不易再抓捕。就在疑团未解之际,警方又指控11人中有朝鲜驻马大使馆的二等秘书玄光圣及高丽航空公司职员金旭一,两人同在使馆内。

前者是监督者,负责向大使报告事发过程,警方希望他能走出来。但这位外交官拥有外交豁免权,不能被提控,或只能被列为不受欢迎人物。

但如果马方调查又有新的发现,则说明国际间谍已进入马来西亚活动和干案,无视大马法律,更高姿态指责大马政府“极度侮辱”朝鲜的主权。

此外,大使馆也指责马方根据一个被揭露的闭路电视短片幻想女嫌犯是使用她们的双手向死者脸上涂抹毒液,让人质疑的是这些女性为何在事后尚能存活?

朝鲜认为若是可以用闭路电视片查案,只能说明她们所涂的液体只是在开玩笑,不是毒液;还有其它原因致死死者。因此朝鲜要求即刻释放被捕嫌犯。

除了官方质疑为何闭路电视会外传而在全世界上网是否是真的短片外,也对死者的身分有所质疑,因为到目前为止,死者的亲人尚未来认尸,案件更因而蒙上一层阴影。

图使事件复杂化

其实朝鲜对马来西亚的指责是企图使事件复杂化,而转移视线,从而开脱嫌疑。

但此说十分牵强,大马既然开放给韩朝两国人民旅马免签证,又为何要倒向一边来打压另一方?

当然大马警方在尚未最后确定死者身分时,也不会贸然下定论说死者就是金正男(应该是金正男)。

若朝鲜对其身分有所质疑,又何必急于领回尸体?还有嫌犯中有多少位是朝鲜人?人们也要明白金正恩为何要视金正男为眼中钉?还有我们也不能排除国际间谍在这事件上介入的程度和所扮演的角色,若此先例一开,马来西亚将无时无刻成为国际间谍网的焦点之一。

反应

 

言论

马来西亚民族在哪里?/谢诗坚博士

《当今大马》专栏作家达耶巴南(S.Thayaparan)近日(11月11日)在其专栏,针对公正党巴西古当议员哈山卡林在议会上建议团结政府,集中其资源,以培植“马来西亚民族”一事发表评论,认为“马来西亚民族”的名词如同在表面上铺上金属防锈,而实际上是黯淡的。

马来西亚所设置的种族至上已成为常态,马来人的地位及马来人的定义在宪法上已有所阐明。因此身为马来西亚人,我们或者接受社会契约的概念、马来人至上概念及马来人的特别地位,压下了所有的民主概念或通过投票,以便重新改变传统的政治概念。

我在进入大学后,才了解到马来亚/马来西亚不曾有过马来西亚民族主义这一类的哲学话语,而是一个多元种族生活在一起的地方。

尽管已有原住民或外来移民迁入居住,但因缺乏人才和管治,一切都由英国安排,包括后来成立的马来亚联合邦。

对于各种族人民而言,大家只是参与局部的斗争,例如马共被视为华族的政治斗争。因此,马来亚或马来西亚人未曾真正以马来西亚民族主义的概念,在东南亚掀起政治斗争。

反之,英国为其便利(主要是对矿产和资源的开发),动员处于四分五裂的人群,依据种族的不同而区分工作地点,比如马来人在乡区农耕、印度人在园丘割胶、华人在矿地开采锡矿;加上后来东马的卡达山人及达雅人,就蔚成一个多元种族的大杂烩,共计有40多个种族之多。

整体而言,它起因于宗教和种族的不同,造成马来西亚人民的团结并不牢固。

30年承诺一场空欢喜

直到1990年,时任首相敦马哈迪医生认为时机已成熟,乃大胆地提出要在30年内打造一个“马来西亚民族”。因此,他也订下了2020年宏愿,不但要出现马来西亚民族主义的称号,而且也要把马来西亚打造成先进国(所谓先进国是指国人平均年收入为RM15000的水平)。

可惜在2020年时,我们不但未达标,马哈迪(2003年退休)更是指责其接班人不够精明,才使到马来西亚发展进度令人失望。30年的承诺,换来的是一场空欢喜。

照理马哈迪与当时副首相拿督斯里安华的组合(1981-1998),是可以为国家带来巨大的改变。当时马哈迪希望借助安华的影响力,在政府内注入回教元素,但又不改变其世俗政体。安华被促请循序渐进,不要因宗教的鼓吹而将人民再一次分裂。

但安华在1998年落马后,整个国家的格局就被改写了。

安华的反叛换来马来政治思潮的大转变,新崛起的人民公正党与伊党合作,以及在行动党配合下,在1999年的大选改变了整个国家的政治生态,第一次展示了宗教力量的崛起。

伊党在转打宗教牌下,取得27个国席和执政丹登两州;而巫统在当时依然相信民族主义是万灵丹,结果接下来又是噩梦连连。

安华本来就是个宗教主义的领袖,但他选择加入巫统而不是伊党,结果导致巫伊两党结下梁子。当安华被马哈迪排斥后,才转而致力于与伊党合作,希望通过马来人至上的概念,来巩固马来人的政治主导权。

宗教主导政治方向

不幸的是,安华被马哈迪压得喘不过气,原本以为在2018年的大选能全面翻身,讵料他碰上马哈迪这个克星,圆不了首相梦,反而助长伊党的气焰,使马来西亚的政治加入了宗教元素,而变得更加复杂。

直到2022年,安华才得以从中崛起。表面上看来我国没有大改变,唯一改变的是宗教已经主导政治方向。不论是安华让巫统强大斗伊党,或是伊党力求坐大挫巫统,都是一头栽进宗教政治中,几乎忘了这是个多元种族的国家,也忘了这个国家依然是世俗政体。

长此下去,马来西亚不但无法培植出新一代的民族主义,更无法打破宗教的束缚,而是一直处于政教斗争中。今天的伊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