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出席一场佛教盛会后记

第五届世界居士佛教论坛《人工智能时代的佛教弘化》闭幕仪式。

刚过去的周末出席了第五届世界居士佛教论坛《人工智能时代的佛教弘化》。一到会场看见那么多外国嘉宾,还真的有点震撼。这论坛有来自16个国家一共五百多位参加者出席。发表论文或报告者也多达24人,来自11个不同国家。真的是不愧了“世界”之名。这还真的是我近年来参加过最盛大的佛教盛会。

在同一个周末,在吉隆坡也同时有另一场佛教会议:第六届马来西亚佛教国际研讨会。我曾经参加过这国际研讨会的前几届会议,但是后来开始不再参加,主要的原因正如马来西亚佛教研究会会长洪祖丰在他的开幕词提到的:“几乎所有研究范畴都集中在各团体/寺庙、人物和艺文赏析。而这些研究,80%是历史性描述,即对过往的事作历史描述。”基于个人的喜好,这类题目无法让我提起兴趣。



而令我感兴趣的,恰恰正是洪居士所指出的“几乎无人问津的范畴包括:回教化的冲击、宗教关系、官方政策的影响、基督教化的冲击、全球化课题、公民社会醒觉、社会变迁、社会未来走向、科学科技带来的影响等等。”这些如此重要并会对佛教造成严重冲击的课题为什么无人问津呢?是不是我们的教育无法培育出对时事课题敏锐的研究者?

不愿涉及较政治化课题

这里的教育指的除了是国家的教育制度,也包含了佛教本身的教育。也许因为佛教是个重视解脱的宗教,佛教徒绝大部分都比较重视个人修行问题,对于时事课题,特别是比较尖锐和比较政治化的课题,一般都不愿涉及。以上提到的回教化冲击等等课题,正是佛教徒一般回避的课题。

国内佛教组织办的活动绝大部分和修行有关,少部分和教育有关,更少部分和组织管理有关,和时事有关的活动,非常稀有,之前似乎只有马来西亚佛教青年总会两、三年办一次的当代关怀论坛。近年我们也看到马来西亚佛教居士总会也开始办类似论坛,这应该和居士总会的领导层有前任马佛青领袖有关。

这一次的居士论坛的主题《人工智能时代的佛教弘化》,虽然的确是个切合时事的课题,但是它不尖锐也完全不政治化,或许这是其反应不俗的其中一个因素。出席者众多让这论坛确实热闹,但是在内涵方面,我则认为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其中最重要的是,我认为应该更集中于邀请对这个议题学有专精的学者或者有精辟见解的主讲人。我发现有不少的报告并不切题,而且还有一些实际上不过是汇报或者介绍各自的组织,而且也和“人工智能”扯不上关系。



讨论话题受时间局限

另一个可以改善的地方则是时间的掌握。由于主讲人太多,加上有者超时,结果参加者没有什么机会发言或发问。在最后一个综合讨论环节,如果可以免去所有主讲人的总结发言,而直接接受出席者的提问也许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从该环节参加者的积极发言,并且言之有物,让我深感我们的确错过了深度交流的机会。而且因为缺乏交流时段,结果很多主讲人提出并值得讨论的话题,最后变成只是单方面的简单介绍。比如,用仪器测量我们内心的平静程度并以此来办禅坐比赛,以及用机器人取代法师主持佛教仪式等等,都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无论如何,整体而言,这是一场成功的佛教大会。对我而言,也获益不少,除了和许多多年不见的善知识和朋友重逢之外,也认识了不少新朋友,接触到不少新的佛教组织,以及学习到不少新知识,当然也有无法言传的新体会和新感受。

反应

 

登彼岸

缅怀一行禅师/廖国民

风声雨声:廖国民

享誉国际的一行禅师于2022年1月22日在越南顺化归原寺圆寂。一行禅师应该是在国际间,特别是在西方社会里,知名度仅次于达赖喇嘛的佛教僧人。他在法国创办梅村禅修中心,并以此为中心向全世界推广佛教正念禅修,因此也享有“正念之父”之美誉。

一行禅师时常到世界各国办巡回正念禅修营,但是马来西亚往往不在他的行程中。因此国内有一批他的弟子多年来一直积极争取禅师可以到来马来西亚。这个愿望终于在2010年实现。在已故挚友罗玉萍居士的努力下,一行禅师终于在当年的东南亚之行把马来西亚加入成为其中的一个站。当时玉萍是马佛青的署理总会长,于是马佛青成为主要的承办单位,并邀请我成为筹委会主席,而她则担任秘书。

玉萍是一行禅师的弟子,跟随禅师修习多时,也曾经到过法国梅村参加长期的禅修。而我却是一个不精进的佛弟子,不曾参加过任何禅师或他的徒弟的禅修。不过,幸好我还曾经读过一行禅师的著作,因此对于禅师不至于是一无所知。实际上,一行禅师是我非常崇敬的法师。我阅读不少他的著作多年,因此2010年在吉隆坡机场第一次看见禅师时,内心确实是有些激动的。当年已经是85岁高龄的禅师,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

随和也平易近人

更大的激动是后来一行禅师竟然出席了我们的欢迎宴,因为我们很早便被告知,一行禅师不出席欢迎宴之类的活动,所以我们并没期待禅师会在欢迎宴出现。基于对禅师的崇敬,一开始我是很拘束的,但是却发现一行禅师其实很随和,也很平易近人。同时也发现所有梅村的师父们都很随和,所以我们这些比较没有太多礼节的马来西亚信徒很快就和随行的法师们打成一片。除了一行禅师,我还特别记得真空法师。她是一行禅师的大弟子,现年72岁的她在欢迎宴上为我们唱歌,歌声动听,旋律优美,歌词更是有深意。

我觉得当年一行禅师的静修营最大的特色就是那是一个快乐的时刻。一行禅师喜欢使用愉悦的字眼,如快乐、祥和、喜悦、美丽等等。实际上,一行禅师2010东南亚之行的主题就正是“这是个快乐的时刻”。静修营的主题则时“祥和及喜悦的步行”。在整个静修营期间,禅师及梅村的僧众们也是一直强调祥和喜悦。而最能让大家感觉到详和喜悦的,应该就是梅村的歌了。

对于一行禅师的开示特色我也印象深刻,那就是虽然他说的是英语,但是他在白板上写的却主要是中文字。对懂中文的人来说,这可让我们更好的掌握师父的开示,尤其是不少时候师父是只写中文字而已。一行禅师开示的另一个特色是他可以用很简单的语言,用很生活化的例子来解说深奥的佛理。禅师喜欢引用花、水、云、树、山等自然景物来做譬喻。而且很多譬喻非常有诗意。

文字象行云流水

一行禅师著作等身,最著名的应该有《故道白云》、《步步安乐行》、《正念的奇迹》、《活得安详》等等。禅师有很强的诗人艺术气息,这也反映在他的著作中。他的文字总是行云流水像诗一样的优美。但是与此同时,却也带给读者很踏实的佛法教育。禅师在他的著作中有很多很生动的佛法教育,让我受用无穷。其中一个例子是我年轻时读过一行禅师的《你可以不生气》。多年过去,书中的内容我早已忘得七七八八,但是书中说的要像一个妈妈对待她的婴孩一样的照顾你的愤怒、拥抱你的愤怒,却一直存留在我的记忆里。

其实,一行禅师给我的不只是感性上的感触。他的著作中另一个让我常常引用的则是他提出的14项正念的修持。禅师把佛教的戒律解说成为“正念的修持”。而且从五戒引申成为14项正念的修持。特别是在这正念修持中,禅师在其中3项(摘录在此文之后)提到了社会公义。这应该和一行禅师早期注重介入社会的“入世佛教”有关。但是后期的一行禅师却如此诠释入世佛教:“入世佛教意味着我们无论在做什么都要无时无地的修持正念。当我们独处、步行、安坐、喝茶或准备早餐,这些都可以是入世佛教。”

如今,禅师已经圆寂,正如2010年我们所说的那样,一行禅师以后不可能再来马来西亚带领禅修营。就像佛陀所说"见法者见我",所以缅怀禅师最好的方式就是我们今后继续透过禅师的著作向禅师学习佛法。

摘录:

第十项正念修持:护持僧伽

觉知僧伽(Sangha,也泛指佛教群体或组织)的本质和目标是修行智慧和慈悲,我们发愿不利用佛教群体为个人谋取利益或把佛教群体沦为政治工具。然而,一个宗教群体一定得采取鲜明的立场以反对压迫和不公正,并致力以不造成派别对立的方式改变有关情况。

第十一项正念修持:正命

觉知暴力和不公正已经发生在我们的周遭和社会中,我们发愿不以有害于人类和自然界的职业维生。我们将尽力选择能协助我们实践智慧和慈悲的生计。觉知全球经济、政治和社会现实,我们要成为负责任的公民和消费者,不支持剥夺其他生命生存机会的公司。

第十三项正念修持:布施

觉知剥削、社会不公、偷盗和压迫所产生的痛苦,我们发愿长养慈悲心,并学习维护人类、动物、植物及矿物的福利之方法。我们要行布施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和物资与真正需要的人分享。我们要尊重他人财产,但将尽力阻止任何人以损害他人及其他生命的方式敛财。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