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深入浅出话《心经》
(第一篇)

即起明吉法师将深入浅出的与大家清谈博大精深的一部经典,即《心经》。



心经可说是汉传佛教最流行的经典,其文字精简,以短短的260个字,阐述了“空”的哲理,是600卷般若经的浓缩精华,可谓经典中的“经典”。然而,也因为其言简意骇,想要对经文正确地解读,深入浅出地介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其实,我们的生活乃至生命,从来没有离开《心经》所阐述的“空性”,可说凡一切事物当体即空。正如眼睛无法看到自己,唯有透过镜子,才能看到自己的样子,希望大众学习照见五蕴皆空的工具,为自己的生活减少烦恼,增加福慧,过一个自在幸福的人生。

谈谈认知的《心经》

今天先来谈谈认知里的《心经》。

谈起《心经》你有什么概念呢?出现在你脑海的是什么东西?



有人说600卷《大般若经》的浓缩内容是五千多字的《金刚经》,而《金刚经》的精华就是260个字的《心经》。

有人说《心经》很玄,很深奥!

有人讲《心经》很短,适合初入门的人背诵。

有人提倡抄《心经》作为修行的功课。

有人觉得持诵《心经》会累积福德。

有人认为《心经》不能停留在读诵,更重要的是体悟其中的精神。

有人宣说《心经》的空性智慧,能断除一切烦恼,度一切苦厄。

有人以为《心经》说的内容,不关他的事。

有人表达《心经》为他的内心带来了安宁。

有人将《心经》当成驱魔逐鬼的法宝。

有人把《心经》作为书法的习作。

有人用《心经》谱曲,编成佛教歌曲来唱诵。

有人把《心经》刻印在茶具上,为茶道增添一点禅味。

有人将《心经》制成装饰品,庄严身心及环境。

反应

 

商余

笔墨人生/黄泽锋

文|黄泽锋

喧哗声此起彼落,歌曲的旋律不断回放,新春的气息弥漫着四周,自己也被感染在这氛围。

四处挥动着笔墨,墨香飘逸着整个礼堂,墨迹落下的霎时,毛笔和身体合而为一,字迹得舞动配合着身体的转动,一行对联也在毛笔完成舞蹈的情况下,油然而生。失去的痕迹在挥舞间奇迹般出现,毛笔的节奏逐渐回稳,犹如歌唱的选手偶然找到那个失去的奔放。拘谨的握法突然变得柔和,连心神也因节奏的放慢而安定下来。往年的事迹因毛笔的触动而历历在目,今天却还是同样的姿态和心情,只是身分已经不同了。

笔墨的挥舞不再是一年一度的挥春,更像是自己如今的写照。虽然文房四宝不再是主流的书写工具,但他们只是在时代的演变中,换个方式继续与我们共存。在笔墨的熏陶中,成就了如今的自己,原来当时握笔挥春的小小方式,竟然决定了我前半段的人生,当时跟笔墨的沟通,变成了如今进一步的关系,在生活中如胶似漆,仿佛比恋人还要亲密。

书写是与自己对话

握笔成了家常便饭,在学生时代的书写好比与时间赛跑,字迹表露出一种沉重,每一次下笔都是使出浑身解数;如今书写反而是一种与自己的内心对话,书写的机会被电脑取代了,因此每一次下笔的机会都异常珍贵,反而是在比赛后的黄金休息期。

 本以为存粹挥笔是使用自己的力量将文字雕塑成一个艺术品,但其实在雕塑的过程中,那股无形的力量反而让自己与自己进行跨时间的对话。

记得曾经抄写《心经》的过程,抄写过程中,字迹也随着心灵的安定而变得更端正。书写除了能让文字拥有造型和打扮,而且也让造型师的自己更尊重自己的初心,势必要与自己的作品进行沟通,呵护着每个文字,让它们有更好的品行,在端正的字眼,显示出修养。

随着时间的流逝,墨水在手上的痕迹越多,精神的粮食即使没有被填满,手上的污迹却已经证明了,在墨水的沾染中,已经获得一定的养分。自己似乎也习惯了那股熟悉的墨水味,在翻阅过程中让自己更加升华,从墨水中领略了平凡却伟大的人生、领略了狭小却纷扰的世界、领略了普通却无价的文字。

这些年在墨水的遨游中,不断在茫茫墨洋中被文字摆渡着,希望靠向那个心目中的彼岸,最终让自己与笔墨修成正果。

字里行间留着墨水的余温,进而感受和体验不同的人生,我都知道原来生活中再也离不开墨水的滋润,即使墨香一点都不香。

在笔墨的交错和时间的定格下,领会前所未有的舒畅,因此当沟通进入某种境界时,缘分自然就形成了。在中学时期的急于摆脱,反而成就如今的细嚼慢咽。仔细嗅着墨香,竟然如抽烟般,进入快乐似神仙的领域;端庄握着硬笔,仿佛如导演般,进入虚构故事的空间。自然而然发现,逃离不了的围城,反而主动踏足。

笔墨讲求缓缓

偶尔沉思,行色匆匆的脚步,让人不得不追赶这个速度。笔墨这个讲求缓缓,需要停靠的港湾下,容不下这个讲求速度的世界而逐渐被淘汰。

笔墨也逐步被打字机和电脑取代了,停下来休息和滋补精神的养分在速食的年代逐步被淘汰。感受墨水的人生在金钱至上的社会被磨灭一干二净,白纸被玷污得五彩缤纷,色彩斑斓,唯独缺墨水的颜色,美中不足。

我知道书本和钢笔都不能离开自己的生活,至少内心的空洞能够被填补。在经历暴风雨后,在墨水的遨游中,寻找新的自己,让迷失的心灵被摆渡到对岸,让漂泊的自己找到了合适的归宿。

我还记得我问母亲在3岁抓周时候,拿的是什么东西,母亲隐约透露出好像是笔,原来古人说三岁定八十这句话不是没有根据的,自己如今的职业和生活中的点滴都是由墨水和笔不断堆砌和累积,无论经历艰难苦恨、无论经历愉悦欢笑、无论经历迷失徘徊,在寻找光明的路途上,我都不断发现笔墨的踪迹,捡起来后不断背负前行。

在执教鞭的这几年里,笔墨始终都是我职业一部分,我不至于燃烧自己,但是希望在指导过程中,学子对笔墨产生一种尊重和敬意。或许是人在江湖,笔墨成了谋生的工具,我却更愿意与笔墨谈一场恋爱,在磨合过程中了解对方的思想,进而了解自己的内心。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