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吹筒箭竹交易

大鬼峰先奴依加合人(Senoi Jah Hut)的房子外观。

筷、笔、简、帚、筐、箱、箕、帘、笼、篱……

中华民族固有其独特的竹器文化,从日常用语中可见一斑,而马来半岛的先奴伊原住民(Senoi),则是不折不扣的纯粹竹器文化。凡举捕鱼的筌、房子的梁、屋顶的瓦、墙面、水管、日常器具等,无一不竹。



甚至武器,吹筒箭,也是竹子。

马来半岛的原住民一般不使用弓箭,远距离的矢型兵器是吹筒箭。但吹筒箭的竹管往往必须很长,必须3至7尺一节,一般竹子节短,并不适合,而这种长节竹子并不常见,仅仅在主干山脉北部的某些区域生长。

记得某次随同苍林老师前往北部群山,原住民向导便砍下一枝让我们瞧瞧。

一般使用的竹子有两个品种:

“地明竹”(Buloh Teming),竹茎3至4尺一节。



“吹筒竹”(Buloh Seworr,学名Bambusa wrayi)竹茎6尺以上。

这些竹子在地面处的节距还是一般,但竹子生长到了高处,便呈现7、8尺一节了。

也由于这些竹子并不普遍,即是生长在哥木峰至诺令峰之间的狭窄区域,其拥有权是世代相传的Saka“疆土”所共同拥有。

吹筒箭竹分布及交易路线。

通过交易换取

其他地区的原住民就只好通过交易,才能获得适合制成吹筒箭的竹子。

多亏人类学家们的研究,这项吹筒竹交易路线被绘制了出来(Rainforest Collector and Traders, F. L. Dunn,1975),交易范围跨越了先奴伊宗族,如地苗人、西曼人,甚至北部小黑人区域,远达吉打、霹雳、吉兰丹、彭亨等州属……。

这些资料收藏在新加坡图书馆中,在苍林老师孜孜不倦的查阅中获得,放在这里,让大家参考。

大鬼峰先奴依加合人的房子内部,先奴依人有着著名的竹文化,

反应

 

副刊

大帛班蝶

大帛班蝶

有几次,我在蒲莱山道上登山散步,偶尔看见阴凉树林的空中飘下了两张涂了字迹的信笺,信笺似乎很轻,微微的山岚吹来,又把它们刮上了树梢去,慢慢的它们又摇拽而下,两张信笺就这样的在风中摆摆荡荡,却始终不曾飘落地面。

那其实不是信笺,而是两只翩翩飞舞的大帛班蝶(Idea Leuconce),雪白及黑斑点缀的双翅,活脱像薄薄的信笺上涂了字迹。这种属于蛱蝶科的蝶类天生就弱于飞行,仅具备缓慢的滑翔能力,根据甘苍林先生说,它的拉丁学名,便是“一张空中飘下的信笺”的意思,这个比喻真的很传神。



我的思索不禁随翩翩的蝶舞而远去,记得最初编辑拙作《高山博物志》时,〈蝴蝶志〉是最后一个篇章,后来为了使题材更集中于地质及植物,和出于削减成本的考量,最终还是把〈蝴蝶志〉篇章给割爱了。

惭愧的是,相较于马来半岛超过1000种蝴蝶,我仅仅能贴出10种蝴蝶,我及苍林先生均认为这个小篇章不具备“蝴蝶”的代表性,还是让未来可能存在的中文版《马来半岛的蝴蝶》来完成这个题目吧。

看着斑蝶的翩翩远去,仿佛就是先生的余音袅袅。

(摘录自拙作《阿甘正传》章节)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