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隆新高铁或新隆高铁?/庞萱

自2013年1月马新两国政府领导人举行会晤,同意兴建跨境高铁以来,高铁便成为国内外的热门新闻,纸媒和电子传媒不时作出报道。  

去年7月19日,首相纳吉和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我国布城一同见证两国代表签署跨境高铁谅解备忘录。协议高铁在今年招标,明年动工,预计在2026年落成启用。乘客乘搭全长350公里的高铁来往吉隆坡和新加坡,只需1小时30分钟的时间,较传统公交省时方便又快捷。  



马新高铁全线共设8个站(含大马6站)。我国终站设在吉隆坡大马城;新加坡终站则位于该国裕廊东,即今乡村俱乐部所在地。  

两国应统一名称

 这些年来,稍对马新高铁关注的人士都会发现一个现象,即两国政府和民间对即将兴建的高铁用词并无统一的名称。我国政府和民间都使用“隆新高铁”一词,新加坡则一律用新隆高铁称呼。让人颇感混淆,不知该以何者为准?两个名称似有各自表述的意味。不晓得之前马新两国代表签署谅解备忘录时,是否有对高铁名称取得共识,抑或另有其他的名称?

或许有人以为马新高铁名称只是小事一桩,无关紧要。笔者则不表认同。譬如说高铁今年进行招标时,招标书的名称要列明“隆新高铁”还是“新隆高铁”?或是两者兼用?国际招标书是属于商务法律文件,涉及双方的权益及管理权,任何细节都须注意,马虎不得。

此外,高铁若有统一名称对两国政府处理相关文件及资讯,如终站名称、看板及宣传海报和册子等的制作及书写有其依据。马新两地及国际乘客承搭高铁,需办理出入境手续,填写/输入或申报有关个人资料时,若高铁有个统一名称,既方便乘客又有利于两国出入境作业流程的处理,一举两得。  



马新跨境高铁最终不论是使用“隆新高铁”或是“新隆高铁”,甚或是两者兼用,笔者以为都是马新两国政府就此事进行沟通及协商所达致的成果,有利于促进两地政府与人民的谅解与合作,让马新友好关系又迈进一步。

反应

 

言论

言为心声忌畏缩/庞萱

日前,副教育部长张盛闻出席“2017年立肯学习计划”推介礼后,在新闻发布会的一段谈话,笔者读后有一点感想。

他说教育部提倡并加强国内学生学习英语的政策,是希望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新一代,这不是挑战马来文作为官方语言的地位,更不会影响国人的爱国精神。他还进一步说,当我们提到强化英语时,有人说我们不爱国,其实没有人会去挑战国语的地位,因为宪法写得很清楚,在官方文件和活动上都是使用马来文。



张副部长所说得没错,我国独立半个多世纪以来,从来就没有人会挑战马来文作为国语的地位。这是铁一般的事实,大家心知肚明,没有人会质疑,他大可不必在发布会上多此一说。他只要清楚说明该部提倡英语政策的目的,以及如何加强学生学习英语就足够了,无需多作补充。

或许,张副部长有他的顾虑及考量,因为他的谈话涉及政府事务,尤其是敏感的教育课题,发言谨慎为妙。但,这也反映出我国政府官员或政治人物在做决策或推行计划时,欠缺坚定和鲜明的立场,以及果敢的行动,往往计划推行后成效不彰,无法达致预期的目标。

根据心理学的说法,当一个人在作决定,尤其是重大决策的时候,他的思想意识状态左右他的决定。换言之,他有怎样的意识便有怎样的决定,而后宣之于口便有怎样的说辞,所谓言为心声。意识强烈鲜明者,说话铿锵有力;意识淡薄者,说话闪烁拖着一条尾巴,好为自己预留后退之路。前者对所欲完成的事务除有周详的计划,信心及决心亦是推动他前进的动力。

说话力求简单明白

所以,即使在推展计划时遭遇困难及挫折,他仍会在作出检讨后勇往直前,想尽一切办法克服重重的障碍及困难,直至将计划完成把事情做成功为止。他绝不会畏缩,甚而放弃。



后者则往往对其所推行的计划未做好充分准备时便急于宣布,推行时有心无力;一旦遭遇挫折,他就承受不住巨大的压力而松懈下来。最后不是放弃,便是草草收场!

本文不是针对张副部长个人,而是对一些政府部门发表一点感想。

其实,政府高官公开说话时,切记“言为心声”所传达的意思,求其简单明白即可。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