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校名用简化字乃庄严正道/王介英

拜读杨欣儒先生大作《“钟灵”是简化字唯一的规范写法》,笔者欣慰自己的浅见有知音。杨先生作为研究中国语言文字的钟灵校友,对另一位钟灵校友的文章(拙作《汉字规范与钟灵校名的繁简》)作出回应,显示钟灵校友对母校校名的繁简用字十分关心。

钟灵中学乃大马成立已届百年的名校,校友遍布全球,成就卓越,若校名采用不规范,甚至不正确的异体字,实有损钟灵校名的庄严性。若连庄严的校名用字都不伦不类,闹了贻笑大方的笑话,这让千千万万校友何以自处?如何抬得起头来?因此笔者希望钟灵校方、董事部与校友会应乘举办创校百年庆典,全球校友回返母校参加庆典的机会,认真探讨此事,并作出“正定”校名的决定。



为了避免被不专业的“专家”一家之言所误导,我们应坚持任何建议须有理有据,以权威文件作为根据,以是否要采用规范汉字作为基础。总之,要让中文世界的有识之士,无法挑剔,只能点头认可。

校名源自“钟灵毓秀”

笔者认同杨先生的看法,“钟灵中学”只能用“钟灵”的规范简化汉字,因为“钟灵中学”的命名,源自于“钟灵毓秀”。“锺”依据2013年6月中国教育部与国家语委正式发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只能作为“姓氏人名”使用。钟灵乃校名,非“姓氏人名”,故“钟灵中学”的“钟”只能用“钟”不能用“锺”。这是再明显不过的事,不需争论,也没有什么好争论。除非钟灵当局不跟主流,想自立门户,在自己圈子里搞自己的标准,以成自己的“一家之言”,那自当别论。

一些人对繁体字情有独钟,总觉得繁体字典雅、正统,却对简化字打从内心深处厌恶、排斥,认为它们粗俗、草率,登不了大雅之堂。可是,汉字由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到隶书、楷书的整个发展历程,一直就是简化与繁化交替演进,而以简化为总趋势。

甲骨文专家李孝定教授在《中国文字的原始与演变》中说:“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一种大众传播的工具,人们对它自然有一种(求)‘便’、(求)‘易’的要求…… 那么文字趋于简化,是很自然的。”



他还在《从金文中的图画文字看汉字文字化过程》一文中指出:“简化是汉字演变的主流。”(见李孝定著《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论丛》)

刘又辛教授在《淡淡汉字的规范问题》一文中也说:“从历史上看,由繁向简,是汉字演变的主要趋势。”

文字学家孙钧锡则在《汉字和汉字规范化》一书中指出:“加强汉字的规范化,对于提高我们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交流,对于国家实现现代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与时并进跟随主流

汉字规范化乃中国为解决“一字多形”妨碍汉字学习与使用的问题而展开的文字整理、正定工作。在全球化的资讯时代,文字工作者更为了建立规范汉字字库,以便于电脑有效输入与输出信息而为汉字编码。使用规范汉字已成为大势之所趋,钟灵中学作为杰出学府,岂能不与时并进,跟随主流大势?

总之,笔者主张跟随主流,作为校名的“钟灵”二字,应采用规范简化汉字“钟灵”。

反应

 

地方

申请迁入马口IOI新镇
工委会盼微小献校名

与民宅与商店区毗邻的校地非常适宜。

(马口6日讯)只要提呈“献校”校名,就能向政府申请在IOI新镇建一所华小,目前该区已有一块占地11亩的学校保留地,等待建校申请。“争取马口IOI新镇华校地工委会”于最近已会见了首相署部长拿督斯里魏家祥,部长披露:“我们不必再争取校地了,只要有学校献校名及提呈校名就可。”

该会向华社征求献“校名”,以筹划将州内或附近的微型学校,迁进该段学校保留地,惠及学子,接受新镇未来约80%的家庭将孩子送进该校就读。



工委会主席刘汉贵接受《南洋商报》专访时说,他与执行小组成员在张万有率领下,日前会见魏家祥,并捎来上述喜讯。

他促请州内的微型学校,给该会提供一个校名,即可将学校迁入。

“工委会的任务就是如此简单,目前的难题,是没法找到一所学校的名字。”

“魏家祥说,我们只有将微型学校迁入新的住宅区,才能建华校,不能先争取保留地,以后才建校。”

他说,华社误解,以为申请了校地,就可日后充作建校用途,目前在该区批准建校的园丘淡小,也是从园丘迁入该区,所以才获得批准,还向政府申请300万令吉作为建校基金。



“印裔社群预见IOI新镇的未来发展,并马上申请将学校迁入该区,而华社却不懂掌握先机,总以为华校已达到饱和点,不需迁校为由,而拒绝在这个新镇抢先机。”

工委会主席刘汉贵:“要求华社赐我校名!”

刘汉贵:新镇要建中学启中迁入发展会更好

刘汉贵说,工委会的目标是希望在IOI新镇建一所中学,最理想的是将启中迁入,因为目前启中的学生人数愈来愈少,只能录取启小的学生就读。

“其他地区的学生,如榕吉、马身、阿逸依淡一带的学生,都未获得安排分配进启中就读,而是被政府分配到马身新村的马口中学2校,或中学园的马口中学就读,使到一些想到国民型华中就读的学生失去机会。

“如果启中能够迁入IOI新镇,日后肯定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学生人数才能增加,吸纳更多附近地区的中学生,而启中的原址即可以让给启小,以容纳更多的小学生,两者都会有更好的发展。”

华社不舍放弃原址

他说,可惜华社都不舍得放弃原址,使到启中的发展受到局限。

“我希望附近地区的微型学校,或学校的董家协,本着有关学校的未来发展,以惠及更多的华裔子弟,应作出牺牲,将校名献上,即可申请迁入IOI了,因为没有校名,政府是不批准华校在IOI建校的。”

他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先“霸”校地,建校的基金延后才谈,有了学校,经费固然没有问题,除了政府,发展商与华社都会协助。

他说,工委会将于近期召开会议,让华社决定如何安排校名去申请校地,因为该500亩的发展计划,20年后肯定是人口最稠密的住宅区,而80%的华裔子弟,却要到市区或其他住宅区去上学,到时才来谈建校,校地没有了,就太迟了,或者发展要另腾出较偏远的土地来建校。到时华校也要硬撑去建校,那为什么现在不去争取在住宅区与商店附近,地点适中的校地建校呢?

他促请森州任何一所微型华小献出名字,以迁入该区继续发展,就功德无量了。

已建竣的住宅区80%屋主是华裔。

郑秋才:建华校互惠互利盼微小迁入造福更多学生

在IOI新镇投资经商的村长郑秋才说,华裔购屋者当然希望IOI新镇内会有一所华校,最好是小学与中学都有。

他说,目前尚未有人口,发展商经兴建了800间各类型商店与房屋,10至20年后,肯定是人口蓬勃的新市镇。

郑秋才也是行政议员拿督马尼甘的特别助理,对于印裔社群申请IOI的建校地过程,非常清楚,有关淡小获得董家协成员,以及当地50%的家长们签名同意,才能进行申请迁校计划,原本是3亩土地,过后再申请多2亩,总数为5亩,都通过马尼甘的争取获得批准。

“目前还有11亩地,是属于宏愿学校的保留地(TANAH SEKOLAH WAWASAN),不论任何源流的学校都可以申请,最好的是将附近的微型小学迁入继续发展,以后肯定会造福更多的学生,IOI目前发展200亩土地,完成后会再发展多300亩,总数为500亩,日后肯定需要华校的设立。”

他认为,兴建一所华校,不论中学或小学,对于发展商未来的发展,都是互惠互利的。

公主城美丽敦华小董事长拿督赵金土,也分享他曾协助加拉宾园丘小学迁往芙蓉拉务丘晒园继续发展,获得今日的壮大,以及将弄边美丽顿园丘华小成功迁至马口公主城的经验,各校都在茁壮成长,都是华社感到最安慰的成果。

也是工委会7人执行小组的韦伙生,也积极的参与工委会的工作,认为大家集思广益,给予争取建校最实际的支持意见,是工委会当今之急务。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