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规范字不是铁板一块/罗汉洲

2011年6月23日,其时担任大马锺氏宗亲会青年团总团长的锺伟贤说,根据《中国通用规范汉字表》规定,锺姓的规范字是“钟”。

惟锺氏宗亲会却表示了异议,坚持姓锺不能改为姓钟,不管中国方面如何规范,他们就是姓锺。



到了2014年11月,大马锺氏宗亲会在全国代表大会上派发小册子,指出《通用规范汉字表》已规定锺字可作姓氏用,宗亲别再以钟为姓。

除锺姓外,萧姓人也曾有类似遭遇,原来1977年发布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以“肖”代“萧”,“萧”列为异体字,萧姓人不肯接受,几经周折,萧姓人的身分证终于在2013年改回“萧”。萧姓人可谓“抗战胜利”矣。

此外,覆、夥也曾被列为异体字,后来又得以“重出江湖”,夥只作“多”解,不作伙计或伙伴用。

可见中国涉及规范字的各单位如国务院、教育部及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并非是不可商量的单位,如果发觉规范字出现问题,或有众多要求,它们会从善如流,作出更改。

锺字应全面“解禁”



我认为,锺字也应该全面“解禁”,重新作锺怜、锺意、锺爱及汇集解,钟则只作鐘的简体字,若如此,汉字的形容力就更显多姿多彩。

锺姓人在2011年的“兄弟阋墙”,引起我的“八卦”习性,于是写了一篇“漫谈简体字”拙文刊登于本栏(30-6-11)说,把同音异义字归并为一作为规范的做法并不妥当,并例举如欲、慾不该合一为欲,復、複不该合而为复,榦、幹、乾、亁不该归并为干,閗、錶不该列为异体字,不能各别以斗、表代之,因为復、複、幹、榦、亁、乾(乾可作乾坤及乾隆用)各有不同的意思,閗、斗,錶、表也各有含意,不宜混为一体。

我在上周四于本栏重申六年前的看法,并提出让另外一些繁体字“重出江湖”。对汉字规范,在下是门外汉,但我总觉得如果用回更多繁体字,至少也是利大于弊的事。

我认为把含意不同的字归并为一个字,必会削弱汉字的表达功能。相反的,如字形不同,意思却相同的字归并为一则属可取,如惭代替慙、慚;鸡代替雞、鷄;洁代替潔、絜;尝字代替了三个同义异形字;诳代替誆、誑等等都是很好的规范法,不会影响汉字丰富的内涵。

根据含义分别处理

所以我认为规范汉字不宜用“一网打尽”的手法,须根据字的含义分别处理。

除了规范汉字,规范词的用法也同样重要,如其不然,你写本分,我写本份,你写参与,我写参预,有写笔画的,有写笔划,争论起来,这方引经据典,哪方搬出约定俗成,都坚持己方有理,没完没了。

于是中国教育部与国家语委在2002年公布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试行),由于被规范的词极多,难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既标明“试行”,当然是有商量的余地。教育部和语委会尽多语文专家,但他们抱着“贯彻百家争鸣,欢迎不同意见”的态度来处理汉字规范工作,这种谦和与负责的态度值得赞扬,也是使到汉字规范更臻完善的正道。

反应

 

言论

“D”级的安华政府/南洋社论

净选盟在“我们实现变革了吗?”论坛发布团结政府执政2年的期中考试成绩,对拿督斯里安华政府的成绩表现评为45.8分的“D级”,还判定安华的任相表现比前首相敦马哈迪还差,任期最短的拿督斯里依斯迈沙比里更被评选为表现最佳首相。

该组织是根据选举与体制改革、选举承诺、公民权利的提升,以及与前朝政府对比进行评估,对改革承诺与实际存在一定落差,而给出如此偏低的评分。

当然,政敌更是趁机猛踹,认为太不可思议了,还说要是由人民评分,那会是更糟糕的“E”。

其实益普索(Ipsos)发表过“大马人担心什么”的民调也显示,有越来越多人认为国家走在错误轨道,从团结政府执政初期的26%,飙升至2024年3月的47%。

因此,安华对这些情绪悲观民意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顾虑多多畏首畏尾

诚然初期通过协商凑合组成的团结政府,在政策设计,行动策略和路向选择上,会因面对党派分歧而使执政效率有所阻滞。

特别是因未获得“多数马来人的支持”,而削弱了团结政府执政的正当性,也使到安华顾虑多多,因内外交困,而变得只能畏首畏尾。

然而,民意嬗变,言者谆谆,却不能听者藐藐;安华要能正确应对外界的质疑,不要只为了安抚派残旧势力及宗教种族激化情绪而有所退缩,拒绝改革。

坚持多元廉正用贤

因为推行改革新政,就是追求大利,要是面对标榜以马来主流民意为旗号的国盟恣意阻扰,团结政府过度讨好狭隘的民粹,最后终会被反噬。

要知道今日的社会现况,其实是昨日政策的滞后效应,任何政策实际效应的释放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执政任期一幌过了2年的安华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抓紧时机,不能再有优柔寡断。

只有果敢而不畏其难,加速推动结构性的体制改革,坚持多元,廉正用贤,弃绝谬误邪说,让人看到团结政府在任内有所成,才能摆脱“D”级之困的差评。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