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民间访宣
淡淡离愁压心头

印度使徒卫理公会首届家庭营。

原以为,我会潇洒地随外子完成卸任前的印度科钦(Cochin)访宣之旅。几天的行程,在巴士上,我不听使唤的眼泪,悄悄地不知流了多少回。

西马卫理华人年议会踏足印度科钦的福音工作,6年前在主席摩西牧师的穿针引线下开始。当时有7位传道人,会友约500人,如今,已注册为“印度使徒卫理公会”(Methodist Apostolic Church of India)的教会共有19间,另加5间布道所,传道人增至19人,会友约1000人。随着教会的增加,年会每年都带访宣队前往拜访。



这一趟,抵达科钦后,我们乘了5小时车程,抵达哥印拜陀(Coimbatore),准备第二天出席印度使徒卫理公会首次举办的家庭营。营会主题取自〈加拉太书〉6章2节:“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如此就完成了基督的律法。”证道时,外子以“要谦卑、祷告、远离罪恶、转向神”勉励赴会者。

这原本只预250人参加的营会,最后共来了400人。讲道后,外子在预先毫不知情下,被请到台上从摩西牧师的儿女手中接领一套大衣,大会亦送一个精致的纪念牌给外子。摩西牧师精心的安排,为给外子一个意外惊喜,浓浓情意,感人至深。

简陋会所变堂皇教堂

第三天,我们参加Sundarapuram教会的献堂礼。上次到访时,这是一间破烂、黄泥为地、屋顶敲头的简陋聚会所。过后由蒲种百美堂认领后,以经济支助。半年后,一间“堂皇”的礼拜堂终于建起来了。

百美堂主理彭河祥牧师证道时说:“今年6月,我和访宣队抵达这里时,看到这间教会破旧的情形,心里很难过。我想,这里的信徒怎能在这恶劣的环境下作礼拜?这次到访,除了高兴,我也惊讶,因为教会重建了,感谢上帝!”他引用〈以弗所书〉说,神赐给各教会不同的恩赐,有传福音的、有作教导的……并呼吁信徒起来事奉。摩西牧师在回应时也劝勉信徒,要热心传福音,希望下次访宣队再到访时,教堂能坐满人。



Sundarapuram教会的主领Alex传道,致词时一度忍住眼泪说,若母亲还健在,必为今天这大喜的日子感到高兴。他母亲过去不断为教会祷告:“将来这教会必要重建!”他感谢上帝听祷告,也谢谢华人年议会的帮忙。

宣教之旅人感动满满

我们先后拜访了6间乡下教会。我们傍晚时分抵达Karuppakoundapalayam 教会。交流时,电流忽然中断,这是他们常面对的问题。团队中,来自新山堂的两个姐妹奉献2000令吉,为他们购买一台发电机。

晚上,我们抵达Palavanjipalayam教会,主领Mani传道高兴我们的到来,临时安排外子和郑建发牧师(印度宣教协调员)为教堂边的两间课室主持祝祷及剪彩仪式。

过后花两小时车程到达仅有16户人家的村庄,拜访Mudalipalayam教会,与Ranjith传道交流后的好消息:此堂将由南部教区认领。

靠山的Udiyur教会,巴士驶入田园小径时,从远处已见山间无数的大石头,我们在这充满田园气息的教会吃午餐,还吃到香脆美味的炸鸡。饭后,我们敌不过大自然的引诱,奔向田园,高举双手,赞美造物主创造的伟大。

最后一天,我们到旅程新景点:当年耶稣的门徒多马到印度传福音时,登岸的河口和他建立的第一间教堂_Mar Thoma Pontifical Shrine Azhicode。〈约翰福音〉20章记载,耶稣复活后向门徒显现,多马不在其中,门徒过后对他说:“我们看见主了。”多马却说:“我非看见他手上的钉痕,用指头探入那钉痕,又用手探入他的肋旁,我总不信。”

过了8天,门徒又在屋里聚集,多马也和他们同处,耶稣来站在他们当中说:“愿你们平安。”又对多马说:“伸过你的指头来,摸我的手,伸出你的手来,探入我的肋旁,不要疑惑,总要信。”当下,多马说:“我的主!我的神!”

纪念多马登岸于印度

教堂前多马跪在耶稣面前的铸像,仿佛让我们再次听到多马对主说:“我的主!我的神!”我们抵达时正是纪念多马登岸于印度的纪念周,教堂外搭棚庆祝。

华人年议会于6年前开始了印度科钦的宣教工作,而每一趟的宣教之旅,都教人感动!

多马与耶稣的铸像。

反应

 

牧羊人

刻意留下一些

文:刘爱佩

弟弟住在沙巴时,一家5口生活只靠弟弟微博收入支撑,家人不时供应一些,减轻他生活上的压力。自从弟弟回天家后,留下妻子和3个尚在求学的孩子。每逢哥哥去沙巴都会带母亲过去探望他们,带些吃的喝的等需用品。大儿子中五毕业后,大家协助他离开乡区,在西马城里修读烘焙课程。希望他学有所成,日后能担负起照顾家人的责任。

《圣经》<路得记>谈到两个妇女相依为命——拿俄米和路得。拿俄米是个丧子的老妇人,路得是她的媳妇。儿子去世后,这位媳妇坚持要伴随家婆,一心要照顾她,但是,路得只是一个穷寡妇,如何支撑贫困?接下来的日子,何去何从?

路得决定到麦田里捡麦穗过活。根据当时的律法规定,田地的主人不可收割所有庄稼,田里掉下的麦穗,要留下任由穷人捡拾,包括孤儿寡妇,这也是当时社会照顾贫困者的制度之一。因此,路得依循律法往田间去。她来到一个富有地主——波阿斯的田地里,希望能拾取工人收割打捆剩下的麦穗。

不可欺负或羞辱她

波阿斯听闻路得对婆婆的善,他了解路得的背景与寡妇的需要,不但答应让路得在自己的田地里自由拾取麦穗,甚至还吩咐仆人善待路得,不可欺负或羞辱她。同时还愿意供应她水和食物,也不忘叫仆人特地从捆绑的麦穗里抽出一些,任由她拾取。

“她起来又拾取麦穗,波阿斯吩咐仆人说:“她就是在捆中拾取麦穗,也可以容她,不可羞辱她。并要从捆里抽出些来,留在地下任她拾取,不可叱吓她。”(〈路得记〉2章
15-16节)

波阿斯虽然是个有地位的大财主,但是没有夸耀自己的富裕,反而以恩慈善待穷人寡妇,他刻意留下一些的行动,是顾念穷人的需要,让穷人可以捡拾留下来的农作物度日。不仅如此,他还照顾路得的尊严,好叫路得能光明正大,丝毫不觉屈辱,轻松愉快捡拾田里麦穗。

波阿斯除了慷慨、慈爱,还展现大度。路得才能自由在麦田里走动,拾取足够的大麦,维持她与家婆的生活之需,更解决了生活困境。

智慧的行动

刻意留下一些,不仅是善意,也是智慧的行动。波阿斯遵行了当时的律法,尽的是本分,然而,他刻意留下一些是从心底里发出的怜爱,他叫路得不必往别人田里,安心在他的田里拾取麦穗。贫困寡妇因此得了安慰,她不必奔波往别的麦田拾取麦穗,生活就安稳多了。

你是否也曾为了帮助他人而刻意留下一些?我相信不讲奢华,不求档次的善行能带来不可预知的祝福。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